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張汝京接獲台灣等IC客戶訂單 (2001.11.19) 22日才要營運的中芯,總經理張汝京18日指出已接獲包括台灣業者在內的IC客戶名單,預計初期產能運用率達100%。根據中芯上游供應商指出,中芯目前月產能約2000片8吋晶圓,半年內升至1.5萬片,初期製成為0.25微米,客戶包括上海、北京的IC設計公司,以及台灣的消費性IC設計公司,不過,年底前產品仍有賴SRAM等記憶體產品填充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矽統將視市況決定12吋廠計劃 (2001.10.30) 矽統科技總經理劉曉明29日表示,將視籌資與市場狀況決定八吋晶圓廠設備擴充與十二吋廠建廠計劃,目前「無時間表」,但需要的話六至九個月內可獲致晶圓代工來源,產能不會阻礙營運成長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華邦擬關閉五吋廠調整體質 (2001.10.23) 華邦22日由總經理召開的內部會議中已作出關閉五吋廠決定,,預定下星期二正式對外宣佈關閉五吋廠,並將相關設備移轉至六吋廠中。
受到半導體不景氣影響,華邦五吋廠產能利用率現階段不及五成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晶圓廠將朝0.1微米研發 (2001.10.23) 新加坡特許半導體上週在年度技術研討會中宣布將在明年第四季量產,相較於台積電與聯電的0.1微米量產規畫,仍落後半年左右。台積電預定今年底開始進行0.1微米製程驗證,並於明年第二季投產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半導體舊機台有新出路 (2001.10.17) 大陸半導體業界近期掀起一波收購舊廠機台風潮,南韓Hynix、日本東芝、台灣聯電及台積電數座8吋及6吋廠求售,預計半年內買賣雙方可定案,其中北京首鋼、上海貝嶺及中芯集成電路都表現高度興趣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南亞12吋晶圓廠 建程延期 (2001.09.13) 美國驚爆恐怖事件,引發國內DRAM廠興建12吋晶圓廠重新佈局。南亞科技公司12日表示,全球經濟將受此事件受重創,若美國復甦時間拉長,南亞科技不排除將12 吋晶圓廠的建廠時程再往後延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大同擬赴大陸設晶圓廠 (2001.08.29) 大同公司總經理林蔚山28日指出,經發會已達成放寬大陸投資的共識,大同將大幅擴大大陸投資金額,並將規劃設立晶圓廠與發光二極體廠,以爭取優勢地位。
成立已80年的大同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茂德擬再募80億做為12吋廠營運資金 (2001.08.24) 為籌措十二吋廠的營運資金,茂德週四公告將再度募集80億元的資金,其中40億元將以公司債的方式募集,另外40億元則將以向銀行聯貸的方式募集,總額將支應明年底十二吋廠九千片晶圓的量產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半導體廠搶佔12吋晶圓商機 (2001.08.15) 茂德科技決定如期在本月23日投片,成為繼Infineon後,全球第二家以12吋晶圓生產DRAM的廠商;力晶半導體也將緊隨其後,預定在明年7月投片,明年第四季量產。
除此之外,華邦電、南亞科技也宣布絕不會在12吋晶圓中缺席,華邦電12吋晶圓廠預估最慢明年6月動工,南亞科技則預定在明年第二季開始裝機,明年底量產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台積電將標售六吋晶圓設備 (2001.06.18) 台積電晶圓一廠的老舊製程設備將於近日標售,不少六吋晶圓廠及二手設備商對這批設備充滿興趣。最近業界傳出,一月初甫於四川成都動土的國騰通訊六吋廠,對台積電這批設備及相關技術亦有意爭取,台灣一家以連接器起家的重量級科技公司可能扮演中間人,仲介台積電的六吋設備前進大西部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各家晶圓廠設廠目標轉向新竹篤行營區 (2001.05.14) 台南科學園區因振動問題嚇跑多家晶圓廠後,已使得各家晶圓廠轉移焦點,積極爭取進住國防部釋出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第三期高達38公頃的篤行營區用地。
包括旺宏、華邦、聯電、茂矽、茂德等晶圓廠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聯電南科投資案暫緩實施 (2001.05.01) 受到高速鐵路振動影響,南部科學園區廠商打退堂鼓。聯華電子董事長宣明智表示,聯電在南科的一廠如期量產,但二廠將暫緩。
對於南科主管人員指稱「廠商不想投資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國際半導體業者來台賣廠熱潮再現 (2001.05.01) 聯電董事長宣明智表示,聯電第一季產能利用率七成,每股盈餘0.57元,預估第二季產能利用率將再降至五成左右,該公司希望能在第二季力守損益平衡點,預估全年獲利每股僅1.16元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Asyst致力晶圓廠自動化技術發展 (2001.04.30) 由於半導體生產過程一受影響,損失極為龐大,因此如何減低人為疏失所造成的傷害,遂成為廠商關注的焦點。根據Asyst公司總裁凱恩日前表示,3~5年間完全自動化晶圓廠將推出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富士通將進一步增加對台灣晶圓廠的委外代工 (2001.04.18)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於18日所報導指出,晶片業者富士通表示,未來五年將計劃投資一千億日圓,在東京設立日本第一座晶片研發暨生產工廠,並將調高對台灣的半導體委外生產部份,由目前的10%調整為20%~30%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UMCi舉行12吋廠動土典禮 (2001.04.12) 聯電(UMC)今(12)日為於新加坡新成立之子公司,UMCi Pte Ltd(UMCi)舉行12吋廠動土典禮。典禮由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與新加坡貿易工業部部長楊榮文共同主持。UMCi由聯電、Infineon及新加坡EDBi共同投資成立,聯電為最大股東,持股達51.95%,Infineon及EDBi分佔30%及15%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西方國家核發半導體設備至大陸尺度已漸寬鬆 (2001.03.30) 至少在一年半前,絕大多數的半導體界人士還認為,大陸地區要發展半導體晶圓廠的最大瓶頸,在於三、四十年前西方國家於巴黎統籌委員會簽署了COCOM協議,規範各國對輸往共產國家或不友善國家的精密設備,必須進行個案審議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聯旭科技全球首座非矽晶圓專業代工廠正式動土 (2001.03.05) 全球首座非矽晶圓的專業代工廠--聯旭科技,於今(5)日在湖口工業區舉行第一期工程動土典禮。
聯旭科技由漢昌科技與聯電各出資35%所共同成立,該公司將以生產4吋石英晶片為主;未來的產品應用層面包括手機關鍵零組件,如表面聲波濾波器(SAW Filter),及可發光的光電半導體,如藍光LED等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台積電展開晶圓廠歲修活動 (2001.03.01) 台積電近日展開晶圓廠歲修活動,歲修期間達二至八天不等。此外,台積電內部近日對於員工電子郵件忽然加強管理,網際網路的免費郵件網站也全面禁止使用,這些措施都被視為因應景氣低潮的變通之道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美光暫緩猶他州12吋晶圓測試計劃 (2001.02.23) 這一波半導體、晶片市場景氣下滑,致使得包括美光、NEC、三星、摩托羅拉等大廠紛紛在晶圓廠之興建踩煞車。美光科技日前即透過發言人對外表示,已暫停位於猶他州Lehi晶圓廠增設12吋晶圓測試生產線的計劃,何時復工則要看市場的反應狀況,再做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