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STM32 MCU產品線再添新成員 STM32H7R/S與STM32U0各擅勝場
 

【作者: 王岫晨】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901】

意法半導體(ST)發表兩款新的微控制器產品線,分別為STM32H7R/S高效能MCU與STM32U0超低功耗MCU。這兩款產品的推出,再次彰顯ST在微控制器領域的技術實力,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更專業的解決方案。



圖一 :  STM32H7R/S系列的特色與優勢
圖一 : STM32H7R/S系列的特色與優勢

STM32H7R/S系列微控制器主攻高效能應用市場。這款MCU採用ARM Cortex-M7核心,主頻高達600MHz,效能已接近微處理器的水準。



圖二 :  高效能MCU用途廣泛
圖二 : 高效能MCU用途廣泛

值得一提的是,STM32H7R/S還搭載第二代2.5D圖形加速GPU、JPEG編碼器及智慧型DMA等模組,大幅提升圖形運算效能,可支援Full HD等級的人機介面, 適合機器人、工業和醫療等高效能應用。



圖三 :   高效能架構內部與外部記憶體
圖三 : 高效能架構內部與外部記憶體

除了硬體效能的全面升級外,STM32H7R/S系列在系統彈性與安全性方面也有突破性的創新。其採用BootFlash技術,大幅簡化系統開機流程並強化安全防護。



圖四 :   STM32H7系列的新功能
圖四 : STM32H7系列的新功能

同時,這款MCU還整合了即時記憶體加密引擎,可對連接的外部記憶體進行全時加密,為系統資料提供完善防護。



圖五 :   STM32H7RS功耗
圖五 : STM32H7RS功耗

ST台灣區微控制器產品部技術行銷經理王柏雄表示,STM32H7R/S系列支援多達10種外部記憶體介面,靈活性超越以往產品,可滿足從工業控制、醫療電子到機器人等廣泛的應用需求。該系列產品提供從68pin到225pin共10種封裝可選,滿足各種不同的設計需求。



圖六 :  可擴充的安全性,縮短上市時間
圖六 : 可擴充的安全性,縮短上市時間

在超低功耗應用方面,STM32U0系列微控制器展現出卓越的低功耗設計。其靜態功耗僅16nA,在ULPMark CP標準測試中得分高達430,證明了其出色的能效表現。STM32U0提供多達8種低功耗模式,並內建LCD驅動及高精度MSI時脈源等外設,可進一步降低外部元件使用數量,從而簡化電路設計並節省BOM成本。



圖七 :   STM32U0系列特色與優勢
圖七 : STM32U0系列特色與優勢

ST表示,STM32U0系列產品主要鎖定恆溫器、煙霧偵測器等成本敏感的傳統應用、智慧水表、電表等測量設備、智慧手環、手錶等穿戴裝置,以及胰島素幫浦、血糖機等醫療設備的物聯網應用。STM32U0系列共分為3個子系列,提供從16KB到256KB Flash和12KB到40KB的RAM容量,以32位元Arm Cortex-M0+內核心,搭配更多整合的外設,使原本使用8位元和16位元MCU的低功耗應用,能在繼續獲得超低功耗的同時,也能得到更好的運算效能和擴展彈性。



圖八 :   STM32U0為電池供電應用設計
圖八 : STM32U0為電池供電應用設計

為幫助客戶充分發揮STM32U0的低功耗特性,ST還推出了STLINK-V3PWR開發工具,不僅支援除錯功能,更整合功耗測量模組,可即時監控各種低功耗模式下的電流消耗,大幅簡化低功耗系統的開發流程。



圖九 :   STM32U0降低設計成本
圖九 : STM32U0降低設計成本

觀察STM32H7R/S與STM32U0系列微控制器的問世,可以看出ST在高效能與超低功耗兩大應用主軸上的用心。並且也提供了更強大的安全性。



圖十 :   更強大的安全性
圖十 : 更強大的安全性

透過持續強化產品線、優化開發環境,並嚴格把關產品安全性,ST致力於讓STM32系列產品成為客戶在各種應用場景中的最佳選擇,攜手合作夥伴加速物聯網時代的進程。



圖十一 :   STM32Cube框架為開發者提供全程設計支援
圖十一 : STM32Cube框架為開發者提供全程設計支援
相關文章
嵌入式系統的創新:RTOS與MCU的協同運作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邊緣AI應用發展 開啟嵌入式智慧新時代
STM32WBA系列推動物聯網發展 多協定無線連接成效率關鍵
STM32產品大躍進 意法半導體加速部署智慧物聯策略
221e:從AI驅動感測器模組Muse獲得的啟發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意法半導體協助松下自行車將AI導入電動自行車提升安全性
» 意法半導體NFC讀寫器晶片為消費和工業設備 提供嵌入式非接觸互動功能
» 英特爾展示首款全面整合光學I/O小晶片
» Ansys透過NVIDIA Omniverse實現3D-IC設計3D多物理視覺化
» TI首款GaN IPM問世 實現更小更具能源效率的高電壓馬達設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9.66.10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