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電跨足核子醫學領域 攜普瑞默生技推動核醫輻射安全 (2025.07.04) 台灣電力公司旗下的放射試驗室,自1975年創立以來,一直是台灣核能電廠輻射安全監測的核心單位,負責核電人員劑量監控、環境偵測、儀器校驗與化學分析等任務,亦為台灣放射防護技術與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
 |
英國開發輕量化太陽能電池 創新太空能源系統 (2025.07.01) 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與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研發基於超薄玻璃的輕量級碲化鎘(CdTe)太陽能電池。這項技術有望徹底改變衛星和太空製造的能源系統,為蓬勃發展的全球太空產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
 |
沙盒計畫再啟動 聚焦公私協力打造淨零行動創新典範 (2025.06.30) 現今淨零和減碳行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打造融合創新與公共性的淨零行動典範,由國研院執行國科會計畫設立的「台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今年度「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簡稱沙盒計畫)啟動會議 |
 |
經濟部產創平台支持在地研發 打造電動車生態系減碳拓銷 (2025.06.28) 為實現台灣2050年淨零轉型「運具電動化」目標,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積極推動電動車技術自主化與國產化工作。在該產創平台計畫的支持下,已成功協助鴻華先進,成功打造首款台製電動小客車Model C(LUXGEN n7);以及中華汽車推出首款3 |
 |
數位工具助力台花卉產業邁向高值化、智慧化 (2025.06.27) 在氣候變遷與勞動力短缺雙重壓力下,台灣農業正透過科技驅動實現根本性轉型。農業部近日宣布,自2017年推動智慧農業以來累積194項研發成果,現已整合為13項智慧農業技術套組,對應不同場域需求,協助農民以數位工具迎戰全球市場競爭 |
 |
金屬中心攜手希臘Theon Sensors加速夜視鏡關鍵技術在地化 (2025.06.25) 為了配合政府「五大信賴產業」政策,金屬中心與希臘國防光電科技Theon Sensors S.A. 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攜手推動夜視鏡核心技術在地研發與產業化,藉由技術移轉與合作創新,為國防產業注入全新動能 |
 |
即時情資分享 軟體公會與調查局攜手強化產業資安聯防 (2025.06.25) 中華軟體公會與調查局於今(25)日共同簽署「國家資通安全聯防、營業秘密保護與情資分享合作備忘錄」,由軟體公會理事長沈柏延、調查局局長陳白立代表簽署。
供應鏈安全一向是資安防護的重點 |
 |
新科技加速發展 環境代價日益浮現 (2025.06.22)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撰文指出,隨著機器人、5G和電動車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卻指出,綠色創新明顯落後,導致環境狀況持續惡化 |
 |
ARC與Deep Atomic聯手 小型核能有望進駐超大規模資料中心 (2025.06.18) 加拿大ARC清潔科技與瑞士及美國的 Deep Atomic近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同研發ARC-100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以支援未來超大規模與邊緣數據基礎設施的能源需求,以應對全球數據中心日益增長的電力消耗,尤其是在AI 和機器學習工作負載的驅動下,預計到2030年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可能翻倍 |
 |
金屬中心攜手日本研發推動天然植萃與海洋資源應用 (2025.06.18) 為深化國際技術合作並促進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於6月17日由董事長林仁益率領團隊赴日,於北海道舉行台日產學研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儀式。日方出席單位橫跨產官學研 |
 |
推動生成式AI人才跨域實戰 資策會偕南臺科大展開FUSION產學共育 (2025.06.18) 因應生成式AI快速發展與產業對即戰力人才的高度需求,由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近日與南臺科技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雙方將以「FUSION」產學共育為核心精神,建立跨域教學、科技研發、實務訓練、場域共享等合作面向,共同推動產學整合與AI創新應用,開創學界與法人協力育才、技能變產能的全新典範 |
 |
虛實儲能系統維持穩定電網 (2025.06.17) 因應2025年下半年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之後,未來能源供應將全數仰賴火力發電、再生能源與抽蓄(水)電力等系統的調度,包含虛擬電廠或實體儲能系統等,則都將成為未來維持電網韌性的主角 |
 |
科技驅動健益汽車 開上智慧轉型之路 (2025.06.16) 因傳統製造業常見人力短缺及成本攀升等問題,健益汽車公司為此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透過製造業低碳化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診斷輔導,尋找製程改善瓶頸。並導入無線扭矩感測器電動工具、自動焊接機器人及MES(製造執行系統) |
 |
產學醫界攜手推動全台高教界首創學生免費健檢制度 (2025.06.16) 淡江大學與鴻海科技集團、耕莘醫療體系及法蘭德醫療器材物業管理顧問公司於今(16)日舉辦健康檢測儀器捐贈合作儀式,由淡江大學校長葛煥昭、鴻海科技集團「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新店耕莘醫院院長鄒繼群、法蘭德公司總經理林光宗簽署合約,共同推動全台高教界首創的學生年度免費健康檢查制度 |
 |
東元帶領供應商低碳轉型 啟動2025「1+N碳管理示範團隊計畫」 (2025.06.15) 東元電機除了和雲林科技大學連續第二年合作,參與由台灣綜合研究院執行的經濟部產業發展署「1+N碳管理示範團隊計畫」,近日也在東元電機湖口廠舉行「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宣佈將透過建立供應鏈碳管理機制,加速整體產業的淨零步伐 |
 |
AI大數據驅動邊境食安升級 智慧防線促進檢驗命中率三成 (2025.06.12) 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分析正逐步改變公共衛生領域的傳統作業模式。食品藥物管理署自2020年3月5日起導入AI技術,建置「邊境預測智能系統(Border Prediction Intelligent System, BPI)」,應用先進機器學習模型對輸入食品進行風險預測,有效強化邊境食品安全防線 |
 |
2025年資料中心發展趨勢 (2025.06.12) 在2025年,生成式AI、機器學習、人工神經網路、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將產生巨量資料,而超大規模、雲端、企業資料中心的營運商的資料管理將經歷重大變化。 |
 |
工研院攜產官研打造韌性儲能系統搶攻兆元電力商機 (2025.06.11) 隨著全球AI應用與電氣化進程加快,電力需求大幅增長,為因應再生能源發展與電網穩定挑戰,儲能系統成為關鍵解方。工研院與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今(11)日共同舉辦「科技儲能與系統韌性應用研討會」 |
 |
從烏克蘭到AI製造鏈的戰略新局 (2025.06.11) 俄烏戰爭進入和談拉鋸戰,美國趁勢推動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目標直指關鍵資源—稀土。稀土近年成為地緣政治角力核心,但台灣社會對其所知不多。本文將帶讀者了解稀土的本質、其戰略地位,以及台灣的應對之道 |
 |
臺灣首座循環再設計中心加速推動資源再造 (2025.06.09) 為加速推動臺灣資源循環政策並強化青年創業動能,環境部攜手產業打造資源循環創新基地於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行全臺首座「循環再設計中心」開幕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