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22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是德科技設備獲中華電信選用 加速O-RAN設備驗證 (2022.01.12)
是德科技(Keysight)宣布中華電信選用Keysight Open Radio Architect(KORA)解決方案,以便依據O-RAN聯盟定義之標準,加速驗證無線存取網路(RAN)設備。 中華電信提供固網、行動通訊、寬頻和網際網路等多元服務
高通攜手企業夥伴 「5G創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正式啟動 (2021.10.01)
美國高通公司透過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攜手中華電信,宣布與亞旭電腦、精英電腦、台灣微軟、力新國際和XRSPACE等共同支持之「5G創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正式啟動! 本計畫以國中學生為對象
2021智慧城市展即將開跑 虛實整合跨域跨業布局 (2021.03.16)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持續延燒的影響,不僅衝擊全球諸多產業經濟發展,演變成新常態(New Normal)生活,也迫使國際展會取消或延期,雖然全球疫情態勢處於須審慎觀察之際,因台灣防疫工作嚴謹,日常生活或實體活動未受到疫情過於波及的影響
中華電信、日月光、高通聯手 打造台灣首座5G毫米波智慧工廠 (2020.08.18)
中華電信、日月光、高通今(18)日宣布,共同聯手打造台灣首座5G mmWave企業專網之智慧工廠,將於日月光高雄廠生產線導入「AI+AGV智慧無人搬運車、AR遠端協作(Remote AR Assistance)、綠科技教育館AR體驗環境」三大應用
諾基亞與中華電信達成5G部署合約 (2020.03.19)
中華電信與諾基亞達成5G設備佈署合約,諾基亞將負責部署台灣中區和南區的5G無線網路。諾基亞將運用中華電信既有的LTE網路以及豐富的頻譜資源,部署包含多種頻段的5G非獨立組網(NSA),並為將來邁向5G獨立組網(SA)打下優良的基礎
中華電信選用愛立信5G平台 部署大規模5G網路 (2020.03.18)
中華電信今(18)日宣布選擇使用愛立信5G平台解決方案,協助建置中華電信5G網路。台灣電信龍頭中華電信將在中頻及高頻段部署5G NSA(非獨立組網)網路。中華電信將採用愛立信無線網路接取設備,愛立信並提供5G核心網路設備,包括5G EPC(Evolved Packet Core)
強化防救災緊急總動員 5G通訊打造應用新機制 (2019.09.19)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及西太平洋亞熱帶地區,亦即位於多種類災害威脅之地區,近年來許多颱風紛紛侵襲重創台灣,並且地震頻繁,大大小小的災害頻傳,顯示防救災的動員及備援機制的必要性
中華電信與諾基亞簽署 5G MoU 合作發展協議 (2017.03.01)
中華電信近日與諾基亞通信聯合宣布雙方已簽署 5G 合作備忘錄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合作發展協議,在既有多項引領 5G 創新實踐的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擴展 5G 技術、雲端、物聯網及電信網路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開發與應用
HTC Butterfly s Hello Kitty限量版 (2013.09.02)
長榮航空、中華電信(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電信』)與全球手機創新與設計領導者HTC(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TC』)共同推出HTC Butterfly s Hello Kitty限量版,純淨的珍珠白背蓋搭配專屬設計的Hello Kitty 3D彩繪造型與特製蝴蝶結、內建獨家設計的Hello Kitty桌布,呈現多種甜美色調與風格
HTC ONE MINI 沿用金屬的質感與雋永的設計 (2013.08.09)
全球手機創新與設計領導者HTC(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TC』)與台灣電信業者共同推出HTC One mini。新HTC One自從2013年3月底上市以來,榮獲多項業界大獎,HTC對於質感運用的專注與創新使用者經驗
4G終於明訂2013年釋照 (2012.11.09)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副主委虞孝成11月8日表示,4G將以5MHz為單位釋照,明年底前將釋出700MHz、900MHz和1800MHz等3個頻段,釋照上限約3到7張;至於釋照與行動上網規劃,NCC將儘速提出與外界溝通,不會等到定案
搶攻企業商務大戶 中華電推黑莓機聯手沃達豐 (2011.01.24)
