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抦棄標準答案 獨立思考才是企業最大資產
安森美半導體大中華區應用工程部總監暨台灣區總經理陳茂田:

【作者: 王岫晨】   2004年11月04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809】

本刊總編輯黃俊義(以下簡稱黃):在眾多廠商與大量人力的投入之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台灣在歐美歷史悠久大廠與中國大陸後起新秀的圍剿之下,可說是腹背受敵。以您之見,台灣廠商與外商比較之下最需加強之處為何?


《圖一 安森美半導體大中華區應用工程部總監暨台灣區總經理陳茂田》
《圖一 安森美半導體大中華區應用工程部總監暨台灣區總經理陳茂田》

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大中華區應用工程部總監暨台灣區總經理陳茂田(以下簡稱陳):放眼台灣,如今國內廠商如design house最大的問題,並非IC設計,而是欠缺系統設計工程師,這也是台灣最弱的一環。所謂系統設計工程師就是當客戶提出他們所需要的IC構想之後,他們要能夠把客戶的想法書面化。一但書面化,每顆IC該具備的功能與規格就能明確化。而IC規格一決定之後,IC設計人員只要依照規格依樣畫葫蘆便可完成一顆IC。以電源控制IC為例,若表面溫度不能超過90℃,裡面的晶片功能也必須做某些程度的限制,才不至讓溫度過高,這就是規格。而這些規格的確定,可方便IC設計人員進行設計,並減少問題的發生。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便是欠缺此類可訂出IC規格的系統設計工程師。


在電子產品中,一個訊號進來,需經過很多晶片的處理與轉換,使用者才可以聽到或看到。而在處理與轉換的過程中都需要電力的提供,因此工程師必須確實了解每顆晶片所需的電壓大小,如此有兩個好處。第一,所定出來的規格不會產生問題,而不符合客戶使用需求。第二,設計者還有機會整合更多不同的功能。這些工作都是系統工程師需要做的,而台灣正好最欠缺系統工程師。


至於台灣為什麼欠缺系統工程師呢?因為台灣所有的系統都不是自行開發的,而是跟著日本、美國的腳步走。如此一來,我們便漸漸失去規劃系統的能力。而這些系統規劃能力的培養,則是需要深入了解國外廠商對於一個新系統開發的實際know how,否則將會非常吃力。這一點是我們亟需加強的。


以思考開啟系統研發大門

黃:如上所言,台灣廠商在系統設計一環的確欠缺實際研發經驗與機會。然而一樣是半導體產業,為什麼台灣廠商在這一範疇上卻明顯落後外商許多?是什麼樣的背景所導致的呢?


陳:台灣廠商開發IC,通常都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判斷哪一個系統銷售得好就跟進,第二階段則是依其規格進行重製。但此方法經常是困難重重,所製作出來的系統並不見得都能順利運作。這是因為系統重要的技術know how並不會寫在晶片上,而缺少這些重要訊息,也使得廠商重製的過程並不順利,或是做出功能不全的瑕疵品。


我從事行銷工作,在我的部門裡頭,有IC設計、系統設計、應用工程業務以及市場行銷。很多問題錯並不在IC設計上,而是在系統設計。好比蓋房子時需要畫藍圖,如果藍圖畫錯了或設計上出錯,所蓋出來的房子問題就一大堆。而蓋房子的人正是IC設計工程師,因為他是按照藍圖規格來做設計,因此若負責藍圖規劃的系統設計師出錯了,問題就會很大。系統設計正是台灣最需加強的重要環節。


研發過程只有“Why” 沒有標準答案

這種問題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國內沒有自行創造新系統的機會與能力。台灣缺乏自身品牌,因此經常是把別人設計好的系統重製,然後生產。第二是教育制度。我們的教育經常要學生找出唯一的標準答案,不要思考太多,如此的教育結構衍生了不少問題。例如我常問,台灣的電壓為什麼是110V,而不是像日本的100V或大陸的220V呢?很多的為什麼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就像被淹沒了一樣消聲匿跡,沒有人再去過問。其實工程師在研發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去想為什麼並追根究底。但是台灣教育制度已把人的思考變得僵化。教育問題在短時間內沒辦法解決,但至少系統設計這部份是可以被訓練的。


擁有獨立思考能力 成功才能理直氣壯

人才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我最重視的,我希望員工不會只跟著別人的腳印往前走,不會只順著別人闢好的道路往前進。我要他們會思考、會問為什麼、有自己的想法並從各個面向去找出答案,而不是千篇一律照著標準答案回答問題。因此不管新進人員或者資深員工,我都非常積極培養他們思考創造的能力。


