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鯧뎅꿥ꆱ藥 12
新世代游戏主机设计哲学比析 (2006.10.25)
根据过往Sony所言,游戏主机的生命周期约为4年,即每4年更替一个世代,因此2005年底~2006年底相继登场的三款新主机,未来至少会在全球市场上持续较量到2008年~2011年,日后即便主机有进行强化、提升,但主体架构仍不会有太多的变动
DVD光学读取原理探讨 (2002.02.05)
DVD-Video播放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高和厂商竞相投入,呈现了激烈的竞争,因此为求胜出,所有的业者皆不遗余力在提升光碟机速度与读碟能力上钻研。本文将针对光碟机之核心如何读取资料和运作原理剖析详述
DVD控制芯片、光学读写头出货不及 (2002.01.25)
光驱厂商近期都面临DVD-ROM和CD-RW刻录机两种上游组件缺货压力,只是各厂承受压力不一。去年第三、四季间,DVD-ROM光驱首先传出控制芯片组、光学读取头供不应求现象。另外,去年12月国内CD-RW刻录机出货大增,市场需求也引发CD-RW光学读取头来不及生产问题
异军突起的光碟烧录机市场 (2001.09.01)
将生产重心由DVD光碟机转向光碟烧录机,将是国内厂商开创产品 新方向的最佳途径。
光学读取头缺货 影响DVD-ROM出货 (2000.08.14)
看好数字多功能激光视盘机(DVD-ROM)市场潜力,光驱厂商下半年均有DVD-ROM的量产计划。但万事皆备,只欠东风,尽管大部份光驱厂商已顺利将只读型光驱(CD-ROM)的生产线挪移量产DVD-ROM,且备料也都准备妥当,但碍于关键零组件光学读取头(pick-up head)的取得不易,第3季出货情形恐怕不如预期,多数厂商只能寄望于第4季
日本光学读取头厂商纷纷加码扩厂 (2000.07.27)
DVD-ROM关键零组件严重缺货,促使日本厂商积极投入增产,其中占成本比重最高、生产利润也最高的光学读取头(pick up head)成为增产的首要目标。全球前四大光学读取头制造厂商:Sony、三洋、松下与三协精机目前在中国大陆均有扩厂动作
光驱行情因零组件持续缺货趋向乐观 (2000.06.30)
明碁电通表示,受到市场景气复苏及关键零组件持续缺货的影响,今年国内光驱厂商想要亏钱是「不太容易的事」,而该公司估计今年光驱总出货量可达1千1百万台,营收可达新台币1百60亿元到1百70亿元左右,其中产品单价较高的可重复读写型光驱(CD-RW)及只读型多功能数字激光视盘机(DVD-ROM)将是该公司今年量产的重点
皇旗扩产DVD产品 (2000.05.02)
DVD播放器和DVD-ROM光驱今年的行情都炙手可热,使得台湾厂商近来频频扩厂,以应付大量订单的需求。目前是台湾最大DVD播放器制造厂的皇旗光电,今年将再增加播放器、光驱以及机心承载模块(Loader)在台湾及大陆的产能,预估到下半年旺季时,平均每月的播放器产能将达到20万台,全年出货量目标则可接近100万台
4.7 GB DVD-RAM/RW 光学读写头最新发展 (2000.05.01)
参考数据:
PS2游乐机热卖造成关键零组件短缺 (2000.04.10)
日本新力公司在三月初推出的PS2电视游乐器问世至今销售量已经超过了125万台,产品热卖之余,对于科技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也开始出现了排挤效应。包括DVD-ROM光碟机零组件以及记忆体模组等,近来都因PS2抢走了不少的产能及零组件需求量,令同样需要这些零组件的产业已经感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缺货压力
世纪的关键技术—储存装置 (2000.02.01)
参考资料:
从生产面看国内DVD光学读写头厂商之策略 (2000.01.01)
参考数据:


  跥Ꞥ菧ꢗ雦뮗
1 [COMPUTEX] Supermicro机柜级随??即用液冷AI SuperCluster支援NVIDIA Blackwell
2 Microchip全新车载充电器解决方案支援车辆关键应用
3 [COMPUTEX] 慧荣全新USB显示单晶片 抢攻多萤与超高解析扩充市场
4 R&S推出RT-ZISO隔离探针测量系统 用於快速切换信号精确测量
5 安森美第7代IGBT模组协助再生能源简化设计并降低成本
6 贸泽即日起供货Renesas搭载内部设计RISC-V CPU核心的32位元MCU
7 安勤为自主机器智能打造新款 AI 工业电脑
8 COMPUTEX 2024丽台科技高阶WinFast Mini AI工作站全球首次亮相
9 凌华科技ARM开放式架构触控电脑正式上市
10 捷扬光电与 Audio-Technica携手打造声像追踪智能视讯会议新体验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