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評「Dell下市」對台灣PC產業之影響
Dell為何想私有化?

【作者: MIC】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5190】

在2013年1月15日即有新聞媒體揭露Dell因面對PC銷售衰退,難以突破困境,正與私募基金銀湖(Silver Lake Partners)和TPG洽談收購計畫,若成定局,Dell將由股票上市企業變為一私有化公司。


在1月22日經由彭博資訊報導,戴爾和私募基金銀湖的融資併購談判已接近拍板,且微軟有意投資約20億美元,最快本周(13/01/25)就會宣布。


時間經過2週之後,Dell公司正式發出新聞稿宣布公司決定下市,將由戴爾創辦人麥克.戴爾(Michael Dell)及銀湖 (Silver Lake)私募基金,以每股13.65美元買回股票,總金額高達244億美元。



圖一 : 戴爾創辦人Michael Dell決心讓公司私有化,其背後是什麼算盤?(圖片來源:法新社)
圖一 : 戴爾創辦人Michael Dell決心讓公司私有化,其背後是什麼算盤?(圖片來源:法新社)

Dell私有化為了加快決策?

根據Dell官方說法,Dell公司欲私有化之考量因素為「當Dell成為一私有企業時,在持續執行公司長期策略與替我們的客戶提供一聚焦且最佳解決方案時,我們可以立即回饋給我們的股東」。


意即當Dell完成私有化並成功下市,可減少每季需公開資訊揭露的壓力,此外也因為無須受到多數股東的關注,有助加速重振業績成長與應付市場競爭,且未來公司決策可更為統一與迅速。


但離開資本市場,Dell卻也必須面對另一潛在風險,因Dell目前手上現金仍多,但長期而言,若Dell後續將壯大其雲端服務事業版圖,可能會喪失資本市場的籌資管道,相對不利Dell過往以併購方式而增加之軟體、服務事業版圖的操作模式。


微軟為何投資Dell?

在此一事件中,令人感到比較好奇的是微軟也成為出資的股東之一(20億美元)。對於兩者彼此之考量因素,分析如下,對Dell而言,接受微軟之投資,Dell可能獲得之好處有三:首先最為直接之因素為Dell希望可儘速完成私有化之佈局;其二則是希望與微軟合作後可以間接間接擴大Dell經營軟體、服務事業版圖之範疇;最後則是希望可以多獲得微軟於OS開發資源支持,但發生機率較低。


至於在微軟部分,主要因素有如下幾點:


1. 強化終端產品通路佈局

微軟雖有自建通路,但規模數量與能見度皆低,相較於其他PC品牌廠商,對終端消費者而言並無法提供足夠且即時的服務。然Dell同時具有傳統通路與直銷體系,可提供支援角色。


2. 厚實雲端平台運算能量

Dell具有從伺服器硬體、資料儲存、到資料中心的產品佈局,可協助微軟建構更為完整的雲端平台運算能量。


3. 熟悉企業用戶市場需求

觀察Dell的主要營收來源與競爭優勢,還是以企業用戶市場為主,且在陸續完成併購案之後,已成為一家同時具有硬體、軟體、服務等整體解決方案公司。而微軟投資後,希望可利用Dell於企業用戶市場所累積的能量與客戶基礎,推出更符合企業用戶需求的產品。


4. 抵擋對手進入企業市場

Apple與Google分別藉由iOS+iPad與Android在消費市場的高滲透率,掀起一股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趨勢,提高Apple與Google進入企業市場的成功率。若微軟對企業市場不採取積極的防守策略,其市佔率恐有逐漸流失。


此外,過往微軟即有投資其他高科技公司的案例,但其影響性恐不及這次投資Dell為大,因微軟在2012年底即有因為推出自有品牌平板產品,已引起部分品牌廠商之不同看法,若此次又投資Dell,恐會衝擊與其他品牌廠商的合作關係。



