全球生成式AI技術發展趨向,牽動著許多產業環境的變遷,其中為不同產業創造新應用及新價值顯而易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第36屆MIC FORUM Spring《開擘》研討會,今(11)日發布生成式AI趨勢觀測,以資服產業應用為主軸,探討整體技術與台廠商機,也關注AI生成內容(AIGC)影響內容產業、生成式AI應用於智慧醫療等熱門議題。
|
大模型資料量倍增關鍵為採用生成式預訓練,此仰賴大量資料訓練模型。 (source:MIC) |
觀察整體AI投資市場,2022年AI投資金額較2021年下滑34%,但生成式AI投資卻逆勢成長,隨著生成式AI應用逐漸普及,預期將會帶動2023年全球生成式AI投資突破百億美元。
生成式AI仰賴由資料與算力構成底層基礎架構,往上疊加深度學習演算法,建構出生成式AI模型。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楊淳安表示,生成式AI技術演進的兩大趨勢,一是「垂直領域專用模型將蓬勃發展」,現階段技術發展以通用大模型為主,然而僅有少數廠商有能力開發所需要的算力資源、後續模型推論營運,因此垂直領域適合發展小型專用模型,可觀察到已出現降低參數的專用模型;二是「多模態將成為通用與專用模型基本配備」,語言與圖像的模型皆朝向多模態技術發展,未來無論是通用(GPT-4、PaLM-E)或專用(Gen 2、DALL·E 2)模型,多模態都將成為基本配備之一。
楊淳安指出,生成式AI需要大量資料與算力,促進雲端服務、資料庫、晶片等軟硬體產品的需求與創新,為不同產業提供新興應用與商業模式,形成生成式AI生態系。台灣資通訊業者可發展生成式AI三大模式:一、使用開源資源開發通用模型,提供通用大型語言模型API串接或顧問服務;二、使用開源資源開發專用模型進行客製化設計,開發專用模型;三、可串接國際廠商API,微調模型後提供垂直領域應用服務。
對於台灣雲端產業在生成式AI的潮流下的發展機會,華碩雲端暨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提及,生成式AI從運用在學術研究及軍用技術,已趨向商用,然而生成式AI需要以GPU為算力核心的AIHPC,在全球25座商用AIHPC中,台灣有一座台灣杉二號AI超級電腦,可見商用客戶真正能使用到的AIHPC算力有限。台灣杉二號是台灣自主技術的建力,現今台智雲團隊已在台灣杉二號實踐GPT3同級的大語言模型,他表示以次世代AI超算技術為基礎,更可信賴與更開放的AI Foundry模式,結合全球商用資源,以期讓運算門檻降低,使用更順暢,以建立更多應用落地的機會。
ChatGPT掀起AI 2.0浪潮,但不論哪種應用基本前提在於需要大運算資源、大AI 模型及大量數據,不論是智能客服與導購、金融投資理財或健康醫療等領域及場景的應用,他認為生成式AI將為眾多產業增加生產力,以及創造實際的商用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