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RDUINO PRO更加逼近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LC (2023.01.17) PLC跟Arduino有何關係?其實兩者的骨子都是MCU微控制器晶片,只是Arduino比較常在用一些電子創作... |
 |
製造業的ESG永續策略 (2023.01.17) 台灣企業逾90%為中小企業,對於疫後才積極「數位轉型」的業者來說,剛拉近「零與一的距離」又得馬不停蹄地追趕永續ESG腳步,尤其製造業在工業4.0、綠色製造、綠色燈塔等浪潮下,有不得不綠的壓力 |
 |
模擬設計推動汽車電氣化趨勢 (2023.01.10) 在影響汽車電氣化的所有因素中,成本是最大的因素。如何在降低生產車輛的成本並加快開發週期的同時,保持競爭中的領先地位,並讓產品更加可靠呢?透過模擬軟體能夠突破設計極限以應對這些挑戰 |
 |
智慧人機介面將產品設計發想變成無限可能 (2022.12.27) 晶片、軟體和機器學習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正在用各種人機介面的可能性為更加智慧的世界賦能;而通過新的智慧介面功能使其物聯網產品獲得差異化優勢,同時加快產品上市速度 |
 |
淨零轉型浪潮來襲 能源管理數位化新挑戰 (2022.12.26) 國際淨零轉型浪潮來襲,如何善用能源管理數位化的助力,以及能源物聯網的布局應用,已成為企業優化競爭力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
 |
雷射加工業內需帶動成長 (2022.12.23) 目前在台灣推行淨零碳棑路徑的主要機關經濟部,也適逢在該產業所處的南部重鎮,率先展出5大領域創新技術,其中與電動車、半導體等次世代產品相關的先進雷射加工技術、設備及雷射源更是關注焦點 |
 |
無線技術使罪犯無所遁形 (2022.12.21) 目前使人意想不到的犯罪高發率事件之一,就是盜竊公用設施管道的井蓋。除了使用複合材料製品取代鑄鐵井蓋,無線技術是解決市政硬體設施失竊問題的另一個可行方法 |
 |
以深度學習和Spine Tool評估阿茲海默症治療標的 (2022.12.21)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被視為造成失智最常見的原因,以深度學習和基於MATLAB影像處理應用的Spine Tool,可以協助將計算流程自動化,進而評估阿茲海默症治療標的 |
 |
智慧邊緣逐步成形 工業製造加速轉型浪潮 (2022.12.21) 工業4.0時代來臨,設備及產線的自動化將為製造業帶來全新樣貌。工業物聯網加速佈建,智慧邊緣逐漸成形,製造業面臨數位轉型浪潮。如何有效率進行智慧邊緣的管理,也成為當務之急 |
 |
智慧邊緣當道為工業電腦加值 (2022.12.21) 回顧2022年在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機台進廠典禮上,因為創辦人張忠謀直言:「全球化已死」,等於掀開了全球供應鏈重組及調適過程的壓力鍋蓋,包括產官方皆必須重新布局雲、地端(邊緣)的基礎建設,進而妥善管理各地紛紛林立的智慧工廠 |
 |
利用數位技術打造更靈活及高彈性的供應鏈 (2022.12.20) 現今的環境對全球供應鏈構成一連串非比尋常的挑戰。製造商如何才能將這些挑戰轉化為機會,為更有彈性的未來做好準備? |
 |
使用相機提高定製圖像處理應用 (2022.12.20) 系統整合商phil-vision與兆鎂新(The Imaging Source)合作提供一系列客製的成像解決方案。本文敘述phil-vision分享近期使用TIS的GigE工業相機的圖像處理應用。 |
 |
適用於晶圓檢測的工業相機 (2022.12.20) 在電子產業的晶圓製造過程中,必須準確識別和讀取每片晶圓上的字元碼,從而實現定位和追蹤。穩定性和準確性是晶圓檢測的關鍵要求,透過工業相機的機器視覺技術,可以協助確保晶圓的量產 |
 |
ST:激發智慧生產 為客戶賦予永續技術創新 (2022.12.15) 意法半導體(ST)2022年工業高峰會的主題是「激發智慧,持續創新」,重點關注透過各種方式賦予「永續」和「技術創新」。各個國家、各個企業和每個人都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
AI開掛 邊緣運算智能升級 (2022.12.13) 當科技越來越智慧,智慧型載具與聯網裝置網網相連,「雲端資料中心」需要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的因地制宜,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運算負載量,快速、低延遲地傳輸資訊 |
 |
ADI舉辦2022年實體科技展 以四大主軸提高邊緣生產力 (2022.12.02) ADI舉辦2022年實體科技展,以Sensor Edge、Insight Edge、Cyber Edge以及Power等四大展示主題,分享如何在邊緣提高生產力、強化安全性和獲取智能洞察。展示方案完整涵蓋環境感測、精密控制、能源供應與資料擷取、以及分別針對新型AI人工智慧,與專為IoT應用而設計之微控制器系列 |
 |
多感測器AI資料監控架構 (2022.11.30) FP-AI-MONITOR1為無線工業節點上之多感測器AI資料監控架構,本模組有助於實作和開發以STM32Cube的X-CUBE-AI擴充套件或NanoEdge AI Studio 設計的感測器監控型應用。 |
 |
後疫時代加速服務型機器人佈署率 提升各場域作業效率 (2022.11.29) 本場東西講座特別邀請博鈞科技產品經理葉紘睿擔任講者,分享過往和未來服務型機器人的案例與趨勢,以及國內外市場發展動向。 |
 |
建立5G毫米波波束成形器IC模型 (2022.11.29) 在設計相位陣列系統時需要驗證設計的訊號完整性,利用測試平台將成為天線陣列測試平台的延伸,可以幫助建立帶有波束成形功能的完整無線電連接的模型。 |
 |
輕量化機器人協力促智慧製造 (2022.11.28) 隨著大國陸續推出製造業回流政策,對於已飽受缺工之苦的業者更是雪上加霜,勢必引進更多輕量化機器人與人協同共工的來提高生產力,並帶來關鍵零組件與安規的龐大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