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培育關鍵新人才 企業跨域轉型升級之鑰
 

【CTIMES/SmartAuto 陳復霞 報導】   2020年10月06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3334】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美中科技爭戰喧囂、氣候變遷導致生態浩劫等出現,台灣正面臨必須轉型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時刻,而在各產業展現多元韌性之際,唯有以人為本的跨域創新創價,才能夠推動轉型升級的力道,培育關鍵新人才成為企業預見未來永續發展之鑰。

工研院《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會舉辦跨域創新論壇,座談會專家合影。(攝影/陳復霞)
工研院《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會舉辦跨域創新論壇,座談會專家合影。(攝影/陳復霞)

工研院於今(6)日舉辦2020 IEKTopics專刊發表暨跨域創新論壇,匯聚多元成功案例,邀請多位產學專家講述跨域創新應用,主題聚焦後疫時代來臨,人才為創新之本,更是企業未來能否生存的關鍵,台灣應培育關鍵新人才,把握轉型升級的機會,期在全球未來大趨勢中搶得新契機。而在座談會中,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暨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蘇孟宗與多位進行跨域創新的企業代表分享成功心法,針對後疫時代台灣產業競爭力及人才議題進行探討。

為扶植台灣文化經濟迎頭趕上近年來風靡全球的韓國文化輸出成效,文化部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近四年,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暢談台灣文化品牌的跨域創價經驗,強調以人為本的思維,她指出台灣不缺接訂單的人,卻缺乏定義未來的人才,她舉例賈伯斯雖然是科技人,卻以文化重新定義技術的未來與深度,產業應該從硬體思維轉化成文化思維,思考如何解決人類共同的難題,用新方式解決舊問題,找出新解方,創造獨特價值。

丁曉菁從文策院轉型台灣文化的經驗中,說明文化內容產業如何翻轉新模式,帶領大家認識5G跨域創價的台灣韌生態優勢。無論是創新、創業或創價都來自於生活,跨域創造結合新興科技變成新產業是有可能的,將台灣的文化產業佈局國際,需要前瞻的投資家與企業家的支持,此為下一波新事業體誕生的契機。

在眾多產業的激烈競爭中想要脫穎而出,如何從眾多議題中找尋可研發技術的新脈絡很重要,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提出參考方向,在於非人類(寵物需求)、娛樂性(運動科技)、睡眠科技(睡眠學習機)及宗教文化,例如瞄準龐大的宮廟經濟,他建議善用科技優化台灣的宮廟服務,以社群、平台、累積功德等創新概念,可以幫助宮廟運作更貼近信徒的需求。

宏碁(Acer)則將佛珠設計成記錄佛經念誦次數的穿戴裝置,還可以透過App監測身健康、迴向給指定的人。宏碁子公司酷碁科技總經理鍾逸鈞表示,除了行銷智慧佛珠,因應西方生活信仰推出的天主教版智慧玫瑰念珠,以傳統價值結合人文設計的智慧穿戴,顯示宗教信仰為了拉攏年輕教徒實有數位轉型之必要。他認為科技是有溫度的,跨域創新的三步驟在於聽得懂(實際需求)、做得到(真實產品)、共同合作(一起創造價值),至於人才除了專業技術和語言能力,跨越整合能力也需要有培養興趣及愛好的軟實力。

現今眾人對於環保與節能的意識提升驅動綠電成為全球商機!健格科技董事長李坤鍾以柬埔寨銷售稻米因缺乏電力設備去殼導致售價低為例,說明透過電力技術可以創造經濟收入,進而推動產業發展。健格科技攜手印尼全國鄉村合作社聯盟(Induk KUD),在蘇門答臘占碑省(Jambi)農村投資煉油廠,設置能微電網系統,為煉油廠提供穩定綠電,煉油廠殘渣變身生質燃料,實現循環經濟,藉以解決印尼偏鄉缺電問題。

相較於過去台灣擅長硬體製造產品,面對後疫時代整體趨勢的大幅變革,台灣要如何優化產業和創造競爭優勢?蘇孟宗指出五大跨越創新類型(包括世代、文化、區域、技術、應用),同時也強調「人才」是重點,台灣必須培育以「人」為本的跨域創新關鍵角色(創意偵察者、創新促進者、堅毅實驗家、資源啟動者),發揮多元文化與人才優勢,找出新的需求、服務與商業模式,才能成為台灣整體產業的實力,在國際市場脫穎而出。畢竟台灣產業無法決勝於規模,應該力拚高度專業知識與應用技術的跨領域融合,用文化結合科技創造在新藍海中的競爭優勢,打造具台灣特色的「強韌產業生態」,並在全球韌生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夥伴。

圖說:工研院《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會暨舉辦跨域創新論壇,圖左至右為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酷碁科技總經理鍾逸鈞、臺灣生醫材料公司總經理廖俊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健格科技董事長李坤鍾、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等人與談後合影。(攝影/陳復霞)

關鍵字: 酷碁  臺灣生醫材料  健格  工研院 
相關新聞
智慧校園 ICT+AI 把關 7-11未來超商X-STORE 8啟動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 開拓農業伴生創電新模式
海委會攜手海廢標竿企業 赴日共創循環經濟新契機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工研院攜手中華電信打造AI辨識系統 為保護黑面琵鷺注入活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I66UC7OSTACUK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