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挾帶暴雨重創南台灣,天地無情讓災民流離失所,生命財產損失難以計數。這次百年難得一見的風災不僅暴露了政府體制及領導決策者的顢頇與軟弱,同時也揭露了我們平日引以為傲的科技實力,沒有即時應用在各項基礎建設中,關鍵時刻幾乎毫無用武之地甚至付之闕如,反而加重使得人民飽受災害摧殘的威脅和折磨。
BigPic:600x399 |
風災過後最令輿論詬病的,便是中央防災指揮系統和災害應變中心未能有效發揮應有的功能,幾乎形同虛設,遑論提供即時且完備的災情救援訊息。民間的災情網路中心網站反而適切地發揮了Web 2.0的精神,在風災最為關鍵的72小時期間發揮關鍵作用。台灣人民納稅提供政府預算編列通過架構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及其平台,在相關軟體服務上並未發揮應有功效,也未能成為網路災情資訊交流和提供即時災區通訊訊息互動的核心樞紐。政府部門沒有積極整合自身研究機構在資通訊平台、遠端監控、無線感測、有線和無線通訊架構等研發成果來充實相關機能,反而讓災害應變中心淪為中央大員故作深思憂慮表情的舞台,行政首長甚至還表示應藉由電子媒體傳遞災區資訊。政府未能善用防災科技平台動員相關人物力救災並錯失黃金救援時刻,實有徹底檢討之必要。
此外,莫拉克風災造成南台灣上百座橋樑被暴漲凶猛的溪水及土石流毀損沖斷,更導致無辜民眾未能及時接受警示而掉入湍急的溪流中。且不論備受質疑的橋樑施工品質有無偷工減料以及橋樑主管單位權責混淆不清的事實,橋樑建設本應具備警示功能的無線感測網路系統(WSN),並該立法強制規範徹底落實。政府部門半官方的研究機構都有持續開發WSN系統結合無線通訊的應用,並且已將部分技術轉移給相關民間業者應用,而橋樑建設以及山坡土石流安全檢測正是WSN可以大展身手的領域。但政府交通部門並沒有藉由法令規範、預算編列和行政命令程序,去落實WSN技術應用以維護民眾交通安全,不禁令人嘆息。
再者,我們引以自豪的無線通訊網路實力,也沒有藉此有效協助災區通訊聯絡的品質和效率。衛星電話放在災區里長辦公室內,其實跟裝飾品無異;民間恢復手機通話的效率也有待加強;廠商未能提供更多的行動通訊連線設備,以便深入災區發揮效用;業者的LED照明設備也應全面地被動員出來支援替代災區夜間照明所需。台灣的科技實力在這時有無成為災區的堅強後盾,人民心中自然各有一把尺。
我們常聽到「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究竟是人性的現實才能帶動落實科技成果,還是進步的科技終究是為了照顧人民福祉,這之間往往充滿灰色地帶。此次風災我們可能看不到科技進步應該帶來的福祉,人性的光輝卻在直接的互助合作和情感扶持中徹底被彰顯出來。科技究竟與哪種人性有關,或許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檢驗中方可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