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7270
(您查閱第 2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時機大好? 中國電動車巨頭進軍人形機器人市場 (2025.02.16)
中國央視春晚電視的人形機器人表演,激起了市場對於中國人型機器人發展的關注。這些由宇樹科技製造的機器人並非表演專用,相反它們的開發目的是通用型,目前已在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中投入使用
從2024年強勁復甦到2025年持續增長 AI加速驅動半導體發展 (2025.02.14)
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迎來了強勁的復甦與增長,主要受人工智慧(AI)技術需求激增的推動。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預計年增19%,達到6,210億美元,顯示出產業在經歷2023年的低迷後,重新站穩腳步並邁向新的高峰
日本研發出生物與機電混合機器手 肌肉組織驅動新突破 (2025.02.13)
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使用培養的人體肌肉組織的機器手。研究人員利用實驗室培養的肌肉組織細條,捲成像壽司般的形狀,賦予手指足夠的收縮力量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ADI邊緣運算平台,可支援自主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中的機器視覺 (2025.02.13)
提供種類最齊全的半導體與電子元件?、專注於新產品導入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貨Analog Devices, Inc. (ADI) 的AD-GMSL2ETH-SL邊緣運算平台。這款進階的單板電腦 (SBC) 支援從八個Gigabit Multimedia Serial LinkTM (GMSL) 介面到10 Gb乙太網路連結的低延遲資料傳輸
陽明交大創新技術優勢 讓AI更聰明、更省電 (2025.02.12)
神經形態計算為一種電腦模仿人腦運作的技術,這項技術可應用於自動駕駛或醫療系統診斷等。神經形態計算大幅拓展AI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與安全
台達發表企業內部碳定價報告書 分享淨零減碳管理經驗 (2025.02.12)
台達(12)日發表《台達電子內部碳定價報告書》,將公司推廣內部碳定價的實務經驗編撰成電子版專書,分享全球碳費發展趨勢、當前內部碳定價的各式應用、台達碳定價管理機制的關鍵運作要素以及階段性成效
日本科學家成功開發電子皮膚 可應用於機器人和義肢發展 (2025.02.11)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電子皮膚,具備自我修復功能,並能保持感測能力。這項技術的突破,為機器人和義肢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該研究團隊利用人體皮膚細胞,培養出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皮膚組織
阿布達比展示草莓採摘AI機器人 推進農業自動化應用 (2025.02.11)
阿布達比的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 (MBZUAI) ,開發出一種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進行草莓的採摘。這款機器人能夠在各種環境下(從陽光充足的田地到受控溫室)識別並採摘成熟的草莓,且不會造成任何損壞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創建人本淨零永續商業模式 (2025.02.11)
經歷2018年美中、俄烏等各種戰火波及,雖讓曾在2011年起引領工業4.0浪潮的德國仍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但全球卻也在疫情期間迎接數位轉型浪潮、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後,形塑工業5.0趨勢,並可望因2023年Gen AI問世後加速實現
E Ink元太科技將電子紙應用於汽車外觀設計 提升個性化體驗 (2025.02.08)
電子紙技術的發展正引領汽車產業邁向全新境界。例如元太科技(E Ink)與BMW合作,推出了多款可變色車輛,展示了電子紙在汽車領域的創新應用。 早在2022年1月,BMW就在CES展上展示了iX Flow概念車,利用電泳技術,車身顏色可在黑色與白色之間瞬間切換,甚至呈現黑白相間的幾何圖形
半固態電池更容易量產 被視為全固態電池商業化前的最佳方案 (2025.02.07)
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對鋰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續航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液態鋰電池面臨著能量密度提升瓶頸和安全隱患等挑戰。而半固態電池憑藉獨特優勢,成為鋰電池領域最令人興奮的突破之一
環保科技新突破 可分解電子產品開啟綠色未來 (2025.02.06)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電子垃圾已成為全球環境的一大挑戰。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超過 5000 萬噸,且只有不到 20% 被妥善回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和企業正在積極研發可分解的電子產品,這項創新技術有望徹底改變電子產業的生態,為環境保護帶來新的希望
貿澤開售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穿戴式裝置的 全新STMicroelectronics含vAFE的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 (2025.02.05)
球最新電子元件和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貨STMicroelectronics全新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ST1VAFE3BX為首款輕巧型雙功能生物感測器,結合了用於偵測生物電位訊號的垂直類比前端 (vAFE) 和3軸超低功耗加速度計,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用途的運動追蹤和穿戴式應用
印度力拚2025年底前生產國產晶片 計畫3-5年內開發GPU (2025.02.02)
印度正積極布局半導體產業,計畫在2025年底前生產「印度製造」晶片,並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開發自己的圖形處理器(GPU)。 印度資訊科技部長Ashwini Vaishnaw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印度正在興建五座晶片製造廠,預計首批「印度製造」晶片將在2025年底問世
仿效樹根 結構 中國交大研發新型電子電路印刷技術 (2025.02.02)
中國西安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了一項共形電子學的重大突破,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機械和熱耐用性方面的挑戰。他們新開發的「模板約束增材」(Template-Constrained Additive,TCA)印刷技術,仿效樹根的強韌結構,有望顯著改善柔性電路的製造
OpenAI發佈全新AI代理「Operator」 可操作網頁執行複雜任務 (2025.01.26)
OpenAI日前推出名為 「Operator」的AI代理服務,它能夠像人類一樣操作網頁瀏覽器,執行包括預訂旅行、訂購外賣、填寫表單等在內的各種線上任務,甚至可以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多元支付行動 新北公有零售市場率先導入4G智慧支付音箱 (2025.01.22)
「多元支付」已成為未來消費的趨勢,為提升消費者購物的便利性與提升市場經營效率,新北市五股公有零售市場近日導入ePay365多元支付服務的4G智慧支付音箱,透過語音播報提供店家即時確認收款訊息
超微型化仿生觸覺電子元件促進智慧皮膚更敏銳 (2025.01.21)
讓未來機器人在接觸時產生類似人類的敏銳反應機制找到了! 由國立中興大學生醫工程所林淑萍教授與物理所林彥甫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以二維材料為基礎加以模仿人類觸覺機械受器的人工裝置,被稱為人工默克爾盤(Artificial Merkel Discs)
成大半導體學院團隊研發新型光學仿生元件 為AI應用開創新視角 (2025.01.20)
台灣半導體先進技術不斷翻新,近日國立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教授李亞儒團隊研發出新型光學神經形態突觸元件,此元件基於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能夠高度整合感測、記憶與運算等功能,為鄰近感測計算技術發展開闢新局,可應用在自駕車導航、智慧製造和醫療影像分析等高效彩色影像處理,為人工智慧應用開創新視角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雅特力AT32F421遙控攀爬車電子調速新方案,助力征服極端地形
2 貿澤開售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穿戴式裝置的 全新STMicroelectronics含vAFE的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
3 Nordic Semiconductor的nPM2100電源管理IC延長一次電池供電藍牙低功耗產品的電池壽命
4 Rohde & Schwarz推出 R&S ScopeStudio 助力開發團隊的基於個人電腦的示波器解決方案
5 群閎攜手R&S共創WiFi 7與5G檢測新標杆,助力企業拓展全球版圖
6 Silicon Labs BG22L及BG24L精巧版SoC提供應用優化的 超低功耗藍牙連接
7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ADI邊緣運算平台,可支援自主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中的機器視覺
8 意法半導體推出適用於車用微控制器的可配置電源管理 IC
9 泓格iSN-811C-MTCP紅外線感測模組 從溫度掌握工業製造的安全與先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