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荷蘭新創突破矽陽極電池技術 提升鋰電池壽命與耐用性 (2025.02.16) 荷蘭電池創新公司 LeydenJar 在電池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開發出一種鋰離子電池,採用 100% 矽陽極,可承受 500 次充電循環,而且無需外部加壓。
直到目前為止,使用矽陽極的電池都必須在高壓(最高可達 1 MPa,相當於三架鋼琴的重量)下保存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從邊緣推理到異構運算 看AI的全方位進化 (2025.02.10) AI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產業結構。然而,隨著AI推動運算需求指數級增長,電力消耗、隱私與安全等挑戰也日益突出。未來,AI將更加個性化,從被動響應工具演變為主動建議的智慧助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半固態電池更容易量產 被視為全固態電池商業化前的最佳方案 (2025.02.07) 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對鋰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續航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液態鋰電池面臨著能量密度提升瓶頸和安全隱患等挑戰。而半固態電池憑藉獨特優勢,成為鋰電池領域最令人興奮的突破之一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GenAI漸成PC標配 2025年市佔將到六成 (2025.01.20) 2024年,AI筆記型電腦市場持續增長,並且在2025年將佔據接近60%的整體市場。這一趨勢主要受到晶片廠商如AMD、Qualcomm、Intel和NVIDIA的推動,以及全球PC市場的穩定成長。
全球PC市場在2024年第四季展現相對穩健的成長,主要受到AI PC、年終購物季及中國補貼政策的推動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2024.12.09) 電源管理技術的發展,為實現電力節流提供了有效途徑。透過智慧化的電源管理系統,可以優化電力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長電池續航力,並降低能源成本。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Lumens 捷揚光電正式推出全新 4K 解碼器,將 Dante 視訊導入會議室應用 (2024.12.06) Lumens®捷揚光電宣佈推出 OIP-N60D Dante AV-H,這是一款體積輕巧的解碼器,能夠將 Dante 音訊和視訊源輕鬆整合到混合通訊中。作為一個用戶友善的系統,OIP-N60D Dante AV-H 是首款單一機台結合音訊及視訊的 Dante 解碼器,透過一條 USB 線就可連接至用戶的筆記型電腦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2024.11.14) 豪威集團發布全新的OV0TA1B單色/紅外線CMOS影像感測器。這是首款也是唯一適用於3毫米模組Y尺寸以及小型筆記型電腦、網路攝影機和物聯網設備的解決方案。這款低功耗裝置是基於人工智慧(AI)的人類存在檢測(HPD)、人臉辨識和常開(AON)技術的理想選擇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2024.11.11) 隨著人工智慧日益滲透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意法半導體也正積極將AI引入智慧感測技術領域,以更智慧、更開放且精準的方式推動邊緣AI的應用。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全漢USB PD充電器達安全高效標準 獲德國萊因GS認證 (2024.11.04) 全漢企業推出的USB Type-C PD 3.1充電器(FSP140-A1AR3, FSP140-A1BR3 與 FSP140-APDAR03)近日通過EN 62368-1標準檢測並獲得德國的GS認證。該產品在性能穩定性及用戶安全保護等方面已符合國際標準,並且符合德國的產品安全法,為終端使用者提供更安全可靠及高效的充電解決方案,因而獲得認證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德州儀器擴大氮化鎵半導體內部製造作業 將自有產能提升至四倍 (2024.10.25) 德州儀器 (TI) 已開始在日本會津的工廠生產氮化鎵 (GaN) 功率半導體。隨著會津廠進入生產,加上位於德州達拉斯的現有GaN製造作業,TI 現針對GaN功率半導體的自有產能可增加至四倍之多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瑞薩與英特爾合作為新款Intel Core 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提供最佳化電源管理 (2024.10.24) 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宣布與英特爾合作推出新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為採用Intel Core 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提供最佳化電池效率。
新款客製化電源管理IC(PMIC)可滿足最新一代英特爾處理器的所有電源管理需求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英特爾針對行動裝置與桌上型電腦AI效能 亮相新一代Core Ultra處理器 (2024.10.17) 英特爾於亮相新一代Intel Core 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代號:Lunar Lake)與Intel Core 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代號:Arrow Lake),並展示基於最新平台所打造的筆記型電腦、主機板,以及桌上型電腦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AMD全新Ryzen AI PRO 300系列處理器 為新一代商用PC挹注動能 (2024.10.14) AMD推出第3代商用AI行動處理器,藉由電話會議中即時字幕和語言翻譯以及先進的AI影像生成等Copilot+功能,提升企業生產力。全新Ryzen AI PRO 300系列處理器提供AI運算效能,比上一代提升高達3倍,並為日常工作負載提供效能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說比做容易? 解析高通意圖併購英特爾背後的深謀與算計 (2024.10.01) 近期市場傳出高通有意併購英特爾的消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瞭解其背後的來龍去脈。首先來看一下英特爾。英特爾近年來面臨多重困境。PC市場需求下滑,數據中心業務也因技術問題和競爭壓力而受挫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eva榮獲維科杯·OFweek 2024中國汽車行業大獎 (2024.09.03) 全球半導體產品和軟體IP授權廠商Ceva公司宣佈,適用於行動、汽車、消費性和物聯網應用的低功耗超寬頻IP產品Ceva-Waves UWB,在中國的維科杯·OFweek 2024汽車行業年度評選中贏得「艙駕一體技術突破獎」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安立知與百佳泰共同合作驗證 Thunderbolt 5與USB4 2.0接收端性能測試 (2024.09.02) Anritsu 安立知和百佳泰 (Allion Labs) 共同宣佈,雙方針對 Thunderbolt 5 (USB4 2.0) 接收端性能測試進行驗證合作。百佳泰藉由 Anritsu 安立知 MP1900A 訊號品質分析儀提供晶片開發商、筆記型電腦與伺服器開發等客戶高效的驗證測試服務,有效縮短驗證時程,加速產品上市時間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祥碩USB4主控端晶片ASM4242提供連接穩定性和兼容性 (2024.08.29) 祥碩科技的USB4主控端晶片ASM4242繼2024年年初取得USB協會(USB-IF)認證後,再度榮獲Thunderbolt 4認證,為全球少數擁有獨立型USB4及Thunderbolt 4雙認證的主控端晶片,通過Thunderbolt 4認證代表祥碩ASM4242在訊號品質、相容性、可靠度等方面皆符合Thunderbolt嚴格標準,能夠確保卓越的連接穩定性和兼容性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AI運算方興未艾 3D DRAM技術成性能瓶頸 (2024.08.21) HBM非常有未來發展性,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和高效能運算領域。隨著生成式AI和大語言模型的快速發展,對HBM的需求也在增加。主要的記憶體製造商正在積極擴展採用3D DRAM堆疊技術的HBM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ounterpoint:調高資本支出預測 應對OLED製造商因需求增長而擴大產能 (2024.08.08) 在最新的 Counterpoint Research《季度顯示器資本支出與設備市場份額報告》中,將 2020-2027 年的顯示設備支出預測上調了 8%,達到 750 億美元,主要因為 OLED 支出增加了 14% 至 440 億美元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NVIDIA、華碩與臺科大攜手打造全臺大學首座AI數位雙生實驗室 (2024.08.08) NVIDIA日前宣布與華碩攜手,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打造「NVIDIA x ASUS x NTUST AI數位雙生實驗室」,藉由部署NVIDIA GeForce RTX 40系列GPU驅動的華碩ROG Strix G17電競筆電,協助師生訓練並運行大規模的深度學習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