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推升PCIe高速傳輸需求 台灣及亞洲區首家官方認證實驗室落腳艾飛思 (2025.07.15) 近年來,生成式AI、高運算資料中心及雲端伺服器加速發展,其架構設計愈發複雜,然而,PCIe介面可以讓整個資料中心裡的晶片運算、記憶體、儲存等其資料數據串接為一體,PCIe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高速訊號傳輸介面之一 |
 |
雷射鑽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2025.07.11) 迎接現今生成式AI驅動半導體產業變局,台灣該如何在護國神山的基礎上,強化次世代功率半導體和面板級先進封裝的供應鏈韌性與生態系尤為關鍵。 |
 |
LG Innotek銅柱封裝技術突破 高效熱管理與超薄設計時代來臨 (2025.07.09) 著智慧手機、穿戴裝置及 IoT 製品追求更輕、更薄與更高效的新潮流,韓國 LG Innotek 推出一項前瞻性封裝創新:以 「銅柱」(Copper Post) 替代傳統焊球(solder ball),專為高頻 RF?SiP 與 FC?CSP 封裝設計,開啟半導體元件設計新方向 |
 |
鈺緯科技30周年三箭齊發 攻高階醫療顯示市場 (2025.07.07) 在全球醫療影像需求日益提升的趨勢下,鈺緯科技(DIVA)宣布三項重大技術與產品突破,包括全球首創55吋與65吋手術房專用大尺寸光學貼合顯示器正式量產、QDII系列標準平台產品七月出貨、以及OLED顯示技術成功導入超音波影像應用 |
 |
Case Western推出環保「電子塑膠」 適合綠色可穿戴應用 (2025.07.04)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的研究團隊近日於《Science》期刊及 EurekAlert 發表重大進展,開發出一種不含氟的環保型「電子塑膠」,專為可穿戴裝置與感測器所用,兼具柔性、導電性與環境友善特性 |
 |
數位科技重塑全球貿易版圖 服務業躍升新焦點 (2025.07.02) 根據《nature》的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深入分析了數位科技創新及其溢出效應對服務業貿易能力(tradability)的影響,為主要製造業出口國轉型服務貿易,應對貿易關稅挑戰提供了重要見解 |
 |
研究:學者揭露電腦視覺如何成為監控幫兇 (2025.06.30) 根據《nature》網站的報導,一項由多位學者主導的研究揭示了AI電腦視覺與大規模監控之間的緊密關係。這項研究挑戰了主流觀點,指出監控並非僅由少數不法實體推動,而是已經滲透並常態化於整個電腦視覺領域 |
 |
視AI為成長主力 博世科技日宣示至2027年投資逾25億歐元 (2025.06.29) 看好人工智能(AI)的應用與發展,將是博世集團(Bosch)產品與服務的未來創新動力與成長動力,使得自動操作變得更加安全、可靠地檢查製造過程的質量;並讓消費者在閒暇時,以及家中工作的日常生活變得更輕鬆 |
 |
產學研合力打造高速低耗能雷射源 迎接AI未來之光 (2025.06.25) 為了進一步降低次世代AI高速資料連結所造成的電力消耗及開發新的節能技術,中央大學電機系許晉瑋教授研究團隊今(25)日由發表在國科會支持下,已成功開發出新穎的單模、超高速、低耗能的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VCSEL) |
 |
工研院、工總、電電公會成立LOT聯盟 掌握15萬件專利剋蟑螂 (2025.06.24) 近年來,全球產業面臨不實施專利實體(Non-Practicing Entity,NPE),俗稱「專利蟑螂」的訴訟風險激增。為協助產業共同防禦NPE威脅,工研院今(24)日宣佈,攜手全國工業總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與創智智權公司(IP Bank),正式成立「LOT(License on Transfer)產業聯盟」,邀請近 20 家半導體、資通訊與PCB重量級企業 |
 |
