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聯發科第一季營收表現亮眼 AI與Wi-Fi 7成主要成長動能 (2025.04.30) 聯發科技今日舉行2025年第一季線上法說會,公布營運成果並展望第二季。會中指出,第一季營收成長優於原先營運目標,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AI)及Wi-Fi 7相關產品組合的結構性提升,以及優於預期的市場需求,其中包含部分因應關稅不確定性的提前拉貨需求 |
 |
中華精測啟動HPC及車載雙引擎 邊緣AI需求助攻高速測試載板成長 (2025.04.30) 中華精測指出,隨著AI應用終端從AI伺服器、AI手機進一步延伸至邊緣裝置,來自美系客戶相關之先進高速測試載板訂單湧入,推升本季整體表現。特別是高速運算(HPC)及車載IC市場對高階測試載板的需求持續升溫,預期第二季仍可延續成長趨勢,再度挑戰歷年同期營運新高 |
 |
亞東工業氣體華亞新廠動土 專注供應超高純度氣體 (2025.04.30) 半導體製程的精密與高效率要求,驅動了對高純度工業氣體的龐大需求。亞東工業氣體於華亞科技園區舉行新廠動土典禮,未來該廠將專注供應超高純度的氮氣、氧氣與氬氣,成為半導體製程穩定運作的關鍵支援 |
 |
RISC-V能否在AI時代突圍? 看開源硬體如何重塑晶片競局 (2025.04.25) 隨著AI運算需求飆升,開源硬體架構RISC-V正迅速成為AI晶片領域的焦點。根據統計,去全球RISC-V架構處理器出貨量突破100億顆,年成長率高達120%,其中超過三成應用於AI加速晶片 |
 |
SEMI:2024年半導體設備銷售增10% 上看1,171 億美元創新高 (2025.04.17) 展望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宣布半導體關稅措施,如何評估2025年半導體設備業興衰的基期更為重要!依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最新公布2024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總額,已由2023年的1,063億美元成長10%,來到1,171億美元新高,包含中國大陸地區的加碼投資也是一大動力 |
 |
AI晶片電壓跌破1V! 電源設計必須應對『低壓高流』時代 (2025.04.14)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成式AI、深度學習和高效能運算(HPC)的需求激增,AI伺服器的電力需求也隨之大幅提升。特別是AI處理器(如GPU、TPU等)對供電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僅需要超低電壓(0.6-1.5V),還必須提供大電流(數百至上千安培),同時確保高暫態響應和低紋波 |
 |
半導體3D晶片堆疊與異質整合技術興起 SPM設備應用範圍可望進一步擴大 (2025.04.14) 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晶圓清洗技術的精度直接影響晶片良率與性能。隨著製程節點邁向28奈米及更先進技術,傳統濕式清洗已無法滿足需求,而高溫硫酸過氧化混合物(SPM)設備因其優異的光刻膠去除與金屬剝離能力,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 |
 |
英特爾與台積電合資公司甚囂塵上 妥善管理合作邊界與長期利益將是關鍵 (2025.04.08) 近期業界盛傳,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與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有可能籌組合資公司,消息一出即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儘管雙方尚未正式證實,但若此傳聞成真,將不僅牽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整,更可能改寫先進製程合作模式,對雙方帶來深遠影響 |
 |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宣佈發展策略 將重塑工程文化與晶圓代工地位 (2025.04.07) 在Intel Vision 2025大會上,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強調將以客戶至上和卓越工程為核心,推動英特爾重返技術與製造的領導地位。
陳立武明確指出,英特爾將轉型為一家「以工程為核心」的企業,並將客戶需求置於策略中心 |
 |
聯電於新加坡白沙晶圓科技園區擴建新廠 預計2026年開始量產 (2025.04.07) 聯華電子(UMC)位於新加坡白沙晶圓科技園區的擴建新廠正式開幕,預計2026年投產,將使新加坡Fab 12i廠的總產能提升至每年超過100萬片12吋晶圓。新廠採用22奈米及28奈米製程技術,成為新加坡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之一,主要生產用於通訊、物聯網(IoT)、車用及人工智慧(AI)等領域的關鍵晶片 |
 |
