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 開啟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
 

【CTIMES/SmartAuto 陳復霞 報導】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478】

癌症長期位居臺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的相關醫療支出近1,400億元,占國家總醫療預算近兩成,健保資源面臨莫大的挑戰,衛生福利部於5月1日將19種癌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納入健保給付,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尋找基因突變,進而評估標靶藥物精準投藥,預計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

「示範計畫領航、健保給付接棒—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記者會」說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實施五年的整合成果。(攝影/陳復霞)
「示範計畫領航、健保給付接棒—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記者會」說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實施五年的整合成果。(攝影/陳復霞)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主辦,羅氏大藥廠協辦的「示範計畫領航、健保給付接棒—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記者會」於今(14)日舉行。國衛院攜藥廠、醫院跨域合作建立臺灣首個本土基因資料庫,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指出,「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合作示範計畫」是一項跨領域合作的典範,包含國衛院,衛福部、5家國際大藥廠(包括羅氏大藥廠、臺灣中外製藥、臺灣默克、臺灣禮來、臺灣諾華)以及17家醫院(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中山醫大附醫、高醫大附醫、義大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基隆長庚、臺北慈濟、花蓮慈濟醫院、馬偕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三軍總醫院、臺北榮總、臺中榮總、高雄榮總、新光醫、羅東博愛醫院)協力合作。

這一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透過全方位的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為醫師提供精準的臨床醫療決策支持,收案癌別涵蓋肺癌及五大消化道癌症。計畫同時成功建立臺灣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Clinical-Genomic Database;CGDB),期能累積真實世界數據加速未來藥物的開發和核准流程。截至2024年5月已收錄近兩千筆真實世界臨床與癌症基因資料,為未來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寶貴資源。司徒惠康表示,此計畫促進臺灣精準醫療體系的發展,也推動醫療大數據的建立和應用,進一步加速新藥的研發和核准,為臺灣癌症病人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針對NGS納入健保給付,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說明NGS的健保給付將涵蓋19種適用癌症,包括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以NGS及單基因檢測提供民眾多元選擇。依循檢測基因數支付不同點數,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由於各癌別之檢測時機不同,可以選擇疾病開始或出現抗藥性時的階段檢測,而每人每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

石崇良強調,為確保檢測品質並評估後續健保治療藥物的反應與療效,醫事服務機構申報醫療費用須併同上傳檢測結果,以確保能夠在評估給付效益和調整政策時有足夠的實證數據支持。未來若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時,醫療機構可以通過資料庫即時查詢藥物的適用條件,避免病人重複接受檢測,從而提升治療效益並降低經濟負擔。此外,健保署亦將致力於促進更多的臨床試驗和新藥的媒合,為民眾提供更多及早的治療機會。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以「斷鏈」形容無NGS造成的影響,從臨床醫師的視角提出對NGS檢測和健保給付政策的看法,指出臺灣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多年,透過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使醫師能做出更精確的臨床決策。以癌症基因與生物標記檢測為例,利用電腦算力進行400~1000次定序,與癌細胞比對確認情況,能夠在3星期之內達成檢驗結果,突破檢體少與病人無法多等的困境,為醫師及癌友找到最適當的癌症治療策略,大幅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同時降低無效用藥,以期更有效的利用健保預算;此外,亦能夠促進藥物和檢驗的研發。

在推動癌症精準治療的同時,從實際的數據分析中預測風險是要點,進而推測病人的疾病復發機率多少,以及如何針對下一階段治療及用藥的需求。將NGS納入健保給付政策的實施,不僅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亦使得到更精準的個人化治療建議,從而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並降低不必要的醫療開銷。因此,從示範計畫的積累到健保給付的具體落實,臺灣癌症精準治療已進入新紀元,接軌全球精準醫療的趨勢。

關鍵字: 精準醫療  國衛院 
相關新聞
生技中心深耕生技產業40年 朝躍升下個黃金10年發展
金屬中心與多家醫院簽署MOU 提高精準醫療手術品質
北榮核醫精準醫療中心開幕 為癌症治療增進效益
無人履帶車防治登革熱 精準打擊隱性孳生源
學研合力推動智慧科技高齡照顧服務 促進媒合活絡產業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視覺化 Raspberry Pi 數據:輕鬆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聯網裝置
» 一美元的TinyML感測器開發板
» 讓你的多物理模擬與設計專案手到擒來
» AI PC華麗登場 引領算力為王的時代
» 從AI PC崛起看處理器大廠產品策略佈局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8CCEBG0STACUKL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