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Gan
科技
典故
P2P-點對點檔案交換

「P2P」,簡單地說就是peer-to-peer—「點對點連線軟體」,意即「使用端」對「使用端」(Client to Client ) 通訊技術,能讓所有的設備不用經過中央伺服器,便能直接聯通散佈資料。
PI以IC顛峰效率為aCentauri太陽能賽車隊執行關鍵任務功能 (2023.10.23)
Power Integrations這家節能功率轉換之高壓積體電路領域的領導廠商,將為 aCentauri 車隊提供先進的 PowiGaN 氮化鎵 (GaN) 技術、專家設計支援和財務贊助,協助他們參加本月下旬舉辦的 3,000 公里普利司通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
CGD的GaN單晶片 獲台積電歐洲創新區最佳展示獎 (2023.10.15)
Cambridge GaN Devices (CGD)日前宣布,其 ICeGaN GaN HEMT系統單晶片 (SoC) 在台積電( TSMC) 2023 年歐洲技術研討會創新區榮獲「最佳展示」獎。 CGD是一家無晶圓廠潔淨技術半導體公司,專門開發多種節能GaN型功率裝置,旨在實現更環保的電子元件
英飛凌與英飛源合作 拓展新能源汽車充電市場 (2023.09.25)
基於碳化矽(SiC)的功率半導體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耐壓和高可靠性等諸多優勢,為實現新應用和推進充電站技術創新創造了機會。近日,英飛凌科技宣佈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市場相關企業英飛源 (INFY) 達成合作
宜普:氮化鎵將取代650伏特以下MOFEST市場 規模約數十億美元 (2023.09.04)
隨著氮化鎵 (GaN)技術在各產業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中國政府已積極透過資助計畫、研發補助以及激勵政策等方式來支持氮化鎵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此外,中國近年來出現了許多專注於研發氮化鎵的公司,並且包括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及中國科學院等大學或研究機構也積極地投入氮化鎵相關領域的研究及發展
ST:以全面解決方案 為工業市場激發智慧並永續創新 (2023.07.17)
意法半導體透過2023年工業巡迴論壇,更進一步在不同城市,為不同客戶延伸和展現工業解決方案、技術和產品。 透過「激發智慧 永續創新」的主軸,與會者能透過各種技術和產品以及解決方案的介紹,親身體驗前沿技術和激發智慧的應用
Tektronix發布雙脈衝測試解決方案 加速SiC和GaN驗證時間 (2023.06.08)
Tektronix今日宣布推出新版雙脈衝測試解決方案(WBG-DPT解決方案)。各種新型的寬能隙切換裝置正不斷推動電動汽車、太陽能和工業控制等領域快速發展,Tektronix WBG-DPT解決方案能夠對SiC和GaN MOSFET等寬能隙裝置提供自動化、可重複和高準確的量測
緯湃科技和安森美簽署SiC長期供應協定 投資碳化矽擴產 (2023.06.01)
緯湃科技(Vitesco Technologies)和安森美(onsemi)宣佈了一項價值19億美元(17.5億歐元)的碳化矽(SiC)產品10年期供應協定,以實現緯湃科技在電氣化技術方面的提升。緯湃科技是國際領先的現代驅動技術和電氣化解決方案製造商,將向安森美提供2
TI與光寶合作 以GaN技術和即時MCU打造高效伺服電源供應器 (2023.03.02)
德州儀器(TI)宣布攜手光寶科技(光寶)正式在北美市場推出搭載 TI 高整合式氮化鎵(GaN、Gallium nitride)與 C2000TM 即時微控制器(MCU)的商用化伺服器電源供應器(PSU)
安森美與大眾汽車集團就電動車SiC技術達成策略協議 (2023.01.31)
安森美(onsemi)宣佈與德國大眾汽車集團 (VW)簽署策略協定,為大眾汽車集團的下一代平台系列提供模組和半導體元件,以實現完整的電動汽車 (EV) 主驅逆變器解決方案。安森美所提供的半導體將作為整體系統最佳化的一部分,形成能夠支援大眾車型前軸和後軸主驅逆變器的解決方案
德州儀器新任總裁兼執行長Haviv Ilan將於四月走馬上任 (2023.01.30)
德州儀器 (TI) 表示,董事會已遴選 Haviv Ilan 擔任公司新任總裁兼執行長 (CEO),此次人事異動案自 4 月 1 日起生效。在 TI 服務 24 年的 Ilan 將接替現任總裁兼執行長 Rich Templeton,而 Templeton 將在未來兩個月內卸任上述職務,並持續擔任公司董事長
立錡科技與宜普電源轉換合作推出小型化140W快充解決方案 (2023.01.18)
