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有名詞
 
 
什麼是Hypertext(超文件)?Hypertext的發展簡史
所謂超文本 (hypertext)就是將各類型的資訊分解成有意義的資訊區塊,儲存在不同的節點 (node),成為一種與傳統印刷媒體截然不同的敘事風格。1965年,Ted Nelson首創Hypertext一詞,Andy van Dam et al則在1967年建立了Hypertext的編輯系統。
所謂超文本 (hypertext)就是將各類型的資訊分解成有意義的資訊區塊,儲存在不同的節點 (node),成為一種與傳統印刷媒體截然不同的敘事風格。我們可以藉著它與傳統文本的比較更加了解hypertext。以下幾個特性就是hypertext跟傳統文本不同之處: 「非線性」-網路文本透過節點 (node) 的銜接,拼湊連結了各個不同的資訊區塊,區塊之間的連結既無固定方向也無既定路線,是一種非線性 (nonlinearaity) 的連結特色。 「交互文本性」-網路平台多線性連結的特徵,也建構了網路文本藉由與其他文本之間的相互指涉、交互建構的交互文本性,它是以一種相當明確而且外顯的形式來呈現文本之間的相互連結關係。 「文本多義性」-網路使用者隨意瀏覽的過程中,每個資訊區塊之間沒有特定的線性發展脈絡和中心概念,因此具有比傳統文本更多義解讀的空間。 「去中心性」-傳統線性文本習慣將一個中心概念作為情節發展和意義展現的依據、途徑和藍圖。但網路文本不以一個中心概念為敘事規則,稱為去中心(decentered) ,挑戰了傳統文本的線性結構。 1945年,超文件資訊系統的概念首次被提出,這可以追溯到電子工程師Vannevar Bush當年在大西洋月刊發表的一篇論文-As We May Think,當時他提出了Memex-「知識儲存資料庫」的構想。 1965年,Ted Nelson首創Hypertext一詞,他在作品「文學機器」一書中,表達了對Hypertext的遠見。 1967年,Andy van Dam et al建立了Hypertext的編輯系統。 1978年,第一片由電腦超媒體(hypermedia)製作的影碟在麻省理工學院誕生,名為”Apsen Movie Map”。 1984年,Telos發展出儲存格式,讓電腦超媒體可在麥金塔電腦中建立資料庫。 到了1986年,因為Purdue's Online Writing Lab(簡稱OWL)出版的一份指南,使得Hypertext得以更廣泛地被使用。 1987年,Apple公司推出了可在Macintosh和Apple II GS電腦上運轉的超媒體卡(hypercard)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