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金屬中心菁才獎十週年 憑技術實力持續為產業譜寫新篇章
 

【CTIMES/SmartAuto 陳玨 報導】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24】

技術突破與永續創新齊飛,金屬中心「菁才獎」邁入第十年,涵蓋半導體、材料、綠能、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等關鍵領域,表彰技術菁英與團隊逾140組,多項創新成果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與愛迪生發明獎(Edison Awards)等國際殊榮。

個人獎主審台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蘇評揮顧問(前排左四起)、台大電機羅仁權特聘教授、金屬中心林仁益董事長、團體獎主審電電公會杜紫軍會策顧問、中鴻鋼鐵公司陳玉松榮譽顧問,與金屬中心「2024菁才獎」得獎者合影
個人獎主審台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蘇評揮顧問(前排左四起)、台大電機羅仁權特聘教授、金屬中心林仁益董事長、團體獎主審電電公會杜紫軍會策顧問、中鴻鋼鐵公司陳玉松榮譽顧問,與金屬中心「2024菁才獎」得獎者合影

從今年的8位個人獎得主與6組卓越團隊觀察可見多項技術突破。在個人獎部分,榮獲「科技女傑獎」的升級處同仁,以創新節能優化演算法,並導入AI智慧決策節能模組調控,開發「可持久高效自預熱燃燒」技術,不僅提升製程能源效率,更達到10%至20%的節能效果,榮獲2024年R&D 100 Awards與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金牌獎等國際肯定。

同時,「技術研發菁英獎」得主開發出「鋁合金與熱塑複材接合技術」,突破鋁合金材料在厚度小於0.8mm所面臨的彎曲強度瓶頸,使鋁合金接合界面強度最高可達34 MPa,推動全球首創100%全循環異質混成板材,讓筆電殼減重20%、碳排降低48%,並具備再生高值化與規模化應用的潛力。

獲「青年創新希望獎」的研發人員成功打造出國內首創「銅合金AI設計模組」,顯著縮短研發週期,開發出導電率突破傳統極限的銅/石墨烯複合線材,該線材現已提出四項專利申請。

團隊獎部分同樣成果豐碩。研發「不鏽鋼耐蝕暨表面硬化系統設備」的團隊,透過氣體活化技術大幅提升不鏽鋼表面硬度提升至 HV 1,200,可應用於半導體/工具機/航太等精密零組件,技術已技轉至17家企業,打入國際供應鏈,並獲2022 R&D 100 Awards與2024愛迪生銀獎。另一團隊開發「水五金高值應用創新製程技術」,以半固態銅合金鑄造突破瓶頸,提升產品品質並帶動設備、模具、材料、鑄造與加工等上下游產業鏈,創造逾2億元關聯產值,鎖定北美150億元高值水五金市場。榮獲「產業領航獎」的團隊則研發出台灣首創「超臨界二氧化碳洗淨設備」,解決傳統清洗限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達95%、設備成本節省25%,目前已投入量產。此外,創新手機APP口腔照光板、離岸風電跨國人才培訓等應用成果,也展示金屬中心技術與服務並重的全面能力。

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表示,菁才獎十年來見證不少隱形冠軍的誕生,這個舞台持續鼓勵大家在科研和創新服務上不斷突破,。適逢十週年,菁才獎頒獎典禮全面升級,結合互動展演與歷屆成果回顧,呈現技術如何在時間中累積、創新如何在傳承中前行,為未來打造堅實基礎。從人才到技術,從研發到落地,金屬中心以創新為帆、傳承為舵,引領產業航向高值永續的全球藍海。

關鍵字: 菁才獎  金屬中心 
相關新聞
金屬中心攜手中華電信 加速產業邁向2050淨零排放
金屬中心呼應AI趨勢擴展能源、航太、醫療領域創新研發
重型海洋科儀自研自製基地動土開工 打造海洋科研設備研發樞紐
金屬中心ISO14064-1溫室氣體盤查通過查驗舉行授證
臺法攜手共建氫能產業鏈 金屬中心與Cetim簽署合作備忘錄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3D雲端技術與AI深度融合 3D雲平台方案分進合擊
» TIMTOS展工具機能量 協助終端產業創新
» AIoT應用對電動車續航力的挑戰與發展
» 智慧科技輔具趨向更有效、實用性和普及化
» 高能效馬達加速普及 引進智慧優化流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9.2.9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