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欄]VR HMD可能為WVAN新應用方向 (2016.03.15) 約從2008年1月WirelessHD規格發表(CES展期間)開始,無線視訊區域網路(Wireless Video Area Network, WVAN)的概念開始被提出,這項技術運用60GHz頻段與多天線方式,可在短距離(約10公尺)內傳遞4Gbps的資料量,如此可原生(不壓縮)傳輸Full HD的視訊,Full HD純就視訊而言約需3Gbps,裕留1Gbps可傳遞多聲道音訊與其他資料 |
 |
穿戴式電子想的是什麼市場? (2016.03.14) OMEGA、ROLEX高檔手錶早已是身分炫耀象徵,Apple卻嘗試導入科技元素、創新形象,複製iPhone的「可入手價位、可大量銷售的炫耀市場」但真的智慧錶只有上述定位的市場嗎? |
 |
開放硬體市場夯 晶片大廠也加碼 (2016.03.07) RPi與Arduino近年來聲勢高漲,最高興的應是兩種開放硬體的晶片供應商Atmel與Broadcom,不僅增加晶片銷售量,而其他發展也水漲船高,對此趨勢發展,晶片大廠也跟著加碼。 |
 |
[專欄]11ac Wave 3在賣什麼膏藥? (2016.03.02) 11ac Wave 3其實在2015年9月就已經提出,是由Wi-Fi晶片技術一直以來的領先業者Quantenna提出的。不過筆者起初不太願意提Wave 3,因為依據業界設定理應只有Wave 1、Wave 2,Wave 3的業者個別色彩偏重,不過在CEVA與其他業者也提及Wave 3後,似乎也必須關注一下其技術內容 |
 |
IC大廠擁抱Arduino (2016.03.02) Arduino自2005年發跡,2008年受Maker的重視,2013年IC大廠開始擁抱Arduino,原因無他,只因真正的物聯網主流將會來自過去少有聽聞的小廠或是創客。 |
 |
[專欄]垂直畫面更新率也有小學問 (2016.02.25) 垂直畫面更新率原文為Frame Rate或Frame Frequency,也稱FPS(Frame Per Second),對岸稱為「巾貞率」,簡言之是指顯示器每秒的畫面更新次數。
過去類比美規NTSC標準時代,電視每秒更新30張畫面,讓觀眾感覺播放流暢,而歐規PAL標準刻意與美規不同,電視的掃瞄線從NTSC的525條增至625條,同時將電視頻道的頻寬從6MHz增至8MHz |
 |
[專欄]從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談過去 (2016.02.15) 近陣子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議題很熱門,但可能比較少人知道其淵源,筆者在這裡略談一下資訊技術的考古,也請別見笑,並懇請多方交流指正 |
 |
[專欄]群眾外包持續發威 (2016.02.01) 許多人聽過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但反而對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一詞不太熟,嚴格而論,群眾募資屬於群眾外包的一種。群眾外包指的是過去企業自行進行的,或透過衛星工廠、外包企業進行的,改由終端消費大眾來進行 |
 |
Wi-Fi的頻譜機會與威脅 (2016.01.26) 1999年起步的Wi-Fi技術,從發展之初就使用兩個頻譜段落,一是2.4GHz,另一是5GHz,前者為IEEE 802.11b標準,後者為IEEE 802.11a。不過5GHz並非全球通行的ISM頻段,因此Wi-Fi聯盟主推2.4GHz |
 |
[專欄]公眾物聯網LPWAN引發超窄頻(UNB)競賽 (2016.01.18) 公眾物聯網的佈建,需要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s;低功耗廣域網路)的支持,而LPWAN的諸多傳輸特性與今日Wi-Fi、3G/4G不大相同,LPWAN重視低功耗的長時間電池運作、低資料傳輸率、遠傳輸距離、多傳輸節點等 |
 |
