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半導體製程突破30奈米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04年08月18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3043】

對摩爾定律的擔憂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連英特爾也感到了壓力。該公司製造技術部副總裁兼製造技術工程部總經理Jai Hakhu在日前舉行的3i iSight Semiconductor Event(由風險投資公司3i公司和無晶圓廠半導體協會共同發起的會議)上警告,如果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不能設計出創新的和可承受的解決方案,摩爾定律將會受到阻礙。

要讓晶片中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個月翻一番,就必須實現在一個矽晶圓上載入更多更小的電晶體和更精細的微結構。晶片產業的指標英特爾的2009年32奈米、2011年22奈米的規劃表明了這種趨勢,但技術人員都深知,必須把希望寄託在一些切實可行的技術上。英特爾在8月3日公佈的兩項成果讓人們看到了一些希望。

這兩項被英特爾稱爲「里程碑式的突破」的成果均在EUV(遠紫外線,或者極紫外線)光蝕刻技術領域,該公司安裝了全球第一套商用EUV光蝕刻工具,並建立了一條EUV掩膜試生產線。簡單來說,EUV光蝕刻技術就是用遠紫外線來實現晶片製造的光蝕刻技術。英特爾的工程師宣稱已經運用該技術朝著2009年實現32奈米製程的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英特爾技術和製造事業部元件研發總監Ken David表示,這將有助於繼續將摩爾定律的優勢在未來十年得到延續。

光蝕刻是晶片製造中最關鍵的製造技術,它能將設計好的電路“刻”到矽晶體上,就好像用微型畫筆在矽晶體上繪製微細線條一樣。半導體工業的精髓也正在於此。IC設計把人們想要實現的功能轉化爲一張張設計圖,微縮攝影則把這些設計圖製作成極細微的光蝕刻掩膜。當矽晶片被依次鋪上絕緣層、光蝕刻膠以及光蝕刻掩膜之後,紫外線就能透過掩膜並按照人們的意願在矽片上畫線,最終通過一些化學處理在矽晶片上形成裸露的電路。

關鍵字: 英特爾(Intel, INTEL
相關新聞
Red Hat運用Intel技術強化資料中心至邊緣的AI工作負載
英特爾Lunar Lake處理器將於2024年第三季上市 助AI PC擴展規模
英特爾發布Thunderbolt Share軟體解決方案 實現PC間高速連接
英特爾晶圓代工完成商用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微影設備組裝
英特爾AI加速器為企業生成式AI市場提供新選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Intel OpenVINO 2023.0初體驗—如何快速在Google Colab運行人臉偵測
» 未來無所不在的AI架構導向邊緣和雲端 逐步走向統一與可擴展
» 零信任資安新趨勢:無密碼存取及安全晶片
» 新一代異質運算帶動資料中心運算架構變革潮
» 延續後段製程微縮 先進導線採用石墨烯與金屬的異質結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V057L8YSTACUKO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