台塑新智能全固態鋰電池試量產線啟用 促下世代電池技術落地 (2025.06.20) 台塑新智能與明志科大綠能電池研究中心全固態鋰電池試量產線正式啟用,此試量產線涵蓋關鍵材料與元件合成製備、電池堆疊與模組化製程,並結合精準檢測、品管機制,確保產品與製程穩定性,同時導入自主專利技術提升電池性能與循環壽命,加速推動全固態電池實用化,奠基未來新能源體系之核心技術能力 |
 |
怪醫杜立德成真?百度申請AI翻譯動物語言專利 (2025.06.18) 近年來,全球AI產業積極投入動物語言翻譯領域。例如,2020年啟動的「抹香鯨翻譯計畫(Project CETI)」與「地球物種計畫(Earth Species Project)」,皆嘗試以AI破解動物溝通密碼 |
 |
俄羅斯開發次埃級製程技術 量子處理器發展取得突破 (2025.06.15) 鮑曼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BMSTU)與俄羅斯國營杜霍夫自動化科學研究院(VNIIA)合作,成功開發出一種用於下一代處理器的次埃級(sub-angstrom)製程技術。這項名為 iDEA(離子束誘導缺陷活化) 的創新技術,能夠以正負0.2埃(約一個原子直徑)的超高精度製造計算設備的邏輯元件 |
 |
「國家產業創新獎」與「國家發明創作獎」出爐 展現台灣產業技術能量 (2025.06.11) 經濟部於近日舉辦聯合頒獎典禮,集結表揚國家產業創新獎及國家發明創作獎共92項成果,展現出台灣半導體、AI、健康與永續等產業的堅強實力。其中組織類卓越大獎由瑞昱半導體、醫揚科技及工研院生醫所拔得頭籌,並表揚4個在政策創新與地方產業推動上具突出表現的政府單位,彰顯產政學研合力推動臺灣新經濟動能 |
 |
從烏克蘭到AI製造鏈的戰略新局 (2025.06.11) 俄烏戰爭進入和談拉鋸戰,美國趁勢推動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目標直指關鍵資源—稀土。稀土近年成為地緣政治角力核心,但台灣社會對其所知不多。本文將帶讀者了解稀土的本質、其戰略地位,以及台灣的應對之道 |
 |
ST打造Stellar xMemory記憶體架構 為車用微控制器注入靈活性與高效率 (2025.06.10) 在汽車電子技術日益高度整合與演進的當下,意法半導體推出全新 Stellar xMemory 架構,為車用微控制器提供更具彈性與效率的嵌入式記憶體解決方案。 |
 |
SEMI 攜手產業發起「半導體新銳獎」 助台灣青年躍上全球舞台 (2025.06.09) 為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永續發展並培育新世代人才,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日宣布,攜手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 14 家指標性企業及多所學術機構,共同發起「SEMI 半導體新銳獎(SEMI 20 Under 40 Awards)」 |
 |
諾基亞主導歐盟PROACTIF計畫 強化歐洲科技韌性與無人機產業 (2025.06.05) 諾基亞近日宣布,已獲選主導由歐盟「晶片聯合事業」(Chips Joint Undertaking)資助的PROACTIF 計畫。此計畫以強化歐洲在電子元件與系統(ECS)技術領域的韌性與領導地位,並支持歐洲無人機與機器人產業的自主發展 |
 |
清大團隊研發「雷射低碳製造技術」 助攻半導體綠色製造 (2025.06.04)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李明蒼教授團隊成功開發出具備高彈性與低碳特性的「雷射低碳製造技術」,此技術鎖定光電半導體產品,預期將大幅縮短製程工序時間、降低材料成本,並為產業帶來顯著的綠色製造效益 |
 |
經濟部奪愛迪生獎14項 啟動產業轉型引擎 (2025.06.03) 經濟部於今(3)日舉辦「創新匯聚 榮耀全球2025 Edison Awards獲獎」記者會,宣布台灣在與全球400項創新成果同場競逐下,由經濟部轄下研發法人共抱回14座獎項,獲獎數創歷史新高,高居全球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