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國科會
科技
典故
叫醒硬體準備工作的BIOS

硬體組裝在一起,只是一堆相互無法聯繫的零件,零件要能相互聯絡、溝通與協調,才能構成整體的「系統」的基礎,而BIOS便扮演這樣的角色。
不耗能的環保甲殼素散熱薄膜 讓戶外設施免開冷氣 (2023.11.21)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陳玉彬教授與其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採用環保生物材料「甲殼素」的被動散熱技術,並於今日在國科會進行發表與展出。在實驗中,採用該環保材質進行鍍膜的物件,能有效降溫2.8℃~7.1℃,幾乎與冷氣相當,但完全不耗費任何能量
中央地方攜手 加速提供生成式AI服務 (2023.11.19)
智慧城鄉溝通平台第十四次會議於17日召開,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主持,並安排「災防科技暨生成式AI地方治理工作坊」,邀集各縣市政府代表針對災防科技的推動與生成式AI的運用進行意見交流
國科會成立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 深化科技與人文交互效應 (2023.10.02)
國科會於今年成立首個國家層級之跨領域、跨世代、跨國界之「科技、民主、社會研究中心」(Research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Socie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DSET),並於今(2)日舉辦啟動儀式,期以民主治理為框架,兼顧民生及社會,提出因應科技發展之全方位國家及社會平等與安全政策架構
掌握智慧醫療趨勢與契機 國科會催生下個兆元產業 (2023.07.27)
根據市調公司Frost & Sullivan統計,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2022年市場規模已達約2,060億美元,推估2027年將達到4,160億美元,顯示數位醫療龐大商機。為強化精準健康產業國際交流,在7月27-30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辦的2023 BIO Asia亞洲生技大展中,國科會結合大會主題「Embracing Asian Dynamics」,展示科技研發及三科學園區BIO-ICT能量
台語人機共學系統創新模式邁向國際 預計9月導入南市中小學 (2023.07.17)
雙語教學工具趨於智慧化,人機共學系統讓學習台語更輕鬆。臺南大學知識中心李健興教授團隊,與中山大學楊弘敦教授及陽明交通大學柯立偉教授團隊共同帶領台灣團隊在今年7月前進美國,辦理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CI智慧計算人機共學沙盒工作坊
國研院20週年院慶 展望未來技術創新向前行 (2023.07.11)
新興技術的出現帶動全球科技趨勢變化,國科會支持學術研究探索前瞻科技,促成上游到中游的科技研發,以及科技發展各階段順暢地銜接,而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是協助國科會推動工作的重要幫手
歷時1年半研發 臺灣首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正式亮相 (2023.05.03)
量子國家隊歷經1年半,研發出臺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將可全面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讓臺灣在量子加密通訊技術領域成為領導者。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身處於急遽變動的世代,因應新興科技的產出或是各種環境變遷,更凸顯科技發展及提前布局的重要性
台大跨團域隊研發AI光學檢測系統 突破3D-IC高深寬比量測瓶頸 (2023.04.26)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陳亮嘉教授,今日帶領跨域、跨國的研發團隊,在國科會發表其半導體AI光學檢測系統的研發成果。該方案運用深紫外(DUV)寬頻光源作為光學偵測,並結合AI深度學習的技術,最小量測口徑可達 0.3 微米、深寬比可達到15,量測不確定度控制在50奈米以內,超越 SEMI 2025年官方所預測之技術需求規格
國科會提出6G前瞻布局 加映健康大數據與智慧農業成果 (2023.04.10)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今(10)日召開第4次委員會議,議案有3項:國科會提報「6G前瞻布局」,規劃臺灣6G發展願景與策略;衛生福利部(衛福部)提報「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計畫推動成果」,已整合建置重大疾病資料庫及提供數據服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提報「智慧農業推動成果」
113年度科技施政將擴大投入淨零碳排、6G及高齡科技 (2023.02.06)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於今(6)日召開第3次委員會議,由國科會提報「113年度政府科技發展重點政策說明」、「110年全國科技動態調查結果」及數位發展部(數位部)提報「資安產業發展規劃」
