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科技始终来自人性』,创新如果与生活脉络无所链接,除了对生活无所帮助,也等于扼杀了人对于科技创新的信任,反将其拒之门外。所谓生活脉络,是由不断重复,被视为习惯或理所当然的各种活动组成其中潜藏的规则和结构,导引或限制人们的行为与思考方式。

台湾应建立分析脉络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
台湾应建立分析脉络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

这些来自历史、社会、文化的生活脉络,是一种约定俗成或日积月累的想法或习惯。若能这些脉络加以厘清,以脉络中的问题和需求为基础,舒缓或解决其困扰或痛苦,就能找到创新和商机的来源。而好的科技创新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生活点滴洞察使用情境的应用。

举例而言,最近许多人喜欢在假日骑自行车,也喜欢以拍照、撰写网志的方式来记录回忆。不过当骑乘自行车时,每次拍照都必须驻足停车,加上除了拍照外,真正的乐趣乃在于骑车本身,也希望将路线轨迹完整记录下来。日本CATEYE公司因此开发出一款名为INOU的自行车行车纪录器,内建数字相机,可自行按下快门摄影或定时拍摄路线上的风景照,同时内建GPS定位功能纪录路线,还可防震。像这类科技产品的创新,已从过去着眼于功能面升级,转变为使用情境需求的满足。

随着网络普及、手持装置普及和社群兴起,也让生活脉络与科技创新之间产生了新一层的关系。亦即,人们习惯与ICT互动后产生了新的生活脉络。例如一开始用智能型手机自拍、打卡、上传Facebook的动作原本出自好玩新奇,渐渐地却成为了一种制约。

然而,也因为这类生活脉络的出现,让科技有了更多发挥创新的空间。用手机摇控家电开关、用电子书包上课写作业、用社群网站找到失联同学,都逐渐成为现在的生活写照。

近来台湾的景气和薪资等问题都令人感到不安和忧心,各界都在设法创新,以带动未来的经济成长。从符合生活脉络之科技创新角度,政府应可由下列三点思考配套措施:首先,应鼓励企业发展符合需求之合宜科技,并搭配适合的商业模式,促进跨领域企业组合,为客户创造价值。

其次,鼓励科技创新、科技研发与智财权于研发前即进行商用化评估,并以科学化、体系化的方式,对用户的生活脉络及其需求进行分析,发掘产业界或用户未察觉的潜在需求,促使成果转换成具商业价值的产品;最后,应分析台湾以生活脉络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案例,在扩散成功经验或引诫失败经验的同时,建立分析脉络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

(作者詹文男为资策会MIC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