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穿戴式電子想的是什麼市場?

作者\陸向陽

最近筆者聽到一些業界對智慧錶的喪氣話,他們認為只有Apple的精品工藝光環才能真的有智慧錶銷路,除此之外是賣不動的。

/news/2015/11/05/1107535190S.png

Apple確實訴求精品工藝,Apple之所以在iPhone攝影鏡頭前鑲嵌藍寶石玻璃,其靈感來自瑞士鐘錶,藍寶石玻璃的好處是抗刮,以免昂貴買的手錶容易產生刮痕而減損質感。

除了保有質感外,不容易產生刮痕的好處是拍照清晰,而後iPhone也在指紋辨識位置採行此法,並期望全面導入,使整個iPhone觸控玻璃均採行,不過藍寶石的缺點是成本高、厚重、阻光率高,因此全面實施仍有難度。

Apple也跟愛馬仕等名牌合作,推出Apple Watch用的錶帶,很明顯是打高尚精品市場。從某種角度看,Apple提供的是量價相乘的最大效益,因為比iPhone高價的品牌手機為Vertu,但十數萬新台幣以上的價格,只有少數人可以真的買來炫耀,但Apple是打造iPhone高尚知名度,但僅2、3萬便能入手,使許多人都可以滿足一下擁有精品並炫耀的慾望。

類似的,不是人人可以買得起OMEGA、ROLEX,高檔手錶早已是身分炫耀象徵,Apple嘗試導入科技元素、創新形象,複製iPhone的「可入手價位、可大量銷售的炫耀市場」。

但真的智慧錶只有上述定位的市場嗎?事實上,智慧錶從功效面而言也有其存在價值,各位都知道過去有手錶與懷錶,但現在幾乎很少看到懷錶,因為不實用,為了看個時間,掏出口袋並打開蓋子,要2秒時間,若為手錶,手腕翻一下就可以看到時間,速度更快,人們就是連這1秒多的時間都想省。

因此,當一堆人說我現在都不戴手錶,都用手機看時間,但其實是把手機掏出口袋,滑軌解鎖,然後看一眼。但根據行為觀察統計,人一天要這樣掏出70多次,只是看一則來電,只是看一則LINE訊息,只是看一下時間、天氣。

智慧錶另一個價值是統合,過去有電子字典、掌上遊戲機、股票機,而今很少見,因為都被智慧手機統合了,安裝不同App就可以達到字典、遊戲、股票功效。類似的,過往有一般手錶,有高檔電子錶(氣壓計或其他酷炫功能),有GPS錶(高爾夫球、單車)等,往後有可能都用智慧錶統合。

類似的,大家可能覺得智慧眼鏡只是電子潮物,但Google著眼在更不影響一般生活下進行網路搜尋,如此Google的主業務「廣告撮合」將可以更大量、更加速。

還有,大家可能覺得AR、VR眼鏡只是玩具,但其實業者想的是,這麼多年下來,消費性電子已經普遍銷售給每個人隨身聽、耳機,邊走邊聽,到哪都可聽,但卻沒有「隨身視、眼機」,AR、VR眼鏡期望的即在此:複製隨身聽、耳機的成功模式,到幾乎人人都有、人手一套的地步。

Google的智慧眼鏡只能給現實影像簡單的資訊互動與提示,但AR、VR眼鏡則是可以觀看影片、玩遊戲,可以在等候公車時觀看,可以在搭車過程中觀看,雖然不能如智慧眼鏡般邊走邊看,但外出的很多場合與閒置時間,隨身視的運用機會便出現,而裝置市場也就跟著出現。

至於智慧手環更是已經建立其運用價值,即是生命、健康訊息記錄、監測,如心跳、計步等初步資訊,而後隨法規的調修、鬆綁,將能進展到血氧、血糖等更多資訊,智慧戒指目前鎖定在支付(NFC標籤),但未來也可能有其他運用。


關鍵字: 智慧錶   智慧手環   穿戴式電子   NFC   iPhone   指紋辨識   觸控玻璃   AR   VR   智慧眼鏡   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