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多核心設計
科技
典故
微軟的崛起

微軟於1975年,由比爾蓋茲和好友保羅艾倫共同成立,1981年,比爾蓋茲完成的MS-DOS 第一版與IBM生產的第一部個人電腦同步推出,藉由MS-DOS的成功,微軟陸續推出了很多廣受歡迎的軟體,除了注重產品間的相容性,也在軟體開發上重視長期目標的策略, 這就是微軟能持續保有市場的原因。
Intel Innovation由英特爾執行長揭幕 與生態鏈合作加速AI發展 (2023.11.07)
台灣作為英特爾重要的科技產業生態系合作夥伴聚集地,與世界的科技供應鏈核心,英特爾台灣在台北隆重揭幕本年度亞太暨日本區唯一的實體Intel Innovation活動-「Intel Innovation Taipei 2023科技論壇」,由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基辛格)揭開序幕
聯發科發表天璣9300旗艦5G生成式AI行動晶片 採全大核運算架構 (2023.11.07)
聯發科技發表天璣9300旗艦5G生成式AI 行動晶片,憑藉創新的全大核架構設計,提供遠超以往的高智慧、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表現。首款採用聯發科技天璣9300晶片的智慧手機預計於 2023 年底上市
Arm與產業領導企業合作建構未來的人工智慧基礎 (2023.11.03)
Arm 宣布多項全新的策略合作,致力於帶動人工智慧(AI)的創新,並實現 AI 體驗。除了能實現 AI 開發作業的技術平台,Arm 也正與超微半導體(AMD)、英特爾、Meta、微軟、輝達(NVIDIA)與高通(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等市場領先的科技公司合作,透過各項計畫,聚焦於促成先進的 AI 能力,以帶來更高的回應性、且更安全的使用者體驗
Arm全面設計借助生態系力量擁抱客製晶片時代 (2023.10.18)
Arm 推出 Arm 全面設計(Arm Total Design),此一生態系將致力於順暢的提供採用Neoverse 運算子系統(CSS)的客製化系統單晶片(SoC)。Arm 全面設計結合了包括特殊應用IC (ASIC)設計公司、IP 供應商、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供應商、晶圓廠與韌體開發商等業界領導企業,以加速並簡化 Neoverse CSS 架構系統的開發作業
英特爾發布第14代桌上型處理器 提供更佳超頻能力 (2023.10.17)
英特爾發布全新Intel Core第14代桌上型處理器系列,由Intel Core i9-14900K領銜,全新Intel Core第14代系列包括六款不鎖頻的桌上型處理器,最高達24核心和32執行緒,以及高達6 GHz的時脈
Microchip新內建硬體安全模組32位元微控制器 維護工業和消費性應用安全 (2023.10.11)
在工業和消費應用設計中,隨著安全威脅的不斷進化和複雜化,設計師必須在開發過程中考慮為產品加入安全功能。為讓設計師能夠輕鬆在其應用中整合安全功能,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英特爾2023 Intel Innovation:加速AI與安全性的匯流 (2023.09.21)
2023 Intel Innovation大會第二天,英特爾技術長 Greg Lavender 詳細介紹了英特爾開發者優先、開放式生態系的理念,以及將如何確保所有人都能輕易掌握人工智慧(AI)商機。 渴望駕馭AI的開發者面臨挑戰,這些挑戰阻礙了從客戶端與終端到資料中心與雲端的廣泛部署
英特爾拓展FPGA產品組合 滿足AI功能客製化需求 (2023.09.18)
為了滿足客戶不斷成長的需求,英特爾拓展Intel Agilex FPGA產品組合,並擴大可程式化解決方案事業部(PSG)的產品線,藉此滿足強化AI功能等成長中的客製化工作負載需求,並提供更低的總擁有成本(TCO)和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Arm架構晶片累計出貨量超過2500億片 已成為各類裝置的大腦 (2023.09.15)
今天,在美國紐約以及 Arm 全球各地的辦公室,正在慶祝 Arm 再次上市,邁入建構運算未來的新篇章。 Arm 執行長 Rene Haas說,在公司過去 33 年的歷程中,Arm的同仁、合作夥伴和整個生態系攜手推動了 Arm 運算平台的發展,在此向各位表達衷心的感謝
笙泉科技8月業績露曙光 持續新能源佈局並強化研發團隊 (2023.09.13)
在終端需求疲軟與半導體週期下行的影響下,MCU廠商笙泉科技在今年(2023)上半年以來的業績狀況確實承壓,但因庫存逐月分批消化,特別是工控儀表、鍵盤、無線充、智能家居、馬達等應用MCU銷售額增加的挹注下,讓公司8月份的營收呈現大幅的成長,較上月成長將近28%(本月年增3.75%),可視為MCU景氣慢慢回穩、略有復甦的前兆
