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專家專欄 / 陸向陽

姓名: 陸向陽
現職: CTIMES雜誌專欄作者兼特約主筆
經歷: 現職: CTIMES專欄作者兼特約主筆
經歷: 資通訊及電子領域資深媒體人及產業分析師,熟悉ICT技術及市場研究。

陸向陽的所有專欄:
Intel的RAM、ROM情結 (2015.08.11)
很久以前,在Andy Grove主導Intel的時代,Intel的DRAM業務因日本DRAM(如NEC,之後成為Elpida)的大舉進攻而虧損,最後被迫關閉該業務,全心轉型、聚焦發展CPU。 但DRAM與PC息息相關,如果DRAM過慢,CPU快也沒用,整體PC效能還是慢,若DRAM漲價,PC廠也讓新出廠的PC少配置一點DRAM,DRAM少的結果,為了讓PC整體效能批配,也會減少購買較高效能的CPU,Intel的收益也會減少...
[專欄]全球覆蓋、全球覆蓋、全球覆蓋 (2015.08.04)
其實要談論兩個議題,一是如何全球覆蓋?另一是怎樣覆蓋才經濟? 打從2004年AMD提出50x15計畫,期望10年後的2015年,全世界有50%人口可以連上Internet,但AMD自己推動2年就告停,直至2014年,全球仍有2/3人口不能上網。 AMD推動更多人上網是為了賣更多CPU,但Google、Facebook接續推動相同概念,是為了迎接下一個10億人上網,好擁有更多帳號,更多撮合商機...
[專欄]紫外線,終端市場關注「測」,產業關注「發」 (2015.07.28)
紫外線依據波長大體分三種:A、B、C。A約315~400nm波長,B約280~315,C約100~280。 眾所皆知的,大氣層中,含在平流層內的臭氧層(離地表約20km~30km高)完全阻絕C的進入,也組絕大部分的B進入,最後只有約98.7%的A到達地表,一旦臭氧破洞,B、C直接到地表的量會增加。 因此,現在流行的車用電子、穿戴式電子也開始配置UV Sensor(紫外線感測器),2011年5月三菱Colt Plus汽車小改款,加入紫外線偵測器,Colt Plus是小排氣量的,部分目標客群為女性,提供此偵測器,有助其趕快拉下車內化妝鏡來遮陽,或趕緊關起天窗,或趕緊塗防晒油等...
[專欄]藍牙、Wi-Fi室內定位技術再加溫 (2015.07.20)
談及室內定位技術(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IPS)或地理柵欄技術(Geo Fence),多數人立即想到的是2013年底Apple提出的iBeacon,但許多人也知道,Qualcomm也在同一年相近時間提出自己的室內定位技術主張,稱為Gimbal。 Gimbal與iBeacon都是以Bluetooth Low Energy技術為根基的技術,兩者的軟體開發套件(SDK)不同,Gimbal較iBeacon重視資訊安全方面的考慮。 不過...
[專欄]穿透顯示、隔空操作時代漸臨 (2015.07.06)
談及隔空操作,不只WACOM電磁觸控筆的稍微懸空拖動滑鼠游標,也不只Microsoft Kinect的影像辨識肢體動作,越來越多隔空性操作出現。 例如2015年COMPUTEX展上,工研院展示觸控投影技術,先用投影機投出畫面,而後在畫面上觸摸擺動,即可操作畫面的移位、縮放,甚至切換桌面。台達電(Delta)也展示具兩點觸控的投影技術,目標在教育市場...
[專欄]仍在搖擺、摸索的智慧錶技術分工 (2015.06.24)
智慧錶的歷史挺久遠的,例如1990年代的天美時(TIMEX)Datalink錶,能夠與Microsoft的個人行程管理軟體Schedule Plus同步(此軟體之後與E-Mail結合成為Outlook),或如2002年Palm推出PDA型的智慧錶。 2004年Microsoft夥同5家手錶業者推出SPOT Watch,該錶能自動對時,無論出差到美加哪個地方能立即轉換成當地時間(美國跨6個時區),也能接收關注的都市天氣、關注的球隊賽事比數、關注的股價等...
[專欄]感測器的演化 從行為到環境 (2015.06.15)
感測器(Sensor,大陸叫傳感器,其他翻譯也有感應器、感知器等)應用的開展,可說自2007年iPhone開始,由於使用觸控螢幕,接聽電話時要避免臉頰觸控螢幕,所以有紅外線近接感測器,人臉接近時自動停止觸控功能。另外有加速度感測器,感應手機的直橫方位,而後自動調整螢幕方位。當然,觸控本身也是一種感測。 之後iPhone加入愈來愈多感測器...