國科會啟動6G通訊布局 投入3億元部署次世代通訊發展 (2022.12.15)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宣布,啟動6G次世代通訊布局,將於明(112)年初進行跨部會溝通,研議臺灣6G科研主軸,超前部署掌握次世代通訊的發展契機。 近期在地緣政治及COVID-19疫情的催化下,全球主要國家在5G方興未艾之際,已陸續投入下世代6G通訊技術布局,以搶占未來關鍵通訊技術與應用服務的市場商機
國科會通過科學技術白皮書與淨零科技方案 AI為重要戰略性科技 (2022.12.05)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於今(12/5)日召開第2次委員會議,提報「臺灣AI行動計畫推動成果」,並通過「科學技術白皮書(民國112年至115年)」及「淨零科技方案」,後續將依程序函報行政院後公布
國科會、經濟部與環保署共同規劃CCUS關鍵戰略布局策略 (2022.11.29)
為達成我國2050淨零轉型目標,在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以下簡稱能減辦)指導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偕同經濟部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28日共同辦理「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
用AI協助口語溝通 中研院團隊助溝通障礙者改善生活品質 (2022.11.23)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支持下,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曹昱研究員團隊,開發AI口語溝通輔助技術,利用AI技術協助口語溝通障礙者改善其生活品質,並提高其學習能力
成大團隊研發AI智慧消防輔助系統 提高火災逃離生存率 (2022.11.16)
國立成功大學蔡佩璇副教授與其團隊,研發了基於人工智慧的消防輔助系統,可用於輔助室內消防安全檢測、即時預測室內火災走勢、加速指引民眾緊急逃生,此系統最大優勢在於可與現有消防系統並行,無需重新建置整套系統,透過導入人工智慧技術,優化現行消防系統,可望促進未來智慧建築的發展並提升人民的居住安全
成大兩節式混合火箭發射成功 台灣自製航太零件再進一步 (2022.11.08)
成功大學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的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今日上午6時47分,成功發射1,500公斤推力等級及300公斤推力等級之兩節式混合火箭。這是台灣學術單位首次發射此兩級推力的兩節式混合火箭,並成功完成氣動力脫節與高空點火關鍵技術測試
國科會首位女性政務副主委上任 提升臺灣科研能見度 (2022.11.01)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一職,今(1)日由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儀莊特聘研究員接任,為國科會首位女性政務副主委。 陳儀莊副主委研究領域為腦科技(阿茲罕默症新藥)及神經細胞學
逢甲大學團隊開發智慧電子避震系統研發 提升車輛操作穩定性 (2022.10.05)
在國科會專案計畫長期支持下,逢甲大學林昱成副教授團隊運用人工智慧等跨領域技術,成功開發出「全國產化之智慧電子避震系統」,可即時識別出車前道路缺陷,使避震系統能根據不同路況進行動態調控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開展 國際技術交易平台促合作商機 (2022.10.04)
為多樣化創新技術搭起國際合作的橋梁,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年將以實體與虛擬實境的方式舉辦,實體展在10月13~15日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線上展將於10月11~20日展出
112年台灣科技發展預算增幅13.8% 聚焦淨零排碳、能源轉型 (2022.10.03)
轉型後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今日召開第1次委員會議,本次委員會議除確認國科會委員會議議事規則,並安排科技預算整體布局、淨零科技方案初步規劃等提案

  十大熱門新聞
1 國研院20週年院慶 展望未來技術創新向前行
2 國科會114年度科技預算增至1800億元 拓展AI晶片與資安實力
3 台語人機共學系統創新模式邁向國際 預計9月導入南市中小學
4 國科會10年投入3000億元 培育台灣半導體IC創新
5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決選展實力 三傑創新技術勝出
6 國科會啟動高齡科技行動計畫 以科技力開創樂活銀髮世代
7 國科會結合晶創台灣與AI行動計劃 推廣所需硬體和應用
8 國科會力推「晶創台灣方案」 跨部會攜手驅動百業創新
9 掌握智慧醫療趨勢與契機 國科會催生下個兆元產業
10 中央地方攜手 加速提供生成式AI服務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