另一個讓半導體廠及國內廠商不放心的問題就是,很多廠商都習慣抄襲(COPY),而這些產品,價格雖一樣,效能卻大大不同,常常在實際運作時不會動。以Intel的單晶片微控制器8051為例,由於其專利已到期,因此台灣很多廠商也按照Intel的方法依樣畫葫蘆開始做8051。但運作時發現某些情形下這種晶片不能使用。歸咎原因就是因為這些系統工程師沒有去了解Intel8051真正的精神所在。其規格上說明輸出電流為20mA,但這些工程師照樣設計之後,在某種情形下卻無法使用,在了解原因後,發現8051實際設計的輸出安培數是40mA,但規格上卻只寫20mA,因為某些特殊狀況下,例如溫度很低或者環境變得很複雜的時候,他還有能力可以輸出至少20mA的電流,因此其所考慮的是這些特殊的狀況。當系統工程師進行測試的時候,並不會去考量這些複雜的情況,因此20mA的設計是足夠的,但當有特殊狀況產生時,輸出電流偏低就會造成系統無法運作。


也因此系統工程師必須去了解最壞的狀況,會在什麼條件之下產生,又該如何解決。但顯然我們的系統工程師卻沒有深入了解這部分,結果生產出有瑕疵的IC,這就是系統工程師的問題。


我舉國內廠商華碩為例,華碩生產主機板和NB,但他們卻沒有能力去創造新的系統。因為這些系統規格已經被Dell或Intel等大廠規定死了,所以他只能按照這系統的需求來尋找他需要的零件,卻無法跳脫這個範疇。因此對華碩這些廠家而言,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兩個。第一是品質要穩定。因為無法跳脫這個系統的框架,因此他必須選擇穩定的系統。第二,必須能滿足不同量產的需求。電腦產品有時候產量很大,有時產量很小。當量很大的時候生產線要能擴充的很快,而量小的時候生產線要能縮減,否則會造成庫存問題。因此在找零件供應商時,需考慮品質與量產能力的問題。其結果是規模越大的廠商越具優勢。


累積實力培養系統開發能力

黃:當初安森美會選擇在上海成立設計中心是基於怎樣的考量?對於台灣市場,貴公司又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陳:每一個國家的市場條件均不一樣。當初選擇在大陸成立設計中心,主要原因除了有提供優惠之外,大陸這個市場區塊往後的潛力蠻大的。這是單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但安森美並未因此犧牲台灣市場,台灣另有其優點。安森美現已有應用工程部門,而由於台灣的市場需求,安森美也需要系統應用工程師,現在已開始積極徵才,往後將開發台灣自身所需的產品規格。以往規格都是外國人所制定,現在我們要開始轉移至本地自行開發。因為設計這個層次,需要一步一步累積實力,所以只有具備系統應用工程的能力之後,才有機會往下一個階段發展。目前安森美在台灣是從系統設計開始起步,按照自己的步調一步一步往前走。


黃:在強敵環伺的半導體產業,安森美如何利用大環境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陳:目前有能力能夠開發新系統的廠商在台灣還是看不到。如前所述這是我們環境的問題使然。以安森美來說,目前還是需要跟Dell或Intel這些大廠合作,因為電源產品要獨立成一個系統是有困難的,必須附加在另外一個系統或產品上。因此安森美還是需要與這些大廠一起合作。當這些廠商在做大型系統開發的時候,會希望我們根據他們概念去開發小系統。現在我們在台灣市場的部份系統應用部門已開始運作,將來還會有更多的部門參與。另外,我們的產品裡頭,很多已經內建溫度保護IC,如此更可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高度整合是生存關鍵

黃:您在半導體業的資歷已經超過30年,歷經此產業的風雨和興衰,以您之見,台灣半導體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為何?


陳:半導體產業的關鍵點,在於把眾多的功能整合進一顆單純的IC之中,換句話說就是高度整合。從系統的角度來看,高度整合將是趨勢,SoC就是整合的一種。但困難點在於的電源的整合。因為電源的轉換會導致能量的損耗產生熱能,而熱能會影響IC的運作,所以必須分開。


因此半導體業將來的趨勢,一是高度整合,二是與design house結合。


台灣的電子產業包括電子產品與半導體業。電子產品因為勞力的問題,會漸漸將生產線外移,但是營運和設計還是會保留在國內。較令人擔心的是半導體業,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崛起之後,會影響到台灣。因此半導體業將來必須跟design house結合,這個現象現在已經很常見了。如果不結合,客戶源的方面會有問題,因此在台灣半導體業若要長期存活,跟design house結合是必然的趨勢。


此外,電子產品應該要做垂直性的整合,從晶圓廠開始,再與design house做結盟。由於design house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因此必須與電子業結合,這樣的垂直整合才有更多機會。(整理\王岫晨;攝影\振漢)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史丹佛教育科技峰會聚焦AI時代的學習體驗
» 土耳其推出首台自製量子電腦 邁入量子運算國家行列
» COP29聚焦早期預警系統 數位科技成關鍵
» MIPS:RISC-V具備開放性與靈活性 滿足ADAS運算高度需求
» 應材於新加坡舉行節能運算高峰會 推廣先進封裝創新合作模式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63.13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