[專欄]無線生活用品變多了! (2015.06.10)
許多人對COMPUTEX 2015表示失望,認為Wintel沒有在展會期間發布重大消息,主要知名大廠也沒發表讓人眼睛一亮或高度新意的產品。不過,筆者還是在許多小廠小攤中,找到一些有趣的新意,並約略看出一個趨勢,那就是「無線生活用品變多了」。 以Wi-Fi而言,有人推出投幣式Wi-Fi,看起來像個傳統投幣式電話,但電話上有液晶螢幕,投入錢幣後,就告知SSID與密碼,計費使用...
[專欄]藍牙新應用─Arduino的無線版GPIO (2015.06.01)
藍牙自4.0起轉攻穿戴式電子,包含醫療與健身,醫療定義了4個應用型態,包含BLP血壓計、HTP體溫計、GLP血糖計、CGMP持續性血糖監控計。健身則有7個應用型態,包含BCS體組成、CSCP自行車轉速、CPP自行車腳踏力、HRP心跳、LNP方位導航、RSCP計步器、WSP體重計等。 之後也定義了近接感測的應用型態,Beacon即屬於PXP應用型態,而智慧手錶、智慧手機防丟器則是FMP型態...
[專欄]Wi-Fi以穿透傳輸、影像傳輸穩住價值 (2015.05.27)
Bluetooth自4.0起開啟了與過往不同的新應用,如用於穿戴式電子、用於室內定位的Beacon、用於防丟器、用於物聯網等,一時之間,Bluetooth(或說Bluetooth Smart、Bluetooth Low Energy)的業界關注度高升。 相形之下,Wi-Fi的發展似乎有些困頓,雖然在2013年整併了WiGig聯盟,但60GHz的無線視訊傳輸需求依然沒有顯著成長。另外,過往以來Wi-Fi多以傳輸率為推行號召,但11n、11ac的速率已逐漸獲得大眾需求,速率雖然仍持續提升,但業界關注度已減弱...
[專欄]IMES室內定位技術的盲區 (2015.05.20)
自從2012年Apple提出iBeacon後,室內定位技術開始熱門,其他不同的實現技術也紛紛出爐,包含超音波、超寬頻、Wi-Fi等,期望能爭取到若干市場機會。 在多種室內定位技術中,其實早於iBeacon未提出的2011年,日本業者即提出IMES(Indoor MEssaging System)技術,但至今為止IMES尚未有太大的市場斬獲,原因為何呢? IMES是以「強化、延伸GPS」為思維所產生的技術,由於GPS是在太空中佈設衛星,衛星將定位信號打向地面供眾人接收,但信號至地面已相當微弱,至多穿透玻璃,不易穿透鋼筋水泥,因而無法室內定位,這對汽車進入隧道、進入較大的地下停車場容易有困擾...
[專欄]藍牙標準的意外與偶然 (2015.05.11)
藍牙(Bluetooth)技術,最早只是1998年Ericsson希望取代行動手機上的有線免持聽筒耳機、麥克風,所訂立出的無線傳輸技術,但因為IBM、Intel、Nokia等大廠的加入,使藍牙被寄託多種功效應用,包含列印、包含傳檔、包含其他等。 也因為一堆大廠加入,使媒體爭相報導藍牙技術,但藍牙技術卻也因為寄望的應用過多,導致沒有預期般的普及,甚至出現許多檢討聲音,為何藍牙技術無法普及?結果連「因為Windows XP沒有內建藍牙驅動程式」的可能都被列舉出...
[專欄]自動駕駛的五個層次 (2015.05.08)
在Amazon無人送貨機、無人倉庫搬運車等自動化概念出爐後,今(2015)年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International CES)上更直接言明是「駕駛安全」,而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立即蔚為顯學。 不過,駕駛自動化不是一步可到位的,必須漸進發展,美國的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就提出了5個駕駛自動化的層次...
[專欄]為購物而生的新電子裝置 (2015.05.07)
自動化機械,似乎已成各主要雲端服務業者的新一波發展方向,Google發展街景用的自動車,運用物資到災區的無人飛機,臉書(Facebook)也發展太陽能無人飛機已提供偏遠地區的上網覆蓋。 亞馬遜(Amazon)也一樣,提出送貨用的無人機Prime Air,倉庫也積極導入無人搬運車等,但亞馬遜不僅在自身營運強化上善用自動化機器,也善用自行研發的電子裝置促進銷售...
[專欄]半導體技術持續改變伺服器 (2015.05.06)
對資訊產業稍有了解者多半都知,伺服器是最理智購買的產品之一,筆者也時常以伺服器出貨成長率為風向指標,藉此以了解總體經濟是否改善、復甦?一旦伺服器出貨增加,肯定是復甦成長。不過,近幾年來多數時候,伺服器的出貨成長率低迷,多在個位數的年增率,甚至部分機構的調查還出現微幅衰退。 雖然伺服器需求疲軟,甚至平均售價(ASP)大幅降低,意味著伺服器業者的利潤愈來愈少,如此就一般的在商言商角度,在利潤愈來愈少下,未來投入新技術的研發也會連帶減少...
  陸向陽十大熱門專欄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