新唐車用電池監控晶片組 高精度電池參數測量加速汽車電動化 (2023.09.05)
日本新唐科技(NTCJ)將推出適用於車用電池控制器的第四代電池監控晶片,以高精度測量電芯的電壓和溫度以及電池組的電流。 為了推動電動車邁向碳中和化,汽車製造商通過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容量,集成度和安全性來推動電動車更長行駛里程的需求
AMD闡述推動創新機密運算領先雲端方案之技術細節 (2023.08.31)
AMD宣布釋出AMD安全加密虛擬化(SEV)技術的原始碼,SEV是採用AMD EPYC處理器組建機密運算虛擬機器(VM)的骨幹,Amazon Web Services(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以及Oracle Compute Infrastructure(OCI)等雲端服務供應商皆推出相關虛擬機器方案
NVIDIA與夥伴合作共促擴大人工智慧工業規模應用與生態系 (2023.08.22)
工業 4.0 驅動了自動化與智慧科技結合推升企業轉型的浪潮,至今人工智慧世代來臨,加速開啟在設計、模擬、生產、遠端協作和視覺化方面導入人工智慧實現創新突破,改變工程並發展未來工廠
AMD首款搭載AMD 3D V-Cache技術的行動處理器問世 (2023.07.31)
AMD推出首款搭載AMD 3D V-Cache技術的行動處理器AMD Ryzen 9 7945HX3D,為備受推崇的Ryzen處理器家族增添具突破性技術的新成員。華碩ROG Scar 17為搭載新款處理器的首發產品,首度在筆電中整合3D V-Cache技術
Intel Solutions Day前進越南 媒合生態系與創造商機 (2023.07.26)
台灣英特爾前進越南Intel Solutions Day,邀請營邦(AIC)、仁寶電腦(Compal)、神雲科技與神通資科(MiTAC)、和碩聯合科技(Pegatron)、雲達科技(QCT)、優達科技(UfiSpace)等6家台灣生態系夥伴前往參與
AMD發布ROCm 5.6開放軟體平台 可為AI帶來最佳化效能 (2023.07.05)
AMD發布全新AMD ROCm 5.6開放軟體平台,AMD人工智慧事業群資深副總裁Vamsi Boppana於部落格文章中重點介紹ROCm 5.6的新功能。 ROCm 5.6為人工智慧(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工作負載帶來: ●將Hugging Face單元測試套件整合至ROCm QA中
高通Snapdragon最新行動平台 目標讓5G技術更普及 (2023.06.27)
高通技術公司宣布推出全新Snapdragon 4 Gen 2 行動平台,透過深具創意的研發,為全球更多消費者帶來無與倫比的行動體驗。Snapdragon 4 Gen 2藉由快速的 CPU 速度、清晰的攝影和錄影功能、以及提供可靠連接能力的高速5G 和 Wi-Fi,實現全天候的輕鬆使用
PyANSYS 的結構設計建模 (2023.06.17)
本文敘述當工程設計的模擬流程進入程式碼控制建模設計的階段,大幅提升其彈性和功能性。透過使用PyANSYS可以更加精確地控制和調整設計,並可以自動化許多繁瑣的建模和模擬流程
安全需求持續增加 嵌入式系統設計要有新思維 (2023.06.17)
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及工業、汽車和資料中心市場對安全要求的需求持續增加,本文為Microchip安全與運算事業部產品行銷經理Xavier Bignalet,從他實際的市場實務經驗,剖析如何運用安全驗證IC,降低嵌入式系統的安全風險
英特爾15年來最重大品牌更新 將從Meteor Lake處理器開始 (2023.06.16)
英特爾針對旗下客戶端運算品牌進行重大更新,推出全新Intel Core Ultra和Intel Core處理器品牌,這項更新將從接下來的Meteor Lake處理器開始。 英特爾客戶端運算事業群業務副總裁暨總經理Caitlin Anderson表示,英特爾客戶端產品路線圖展現出英特爾如何透過Meteor Lake等產品持續引領創新、打造領先技術,同時專注於能源效率並大規模導入AI

  十大熱門新聞
1 聯發科發佈天璣9200+行動平台 性能再升級
2 AMD新款EPYC處理器擴大資料中心產品線 加速生成式AI發展
3 AMD擴大AMD Advantage計畫 為更多玩家帶來遊戲體驗
4 英特爾以廣泛且開放的HPC產品組合 為生成式AI注入動力
5 英特爾15年來最重大品牌更新 將從Meteor Lake處理器開始
6 AMD與微軟攜手透過Ryzen AI開發者工具加速AI部署
7 AMD闡述推動創新機密運算領先雲端方案之技術細節
8 AMD發布ROCm 5.6開放軟體平台 可為AI帶來最佳化效能
9 Arm架構晶片累計出貨量超過2500億片 已成為各類裝置的大腦
10 英特爾2023 Intel Innovation:加速AI與安全性的匯流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