中華電信今天宣佈與智慧手機大廠RIM合作,在台推出新款「火炬」黑莓機,並與跨國電信巨頭沃達豐(Vodafone)聯盟達成三方策略結盟,積極搶攻台灣企業商務客戶群。 中華電推新款黑莓機,已經打破台灣大哥大獨家代理的局面,同時中華電聯手Vodafone聯盟此一動作,已經正式宣告將跟台灣大哥大在企業商務用戶市場一決勝負的企圖心
HSPA/LTE主宰行動寬頻新世代!? (2009.08.06)
行動寬頻市場應用不斷水漲船高,兩大技術規格HSPA/LTE和行動WIMAX之間的競爭更是互不相讓。目前行動寬頻規格標準演進路徑已漸趨明朗,HSPA/HSPA+網路應用普及度迅速成長,LTE規格技術有其優勢,標準將在今年底確定,廣獲電信營運商青睞,並與電信設備商合作積極卡位
行動寬頻HSPA技術應用漸入佳境! (2009.06.05)
行動網路必須滿足高速資料傳輸的應用需求,內建行動寬頻功能已是系統裝置最重要的功能選項之一。目前全球HSDPA和HSUPA網路佈建正在穩定成長,HSPA/HSPA+將成為無線寬頻服務的主流規格,未來行動寬頻規格能否定於一尊尚未分曉,大多數電信營運商殊途同歸以支援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為長期目標
GSMA媒體說明會 (2009.04.29)
HSPA 行動寬頻的全球發展已為裝置製造商創造龐大商機,這些廠商目前在全球已提供超過 1,229 種終端產品,涵蓋 USB 數據機到筆記型電腦的嵌入式模組。而隨著 GSM標準由 HSPA+ 演進至 LTE,預計還將為全球相關領域的廠商帶來更多機會
中華電信/多普達-創新整合3G Mobile Solution研討會-高雄 (2006.07.03)
電信、智慧型手機二大領導品牌-中華電信與多普達,進行跨業整合打造電信市場全新合作模式。中華電信以網路整合技術的優勢,加上多普達對商務人士行動需求的瞭解,雙方合作推出首款雙品牌3G PDA手機,其功能除可隨時收發即時資訊之外,更重要的是企業業務推動將可邁入無時、地之限制,成為企業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利器
中華電信/多普達-創新整合3G Mobile Solution研討會-台中 (2006.07.03)
電信、智慧型手機二大領導品牌-中華電信與多普達,進行跨業整合打造電信市場全新合作模式。中華電信以網路整合技術的優勢,加上多普達對商務人士行動需求的瞭解,雙方合作推出首款雙品牌3G PDA手機,其功能除可隨時收發即時資訊之外,更重要的是企業業務推動將可邁入無時、地之限制,成為企業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利器
中華電信/多普達-創新整合3G Mobile Solution研討會-新竹 (2006.07.03)
電信、智慧型手機二大領導品牌-中華電信與多普達,進行跨業整合打造電信市場全新合作模式。中華電信以網路整合技術的優勢,加上多普達對商務人士行動需求的瞭解,雙方合作推出首款雙品牌3G PDA手機,其功能除可隨時收發即時資訊之外,更重要的是企業業務推動將可邁入無時、地之限制,成為企業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利器
中華電信/多普達-創新整合3G Mobile Solution研討會- 台北 (2006.07.03)
電信、智慧型手機二大領導品牌-中華電信與多普達,進行跨業整合打造電信市場全新合作模式。中華電信以網路整合技術的優勢,加上多普達對商務人士行動需求的瞭解,雙方合作推出首款雙品牌3G PDA手機,其功能除可隨時收發即時資訊之外,更重要的是企業業務推動將可邁入無時、地之限制,成為企業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利器
中華電信看好3G手機前景,投入動畫市場服務 (2006.01.24)
中華電信23日結盟國內動畫業者春水堂推出3G影視頻道-貴Land,強化3G服務內容,中華電信希望於今年底前達成百萬名3G用戶之市場目標。 中華電信與春水堂科技合作推出的貴Land 3G影視頻道,主打國內自製原生性動畫內容,預計自今日開台後,將以每日提供5則更新動畫內容,以刺激國內使用者對3G影音服務之使用意願


     [1]  2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愛德萬測試發表V93000 EXA Scale SoC測試系統超高電流電源供應板卡
2 [COMPUTEX] 慧榮全新USB顯示單晶片 搶攻多螢與超高解析擴充市場
3 [COMPUTEX] Supermicro機櫃級隨插即用液冷AI SuperCluster支援NVIDIA Blackwell
4 Microchip全新車載充電器解決方案 支援車輛關鍵應用
5 安勤為自主機器智能打造新款 AI 工業電腦
6 貿澤即日起供貨Renesas搭載RISC-V CPU核心的32位元MCU
7 COMPUTEX 2024:麗臺科技高階WinFast Mini AI工作站全球首次亮相
8 安森美第7代IGBT模組協助再生能源簡化設計並降低成本
9 凌華科技ARM開放式架構觸控電腦正式上市
10 凌華全新ASD+企業系列SSD固態硬碟重塑大數據應用高效安全儲存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