宜普電源轉換公司(EPC)和立錡科技(Richtek)?手推出新型快充參考設計,使用RT6190降壓-升壓控制器和氮化鎵場效應電晶體EPC2204,可實現超過98%的效率。 宜普電源轉換公司和立錡科技宣佈推出4開關雙向降壓-升壓控制器參考設計,可將12 V~24 V的輸入電壓轉換?5 V~20 V的穩壓輸出電壓,並提供高達5 A的連續電流和6.5 A的最大電流
重視汽車應用市場 ST持續加速碳化矽擴產 (2023.01.18)
汽車是ST非常重視的市場之一,2022年車用和離散元件產品部(ADG)佔了ST總營收的30%以上。車用和離散元件產品部擁有意法半導體大部分的車用產品,非常全面性的產品組合能夠支援汽車的所有應用
安森美的EliteSiC碳化矽系列方案提供更高能效 (2023.01.04)
安森美(onsemi)宣佈將其碳化矽(SiC)系列命名為「EliteSiC」。在CES上,安森美展示EliteSiC 系列的3款新成員:一款1700 V EliteSiC MOSFET和兩款1700 V雪崩EliteSiC肖特基二極體。這些新的器件為能源基礎設施和工業驅動應用提供可靠、高能效的性能
ROHM第4代SiC MOSFET成功導入日立安斯泰莫電動車逆變器 (2022.12.20)
ROHM第4代SiC MOSFET和閘極驅動器IC已被日本知名汽車零件製造商日立安斯泰莫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立安斯泰莫)使用於電動車(以下簡稱EV)逆變器。 在全球實現減碳社會的過程中,汽車的電動化進程持續加速,在此背景下,開發更高效、更小型、更輕量的電動動力總成系統已經成為必經之路
Transphorm按功率段發佈氮化鎵功率管可靠性評估資料 (2022.12.16)
Transphorm發佈了針對其氮化鎵功率管的最新可靠性評估資料。評估可靠性使用的失效率(FIT)是分析客戶現場應用中失效的器件數。迄今為止,基於超過850億小時的現場應用資料,該公司全系列產品的平均失效率(FIT)小於0.1
TI與群光電能合作 將GaN導入節能筆電電源供應器 (2022.12.14)
德州儀器(TI)宣布與群光電能(群電)於其最新款 65W 筆電電源供應器「Le Petit」中導入 TI 高整合式氮化鎵(GaN、Gallium nitride)解決方案。搭載 TI 的整合式閘極驅動器 LMG2610 半橋 GaN FET,群電與 TI 成功縮小電源供應器體積達 1/2 ,並提升電源轉換效率至高達 94%
意法半導體與Soitec攜手開發SiC基板製造技術 (2022.12.08)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與半導體材料設計製造公司Soitec宣布下一階段的碳化矽(Silicon Carbide,SiC)基板合作計畫,意法半導體準備於18個月內完成Soitec碳化矽基板技術產前認證測試
Cambridge GaN Devices 融資擴大功率半導體裝置市場 (2022.11.22)
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Cambridge GaN Devices(CGD),於2016年從英國劍橋大學工程系著名的功率裝置集團分割出來,已募集1900萬美元的Series B資金。此投資案由Parkwalk Advisors和BGF領投,另有IQ Capital、CIC、Foresight Williams Technology 和 Martlet Capital 跟投
TI:提高功率密度 有效管理系統散熱問題 (2022.10.21)
幾乎各種應用的半導體數量都在加倍增加,電子工程師面臨的許多設計挑戰都與更高功率密度的需求息息相關。 ‧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機架式伺服器使用大量的電力,這對於想要因應持續成長需求的公用事業公司和電力工程師構成一大挑戰
ST將於義大利興建整合式碳化矽基板製造廠 (2022.10.06)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將於義大利興建一座整合式碳化矽(Silicon Carbide;SiC)基板製造廠,以支援意法半導體客戶對汽車及工業用碳化矽元件與日俱增的需求,協助其邁向電氣化並追求更高效率

  十大熱門新聞
1 意法半導體碳化矽協助理想汽車加速進軍高壓純電動車市場
2 ST:以全面解決方案 為工業市場激發智慧並永續創新
3 英飛凌與英飛源合作 拓展新能源汽車充電市場
4 意法半導體GaN驅動器整合電流隔離功能 兼具安全性和可靠性
5 ST碳化矽數位電源方案被肯微科技採用於高效伺服器電源供應器
6 ST開啟再生能源革命 攜手自然迎接能源挑戰
7 英飛凌完成收購GaN Systems 成為氮化鎵龍頭企業
8 宜普:氮化鎵將取代650伏特以下MOFEST市場 規模約數十億美元
9 經濟部補助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 聚焦數位減碳及AI應用
10 蔚華與南方科技合作非破壞性SiC檢測系統 搶攻化合物半導體商機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