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智慧生物感測器:從數據收集到個人化的健康洞察
 

【作者: 籃貫銘】   2025年06月11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2222】

近年來,人工智慧(AI),特別是機器學習(ML)和深度學習(DL)的整合,大大提升了生物感測器的能力。AI能夠處理生物感測器產生的大量複雜數據,實現即時分析並提供預測性洞察,AI與生物感測器的協同作用,對於推動個人化醫療和整體病患照護將有極大的助益。


從基礎生物感測器到整合AI的智慧生物感測器的演進,也是從預防性診斷與個人化健康智慧的典範轉移。隨著AI技術的導入,系統可以分析這些感測器的連續、複雜及多模態的數據,這種分析能力將生物感測器從單純的測量工具轉變為能夠識別微小模式、預測未來健康事件並促成個人化干預的智慧系統。


而在目前現代生活中,穿戴式裝置則是串接AI應用與智慧生物感測最重要的裝置,和最受歡迎的使用者介面。
...
...

使用者別 新聞閱讀限制 文章閱讀限制 出版品優惠
一般使用者 10則/每30天 0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VIP會員 無限制 25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相關文章
超越感知:感測如何驅動邊緣體驗
工廠與服務業的新勞力:機器人的真實應用現場
生物感測應用的關鍵元件與技術
生物感測市場:零組件供應商的新藍海
一美元的TinyML感測器開發板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工研院攜手AWS、日立獻策 創新週展出逾30項技術
» 德國館首度亮相台灣航太國防展 深化台德供應鏈合作
» 康佳特與NXP發表白皮書:邊緣AI視覺三年內採用率飆升至51%
» 資策會MIC:全球資料流通崛起 信任與治理決定AI未來
» 愛立信:B5G將走向AI融合、FWA普及與API經濟三大趨勢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9J5SKZJISTACUK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