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敏博推出U.2与M.2 PCIe Gen3x4固态硬碟搭配3D MLC快闪记忆体
 

【CTIMES/SmartAuto 陳復霞整理报导】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7516】

继英特尔与三星之后,敏博(MemxPro)导入全新技术,正式发表PCIe Gen3x4高速介面之U.2 PCIe A4E系列产品,成为全球第三家推出U.2系列的固态硬碟制造厂商。敏博新推出的PCIe Gen3x4 SSD系列采用主控晶片大厂慧荣Silicon Motion SM2260控制器,支援NVMe传输控制标准,搭载美光Micron先进3D NAND架构MLC快闪记忆体,切入伺服器与资料中心储存装置应用市场,目前亦推出M.2 PCIe 2280,符合专业人士、科技狂热者与玩家的使用需求。

敏博全新PCIe系列产品包括U.2 SSD与M.2 2280,进军伺服器与电竞笔电市场。
敏博全新PCIe系列产品包括U.2 SSD与M.2 2280,进军伺服器与电竞笔电市场。

随着SSD市场快速成长以及SATA III产品逐渐普及,在速度上已达到理论传输频宽6.0Gb/s的上限,敏博积极开发新一代PCIe 3.0规格NVMe SSD,采用四线道高传输速度,理论传输频宽达32Gb/s。在PCIe汇流排频宽奥援下,速度为 SATA 6.0Gb/s机种的数倍。

此外,敏博的U.2 PCIe SSD搭配先进之3D MLC快闪记忆体,创新技术引领储存效能与耐用度的全面提升。 3D NAND技术,采用垂直堆叠多层数据储存单元的方式来提高NAND的容量,当3D NAND快闪记忆体单位面积容量增加,每片晶圆所能生产的NAND容量变大。之前的2D平面快闪记忆体,在提升速度与容量的前提下,不断推出新制程技术加强储存密度,目前达到1x奈米,制程微缩导致产品良率与抹写周期下降,并且已达微缩瓶颈。3D NAND技术可利用既有制程,预估成本将随之降低,并能提高快闪记忆体可靠度与耐久性。

敏博U.2 PCIe SSD系列推出的容量包含128GB、256GB及512GB,连续读写速度达1,454MB/s及969MB/s,随机读写速度达86,500 IOPS及155,500 IOPS。 M.2 PCIe 2280符合M.2 (NGFF)之22mm(宽)x80mm(长)规范标准,其小尺寸适合有限空间的嵌入式应用,提高建置布署的弹性。 U.2 PCIe A4与M.2 PCIe A4E目前已正式量产。 NVMe PCIe将逐渐演变成下一世代的SSD主流介面,在不久的将来,亦会逐步扩展到物联网终端与工控储存装置相关应用。

U.2与M.2 PCIe系列皆可选择搭载敏博自行开发的SMARTPro智慧监控软体,监看储存装置健康状态、温度、流量及生命周期等资讯,SMARTPro亦提供客制化服务,节省客户开发时间与成本。

關鍵字: ssd  U.2 SSD  伺服器  PCIe  总线  敏博  慧荣  美光  Intel  三星  存储元件 
相关产品
宜鼎E1.S固态硬碟因应边缘伺服器应用 补足边缘AI市场断层
瑞萨与英特尔合作为新款Intel Core 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提供最隹化电源管理
Kandou发布全球首款小型 PCIe 5.0 Ready传输层交换器Zetti
微星全新伺服器平台支援AMD EPYC9005系列处理器
安勤扩展EMS系列新品 搭载英特尔最新处理器开拓AI应用
  相关新闻
» 美光高速率节能60TB SSD已通过客户认证
» Crucial扩展DDR5 Pro电竞记忆体产品组合 为游戏玩家提供更快速度
» 英特尔针对行动装置与桌上型电脑AI效能 亮相新一代Core Ultra处理器
» 英特尔与AMD合作成立x86生态系谘询小组 加速开发人员和客户的创新
» 美光超高速时脉驱动器DDR5记忆体产品组合 可助新一波AI PC发展浪潮
  相关文章
» 挥别制程物理极限 半导体异质整合的创新与机遇
» AI运算方兴未艾 3D DRAM技术成性能瓶颈
» Intel OpenVINO 2023.0初体验如何快速在Google Colab运行人脸侦测
» 零信任资安新趋势:无密码存取及安全晶片
» 关於台积电的2奈米制程,我们该注意什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J0RTTQOSTACUKX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