意法半導體第七度獲選 2025 年「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2025.03.21)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入選 2025 年「全球百大創新機構」(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2025)。該榜單由全球知名資訊與分析機構 Clarivate 公布,每年評選並表彰在技術研發與創新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的企業 |
 |
從川普的一句話 了解為何全球產業忘不掉台積電 (2025.03.17) 「忘記台灣晶片吧!」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媒體上的發言引發軒然大波。然而,全球科技產業鏈的真實圖景,卻與這番話形成強烈反差。從智慧手機、電動車到人工智慧超級電腦,台灣的半導體晶圓代工產能早已成為支撐數位時代的隱形支柱 |
 |
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企業有影無? 專家認為技術整合與營運管理是挑戰 (2025.03.13) 近期有傳聞指出,台積電正與英特爾、輝達等公司洽談,計劃組成合資企業,共同營運英特爾的晶圓代工部門。
如果這項合作成真,可能對英特爾和半導體產業產生以下影響:英特爾透過與台積電等公司的合作,英特爾的製造能力可望獲得增強,可能改善其在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地位 |
 |
2奈米製程競爭白熱化 台積電領先、三星追趕、英特爾奮力 (2025.03.13)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2奈米製程技術的發展正成為各大晶圓代工廠爭相追逐的焦點。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三大廠商,皆計劃在2025年實現2奈米製程的量產。
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方面持續領先 |
 |
2奈米製程競爭 台積電穩步向前或芒刺在背? (2025.03.03) 在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競賽中,2奈米製程成為各大廠商爭奪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台積電(TSMC)正在積極研發2奈米製程,於2024年開始試產,並計畫於2025年實現量產。台積電將在2奈米節點引入GAA(環繞柵極)奈米片晶體管技術,這是從傳統的FinFET轉向新一代晶體管架構的重大轉變 |
 |
經部樂觀2025年首季出口續增 維繫全年成長3.1% (2025.03.02) 即使全球貿易關稅壁壘、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性升高,恐為全球經濟前景增添變數。惟依經濟部統計處最新分析當前經濟情勢,2025年台灣受惠於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處理等應用需求強勁,預測經濟成長雖較上月下修0.2%,全年仍維持成長3.1% |
 |
川普將對外國晶片課25%關稅 台灣陷入供應鏈地位與讓步壓力兩難處境 (2025.02.27)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將對所有外國製造的晶片課徵約25%的關稅,這一決定引發了全球關注。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一環,面臨著保持全球供應鏈地位與讓步壓力的兩難處境 |
 |
臺灣躍升高效能運算樞紐 晶片技術驅動創新應用 (2025.02.21) 為深入探究高效能運算(HPC)與晶片技術如何交融驅動未來發展,推動實際需求的創新應用。由國研院國網中心主辦的「亞洲高效能運算研討會」(HPC Asia 2025)於2月19至21日在新竹登場 |
 |
從2024年強勁復甦到2025年持續增長 AI加速驅動半導體發展 (2025.02.14) 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迎來了強勁的復甦與增長,主要受人工智慧(AI)技術需求激增的推動。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預計年增19%,達到6,210億美元,顯示出產業在經歷2023年的低迷後,重新站穩腳步並邁向新的高峰 |
 |
中華精測2024年第四季營收受惠於產業復甦力 (2025.02.11) 中華精測科技今(11)日董事會通過 2024 年第四季營運成果報告 ; 該季度營收、獲利同步改寫單季歷史新高,單季獲利季增 2倍、年增 17 倍,全年稅後每股盈餘 15.55 元。中華精測2024年第四季受惠於產業復甦,超高速運算 (HPC) 測試板及手機應用處理器 (AP) 探針卡訂單暢旺帶動,單季合併營收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