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能源採集系統,通常包含免費的能源來源,例如連接於某個機械振動源(一般建築物中常見如空調系統管路或玻璃窗)上的壓電轉換器。這些小型壓電元件能夠將微小的振動或應變差轉換成電能,再透過能源採集電路進行轉換,成為下游電路的供電來源。而這些下游電路,則包括某種類型的感測器、ADC(類比數位轉換器)或超低功率微控制器。這些元件能夠獲取所採集的能源,並以電流的形式存在,接著啟動感測器來取得讀數或測量結果,再透過超低功率無線收發器來傳輸這些數據資料。
由於能源採集技術廣泛而多樣化,很難估計整個市場的規模有多大,目前的研究方向,多半傾向於分析該技術如何取代電池的實際量化,而且還有很多應用沒有被發現。根據市調機構Darnell Group的報告指出,到了2012年,將有2億個能源採集器與薄膜電池投入應用市場。至於汽車、家庭、工業、醫療、軍事以及航太等領域的能源採集應用市場,將從2008年的1350萬套,成長到2013年的1.641億套。
無線感測網路可測量溫度、壓力與振動等參數,並將測量到的資料,透過無線網路發送至監測系統或控制中心,因此成為能源採集技術的首要應用目標。根據置放位置的不同,這些感測器節點應用在工廠自動化、條件監測和智慧建築領域,可從光、振動或其他方式採集能量,比如,鐘錶、計算器以及藍牙耳機等都是光伏電池應用的潛在領域。這些無線感測網路能帶來的直接好處非常多,例如能省下昂貴的感測器線纜,而在難以到達的建築角落中,也可以輕鬆安裝無線感測器。
近年來,能源採集技術已走出實驗室,逐步普及於生活角落中。雖然短期內,能源採集技術還不會完全替代所有電池應用,但其優勢已開始顯現。使用無線感測器,不需更換電池或維修便能持續運行數年,這真正達到低能耗、綠色環保,並且為使用者帶來長期的低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