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TI:五大因素讓電動車成為趨勢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2969】

半導體技術是電動車創新曲線中的重要推手,不僅排除各種電動車採用的阻礙,也讓汽車製造商能夠設計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平價車款。

首先,消費者不必再擔心加油站的價格。再來,由於車子能在車庫裡充整晚電,而且快速充電基礎設施,可解決行駛里程焦慮的問題。此外,踩下油門所得到的立即扭力,讓駕駛能與市區滿街的超跑並駕齊驅。

與其說電動車是有電池和電動馬達的汽車,也可以認為它們是同樣翻越陡峻的創新曲線,並顛覆通訊基礎設施、企業運算與個人電子市場的大型電子產品。

TI的技術協助電動車更加普及,並打造更安全且更具能源效率的世界。以下五個創新可代表電動車成為趨勢的原因:

1.對可用行駛里程充滿信心

客戶在考慮是否購買電動車時,最大的擔憂之一便是電池沒電。但好消息是:先進電池管理系統(BMS) 可協助克服廣泛採用時所遇到的重大阻礙,像是對行駛距離、安全性和成本等的擔憂。汽車製造商致力提供最長行駛里程,而準確的充電狀態電池計算是瞭解車輛還剩多少電量的關鍵。本公司的新產品可為電壓與電流量測大幅提升精密度,讓汽車製造商能有信心準確測量電動車真實行駛里程。

電池監控器和平衡器的進步將提升充電狀態與健康狀態量測功能,為汽車製造商提供超越過去市場上任何電池晶片監控器對車輛電池組的充電與放電能力。如此一來便可降低不確定性,並有效增加電動車行駛里程,或讓製造商能以更小更輕的電池組提供相同有效的行駛里程。

2.充電更快

許多人想知道是否能在家和在長途公路旅行中,方便快速地為電動車充電。能夠快速充電且不冒電池健康風險的關鍵是持續對每個電池晶片提供最佳電壓與電流。最新的車載充電器解決方案可加快充電速度,確保充電器在各電池晶片可負荷的最高電流和電壓下即時提供電力,同時避免會縮短電池晶片壽命與容量的過度充電或過熱情況。

現在,消費者可在車庫裡為電動車充整晚電。預期未來將能在家中使用 DC wallbox 充電器,在兩小時內充飽 800V 電池。事實上,有些設備製造商正在研發可於數分鐘內完整充電的技術。此外,運用半導體技術的雙向充電也能實現車輛至電網、車對車和車輛對基礎設施。

3.同時兼顧行駛里程與加速度

電動車的快速加速方式,使得行駛時既迅速又充滿樂趣。牽引逆變器系統可將電池電力轉換為控制扭力和速度的功率,是電動車行駛里程、性能和行駛體驗背後的驅動力。此系統會從電池汲取能源,並在各種情況下,將快速轉換的高電壓與電流饋送至電動馬達,以取得最佳性能。為確保駕駛在加速時能夠獲得流暢又享受的駕駛體驗,牽引逆變器系統的效率是重要關鍵。

先進半導體功能(如絕緣式閘極驅動器中的可調整閘極驅動器強度)讓電動車可依道路狀況、駕駛風格與天氣調整能源使用。不論是在陡峭的山區道路間穿梭,還是通過平坦的廣闊區域,都不會浪費電池電力。

4.提供更安全且更可靠的運作

除了行駛里程更長、充電速度更快外,我們的電源管理技術可提供精確的電源保護和功能安全以保護車輛運作,讓消費者能對電動車的安全性與可靠度感到放心,避免電池過度充電、過熱或過度消耗,以提升電池續航力與安全性。此外也可協助保護駕駛與乘客因元件突然故障而受困或遭到危害。同時,先進的感測器與微控制器可實現史上最先進的駕駛安全系統,不僅可提供警示,甚至可在突發危害情況下發揮作用。

5.經濟實惠

車輛電氣化的技術趨勢讓汽車製造商重新思考汽車系統架構設計,以運用在各種車型與未來車輛世代。這是創新的大好機會。汽車製造商重新思考與設計系統,並推出區域控制、整合式動力傳動系統、無線電池管理系統、智能電池接線盒與雙向充電等創新解決方案。得到的結果是更優異的性能、行駛里程、舒適度、整體系統尺寸與成本,以及消費者更能負擔的車輛。

未來願景

讓電動車更普及的願景已逐漸成真,但精彩的還在後頭。現在已有實現此願景所需的先進元件。預測未來將是如此:我們將看到更多汽車通訊協定標準化。雲端運算將可讓機器學習執行車隊管理、電池老化計算或故障預測演算法等任務。電動車電動傳動系統將因寬頻隙半導體而變得更有效率且更強大。半導體產業將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材料及先進技術持續創新,實現低成本但更安全的車輛。

TI 團隊在設計混合動力與電動車動力傳動系統技術上努力,以協助電動車從幾位有遠見人士的夢想,轉為永續運輸的現實。

關鍵字: EV  電動車  TI(德州儀器, 德儀
相關新聞
英飛凌攜手Stellantis力推下一代汽車電力架構
2024新北電動車產業鏈博覽會揭幕 打造電動車跨界平台
瑞薩與Nidec共同開發8合1的E-Axle PoC系統為電動車提升高階整合
研究: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競爭升級 中國供應商持續擴大市佔率
德州儀器擴大氮化鎵半導體內部製造作業 將自有產能提升至四倍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開啟HVAC高效、靜音、節能的新時代
» 準備好迎接新興的汽車雷達衛星架構了嗎?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邊緣AI應用發展 開啟嵌入式智慧新時代
» STM32 MCU產品線再添新成員 STM32H7R/S與STM32U0各擅勝場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41.11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