圖二 : 微軟因推出Surface引起品牌廠商緊張關係,如今又投資Dell,恐會帶來另一番衝擊。(圖片來源:Dell)
圖二 : 微軟因推出Surface引起品牌廠商緊張關係,如今又投資Dell,恐會帶來另一番衝擊。(圖片來源:Dell)

Dell與微軟後續合作模式分析

關於Dell與微軟在後續如何合作,利用「Dell下市後是否會拆分PC硬體事業」、「微軟是否會涉入Dell PC事業決策」與「微軟是否會擴增硬體產品研發資源」等三項變數,提出四項情境分析,分述如下。


情境一:Dell持續維持既有業務,微軟僅為純投資股東,不涉入Dell未來決策

影響分析:Dell持續維持既有業務,微軟僅為純投資股東,不涉入Dell未來決策。


情境二: Dell完成私有化,並拆分PC業務,微軟僅為純投資股東,不涉入Dell未來決策

影響分析:影響性如何需視Dell如何處置PC部門,然短期可望維持現有運作機制。對微軟而言,在前文分析中,可以觀察到微軟可望藉由Dell於PC硬體市場之優勢,彌補其不足之處,提高微軟的投資報酬率,對台灣PC產業影響性為中等。整體發生機率為中等。


情境三:Dell完成私有化,並拆分PC業務,讓微軟進入PC業務決策體系,不擴增硬體產品研發資源

影響分析:對微軟而言,可直接槓桿Dell於PC硬體市場之優勢,所能獲取之投資報酬率相對也提高,但為避免與PC OEM客戶發生衝突,而不擴增對PC硬體產品的研發資源,對台灣PC產業影響度雖提高,但與台灣PC產業仍可望維持現有運作關係。整體發生機率為中高。


情境四:Dell完成私有化,並拆分PC業務,讓微軟進入PC業務決策體系,擴增硬體產品研發資源影響分析

影響分析:對台灣PC產業影響最高,對微軟而言,除可直接槓桿Dell於PC硬體市場之優勢,且為佈局次世代PC硬體產品發展方向,進而擴增對PC硬體產品的研發資源,對台灣PC產業影響度最高。整體發生機率為中等。


對台灣PC產業之影響分析

對品牌廠商來說,MIC認為短期仍可與微軟維持高度合作關係。因微軟作業系統市佔率高,且Windows 8為近兩年PC市場成長主要動能,品牌廠商仍需與微軟維持合作關係;且根據以往微軟投資其他高科技公司經驗觀察,微軟僅為純投資者角色,並無涉入公司經營,出現獨厚一家客戶之可能性為低。


不過,隨著智慧型行動裝置與Tablet的快速發展,不論是晶片業者、作業系統業者、終端產品設計與銷售業者,皆在思索下一波產品發展方向,多元產品設計組合將取代過往「Wintel」獨大之狀況,品牌廠商嘗試發展多樣化產品,將為一趨勢。因此中長期來看,品牌廠商將無法避免與微軟有競合關係出現。


至於台灣ODM與零組件業者,短期而言,因Dell與台灣供應鏈維持高度合作關係,且微軟於終端產品硬體研發資源投入較少,與台灣供應鏈之合作關係高,影響不大。


中長期而言,若微軟進入Dell PC事業決策體系,並擴增終端產品研發資源,將可能衝擊現有合作模式,訂單類型從ODM層級滑落至OEM層級,而可能影響台灣ODM廠商之獲利狀況。


(作者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魏傳虔)


相關文章
以生成式AI防禦網路安全 簡化零信任落地
生成式AI與PC革新
AI開掛 邊緣運算智能升級
2018年新趨勢:邁向人機合作新時代
台灣電子業進入轉型潮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工研院秀全球最靈敏振動感測晶片 可測10奈米以下振動量
» 安立知以全方位無線通訊方案引領探索6G時代
» 再生能源成長創新高 但發展程度並不平均
» 意法半導體突破20奈米技術屏障 提升新一代微控制器成本競爭力
» Pure Storage攜手NVIDIA加快企業AI導入 以滿足日益成長的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44.199.212.25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