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 首頁 | 電子產業分析 | 技術專論 | 白皮書 |電子雜誌 | myMPC |

2021.11月(第75期)智慧傳動元件加值打造工廠微服物生態系
隨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應用不斷推陳出新, 透過先進智慧傳動,是實現今天智慧工廠產線的重要關鍵。 甚至透過開放API、No code編程, 串接整機及零組件、系統整合商的SaaS微服務, 有效降低售服維運的成本,打造全新商業模式。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資料從生產現場產生, 對於邊緣運算及AIoT即時處理與分析的需求增加, 除了業者打造自己的AI生態系,致力落實雲端協同的全面智慧網路; 還應聚焦保護遠端邊緣設備安全, 並避免受到物理性入侵攻擊等資安相關技術
作者: SmartAuto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11月(第360期)生態系策略:加速邁向智能化
消除半導體廠商間的差距, 關鍵在於建立完整生態系統。 新興廠商可透過生態系統確立其地位。 也能讓不同核心技術共存, 徹底改變大型廠商的獨佔狀況。 透過生態系統的團隊協作 還可以創造永續價值。 企業要定義自己橫跨多種產業生態系, 在目標明確的生態系統內, 為共同目標貢獻一己之力, 並加速邁向全面智能化。
作者: CTIMES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10月(第74期)機器視覺手足一體放眼人工智慧願景
邁向工業4.0時代,各國智慧製造順勢崛起, 對於產品的品質全檢要求越來越高, 機器視覺不僅扮演了傳感器角色,在製程中蒐集資訊。 惟若要替代更多人力,還須機器人更有智慧,就必須仰賴視覺與力感應等輔助, 因此結合了協作機器人的手、足部的無人搬運車(AGV)來引導與定位AMR; 加上AI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 機器視覺對環境的感知、物件的瑕疵等,將有更強辨識力, 許多工廠還希望結合機器學習,能更適合應用於產線的異常檢測; 可將機器人快速導入各個產業的實際應用
作者: SmartAuto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10月(第359期)虛擬與模擬
當今的電子產品設計,已跳脫了元件與系統分立進行的思維, 而要直接從裝置系統端,就開始發想, 並從使用者的角度和介面來思考元件的部署。 也因此電子元件的設計必須要有更高的整合度, 同時性能更要能直接滿足真實的使用情境。 所以從最初的設計端開始, 電子元件的虛擬設計和系統的模擬驗證,必須一步到位, 並把真實的環境帶進數位的環境中
作者: CTIMES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9月(第73期)馬達與減速機:與時俱進全面轉型
當近年來製造業開始從數位優化進入全方位數位轉型, 馬達與減速機不僅多年來在驅動自動化領域緊密連結, 也是在台灣少數擁有垂直整合優化能力的關鍵零組件。 其中馬達曾引領台灣機械業一甲子風華, 也奠定如今兩大龍頭地位。 即使正面臨世代交替,選擇布局電動車產業的交叉路口, 仍可透過異業結盟等商業模式,來強化國際市場競爭力
作者: SmartAuto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9月(第358期)再生能源3.0
再生能源發電趨勢持續增長,各國陸續提出減碳計畫,尋求電力產業新能源及新模式, 以期逐步提高能源自主及潔淨能源比例。 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氫能發展倍受矚目,燃料電池以氫為燃料可持續電力, 而且發電系統可作為獨立電源供應、電力系統整合發電、輔助電力, 不僅是潔淨安全的綠色能源,也是具有發展前景的新能源。 未來新一代電網發展將在運行模式、整體設施及智能化技術、併網系統技術力求精進, 透過微電網系統的助力,邁向潔淨安全且低耗能高功效的再生能源3.0目標指日可待
作者: CTIMES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8月(第72期)工業4.0:數位轉型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 工業4.0的思維已在業者心中萌芽生長, 大家都認同,智慧製造絕對是未來的主流生產方式。 然而,現在多數的業者仍專注在軟硬體的建置上, 對於商業模式和服務型態的轉換, 還在非常初期的階段。 事實上,軟硬體設備的發展,僅僅只是智慧製造的第一步, 真正的靈魂,則是建構起以數據為核心的營運和服務的模式, 而這一步,也就是市場所說的「數位轉型」
作者: SmartAuto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8月(第357期)自駕車感測融合
自駕車需要透過感測器, 才能「看見」周遭的世界。 此外,自駕車也需要高度運算能力, 來分析眾多感測器所產生的數據流。 這就是「感測器融合」的重要目的。 感測融合可以用於輔助ADAS系統, 並對自駕車的運行做出重要貢獻, 融合來自不同感測器所提供的數據, 有助於理解環境,提升車輛的自駕能力。 儘管如此, 要真正實現感測融合卻是個重大挑戰
作者: CTIMES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7月(第71期)HMI:虛擬化與可視化
隨著工業4.0與物聯網技術的發展, HMI也迎來了新的定位與應用。 首先,身為人與機台的溝通介面, HMI的角色並不會消失, 因為人機互動目前仍是必要程序。 但在智慧化與高度自動化的前提下, 它勢必進一步與更多的軟體與硬體系統結合。 再者,為了進一步與目前的智慧管理架構相結合, HMI也不再僅限於廠房內,或者固定於某一處, 更多行動式與虛擬化的HMI開始陸續被提出, HMI的應用範圍更加的廣泛
作者: SmartAuto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2021.7月(第356期)屏下感測時代來臨!
緊湊、輕巧又流線的機身設計, 是智慧型手機不變的發展趨勢。 而要達成這個目標,達到更高程度的整合是必行之路, 當前,最主要的發展趨勢, 就是把更多的感測功能,整合到顯示幕之中, 只透過一個表面, 就能完成感測、輸入與顯示的任務。 目前屏下感測技術共有三大項, 分別為屏下指紋辨識、屏下鏡頭、以及屏下光感測
作者: CTIMES 類型: 價格: NT$ 100 元

  最新文章
1 以協助因應AI永無止盡的能源需求為使命
2 低 IQ技術無需犧牲系統性能即可延長電池續航力
3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應用
4 運用能量產率模型 突破太陽能預測極限
5 新一代4D成像雷達實現高性能
  新東西
TI首款衛星架構雷達感測器單晶片-AWR2544
汽車電子系統的設計正持續變化中,傳統的資料流和電路架構也不斷地受到挑戰,尤其是在更多數量的高性能感測器被運用到汽車系統之中,如何克服資料傳輸的效率與運算瓶頸,就成了開發商的一大難題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6.239.19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