[專欄]CES 2016載具智慧的12個創新 (2016.01.07) CES 2016的創新獎中,有一項「載具智慧,Vehicle Intelligence」是過去沒有的獎項,雖然筆者每年都會檢視一次所有創新獎,獎的類項逐年增加,有點浮濫的情況,但創新獎的產品與功效,仍是值得關注、探討,以下逐一說明載具智慧類的12個得獎產品的特點 |
 |
大家都相容Arduino,然後呢? (2015.12.29) 自Intel於2013年推出相容Arduino的Galileo(伽利略)開發板後,其他知名晶片商也相繼加入相容Arduino的行列,包含Linear、MediaTek、Samsung、Realtek等,並對應推出Linduino、LinkIt ONE、ARTIK、Ameba等開發板 |
 |
[專欄]電子產品的保固、壽限、使用時間 (2015.12.28) 多數人都知道,買回來的電子產品通常有1年保固,但筆者在閱讀有關蘋果電腦草創之初的資料時才知道,1970年代的美國電子產品僅保固9個月,但Steve Jobs懇求蘋果高層能延長至1年 |
 |
[專欄]不待LTE-MTC,LPWAN多家爭鳴 (2015.12.15) 為迎接物聯網時代到來,多項無線通訊技術均在調整,以便能用於物聯網應用,包含藍牙技術改版至4.1、4.2,Wi-Fi技術增訂IEEE 802.11ah,LTE也不例外,3GPP R12標準中包含了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技術,一樣是鎖定物聯網需求 |
 |
[專欄] 家用Wi-Fi路由器、家用NAS正在改變 (2015.12.08) 打從2004年OpenWRT出現後,家用Wi-Fi路由器開始有些應用變化,Wi-Fi路由器不再是單純的頻寬分享分配,開始有些週邊功能出現,例如用Wi-Fi路由器連接USB隨身碟、印表機、視訊攝影機等,開始提供一些簡易網路應用,例如把USB隨身碟當成網路FTP、網路硬碟,把Wi-Fi路由器當成列印伺服器,或用來監控家庭等 |
 |
[專欄]藍牙通訊在物聯網領域的追趕 (2015.12.02) 有關藍牙通訊技術,古典藍牙(Classic Bluetooth)大體在2007年的2.1版中發展完成,2009年雖提出傳輸更快的3.0版,但必須改用IEEE 802.11的實體層(Physical, PHY)、媒體存取層(Media Access Control, MAC),不再是傳統作法,至今3 |
 |
[專欄]Chromecast的簡化、強化與修正 (2015.11.26) Google在2013年9月推出僅35美元的電視棒Chromecast,隨即造成大搶購,至今已銷售超過2,000萬支,在整個2014年銷售期間,Chromecast的銷售量勝過Apple TV,甚有可能逼近、超越Apple TV的累積出貨量(至2015年4月約2,500萬台) |
 |
[專欄]無人機+擴增實境+藍牙+無線充電=? (2015.11.16) 冷戰沒結束前,許多無線頻譜資源是用於軍方通訊之用,冷戰結束後開始用於手機大哥大,因而有今日蓬勃發展的行動通訊。
不過,天空只用來傳電訊似乎可惜些,隨著軍方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或稱Drone)的發展,民間企業也試圖用無人機發展各項商業應用,例如臉書試圖用來提供新興國區的無線上網覆蓋 |
 |
[專欄]NB-IoT揭露更多LTE物聯網技術細節 (2015.11.10) 雖然3GPP R12首次訂立了LTE-M2M/MTC的終端裝置標準,稱為Category 0,但多數認為這只是一個過度階段的標準,因為Category 0的傳輸率仍偏高,功耗與成本也偏高,更重要的是頻譜需求也高,需要20MHz,即今日一般LTE基地台針對行動寬頻而訂立的最高通道頻寬(不含載波聚合) |
 |
[專欄]穿戴式電子想的是什麼市場? (2015.11.05) 最近筆者聽到一些業界對智慧錶的喪氣話,他們認為只有Apple的精品工藝光環才能真的有智慧錶銷路,除此之外是賣不動的。
Apple確實訴求精品工藝,Apple之所以在iPhone攝影鏡頭前鑲嵌藍寶石玻璃,其靈感來自瑞士鐘錶,藍寶石玻璃的好處是抗刮,以免昂貴買的手錶容易產生刮痕而減損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