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科技運用的推動

作者\詹文男


推動智慧生活科技運用,有助提升台灣產業整體競爭力。

從總體環境發展趨勢來觀察,由於基礎網路環境愈趨完備,相關資訊科技發展日漸成熟,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智慧生活科技運用之市場快速成長,現已成為全球矚目之未來潛力領域,並吸引各類型產業的國際大廠積極參與及投入。

�s�i

但到底甚麼是智慧生活科技運用呢?簡單來說是將科技融入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促使原本的食衣住行育樂更為舒適、安心、便利、永續。例如透過RFID的食品履歷應用,可以讓我們了解日常所吃的食物的整個生產環節,保障食材的品質與安全;透過智慧代理人(Intelligent Agent)的幫忙,可以替為忙碌的上班族採購家裡所需的食材;也可以透過各種生理資訊的蒐集,了解每個人的生理情形,提供適當的飲食建議等。

智慧生活特別強調科技的融入,也就是使用者並不需要費心去操作,而是服務端要能主動感知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方便的服務,因此除了生活應用所需的相關促成科技外(如RFID、Wireless Sensor Network、Biomedical Signal Monitor等),更需要能深刻了解各種生活應用服務的領域知識,方能設計出符合人性需求的生活應用,因此促成科技必須與領域知識緊密結合,而在整合過程中,領域知識的掌握比促成科技更為重要,也就是說,很多整合應用並不真的需要最先進的科技才能實現,只要掌握需求、領域知識,也有可能只需藉助目前成熟的科技就可以實現。

世界各國這些年來在推動各種生活科技應用時,發現有很多問題,導致很多計畫於示範期程結束之後即無疾而終,無法順利擴展成具商業化的應用服務,而主要問題在於創新服務創意在進入市場前,需要透過不同階段的調整,但業者缺乏環境、使用者進行測試,如同許多網路上的新興服務,很容易因此而失敗。

其次,許多的應用過於強調科技導入,服務深度不足,尤其大多服務由工程師主導,其著重於如何整合技術建構新服務,為整合而整合,對需求之掌握不足,且多未思考系統整合與「價值主張」的配適性,導致營運模式模糊,服務深度不足,商業化推展不順。

更重要的是,創新的應用與服務往往面臨跨業整合問題,個別業者很難靠單獨力量串聯完整服務價值鏈,例如健康照護需結合醫院、系統整合業者、設備業者等。而團隊需要關鍵業者主導與積極投入,方能建構合宜的營運模式。

因此要提高創新的應用服務的存活率,並達到產業化的效果,若能依循下列步驟,一步一步落實,應可提高成功率:

首先是要有總體規劃與評估。每一個應用服務在此階段必須先設定願景與使命,接著要確定服務對象,並思考建構互惠的營運模式以及是否符合人性及在地需求。接著可以進行小規模的試煉。選定小族群(如校園、辦公大樓或研發單位內部等)進行prototype測試,以落實規劃內容,並建立過濾及篩選機制,以評選出具後續發展潛力的應用服務。之後再與關鍵業者共同合作進行較大規模的實證測試;最後則可將成功的應用服務,移植到國內外其他地域,以達到經驗、產品、解決方案輸出的最終產業化目的。

事實上,推動智慧生活科技運用不僅可透過建構未來網路基礎建設及開放場域實證環境,孕育多元創業機會,並可打造優質生活環境,進而吸引全球高階人力樂意來台工作、創業,有助於提升台灣產業整體競爭力,應是產業未來發展可以考慮的一個重要策略方向。

(作者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