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产学研医合作开发世界首创快速准确「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晶片」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3564】

矽基分子电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国家实验研究院、台湾仪器科技研究中心与高雄荣民总医院合作,开发世界首创「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晶片」,可在20分钟内快速且准确的检测,体内病毒含量极低的感染初期或无症状COVID-19患者。

/news/2022/01/25/1557575940S.jpg

此项产品透过科技部创新科技防疫场域验证计画补助,在高雄荣民总医院完成临床验证142例,於2021年底取得我国卫福部食药署紧急使用授权(TFDA / EUA),预计2022年2月上市销售,目前计画申请美国及日本的EUA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统计资料显示,COVID-19最新变异株Omicron已经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确诊病例每1至3天就攀升一倍,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全球已有超过3.1亿人确诊,超过551万人死亡。

面对新变种病毒不断出现,加强快速检测能力以预防病毒扩散,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有抗原快筛、抗体快筛及核酸检测(PCR)三种,其中前两种方法虽然能在15分钟後即知道结果,但抗原快筛容易产生伪阳、伪阴性,抗体快筛在感染後期才能验出,且也有伪阴性可能;相较之下,PCR检测可量化Ct值,准确度更高,但至少需要90分钟以上才能知道结果,加上操作繁琐,因此普及度不高。

矽基分子运用中央研究院物理所量子电子元件实验室团队先期开发的生物矽基场效电晶体(Bio-FET)平台,结合矽基分子自行开发的新世代检测技术与制程,已先後取得台湾及美国专利。

在产品化的过程,由国研院仪科中心协助进行安规验证;最後在科技部创新科技防疫场域验证计画支持下,由高雄荣总完成前期实验及临床验证142例分析,终於使高灵敏度且高准确度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晶片」,於去年底取得紧急使用授权。

高雄荣总陈??生??院长指出:「该系统经新冠病毒核酸临床检测结果,敏感性96.8%,特异性95.1%,且Ct值35以下的检体,阳性一致率为100%;换言之,核酸不需经过扩增,病毒量很低还在潜伏期时,就可以检测出来,这对防疫检测有很大帮助,希??该系统可以为早期快速检测能量一起努力。」

矽基分子董事长林铭洲与执行长褚家容,皆叁与了中研院物理所量子电子元件实验室,於1997年就开始进行的矽基场效电晶体相关研究,後来於2014年在科技部创新创业激励计画支持下成立新创公司,自中研院技转,开始致力於商品化并稳定量产。

「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晶片」拥有核酸检测准确度高的优点,兼具不需经过核酸放大的超高灵敏度,因此得以大幅缩减现行核酸检测所需时间,能使感染初期或是无症状患者,透过唾液、鼻咽拭子或咽喉擦拭液检测,即可在20分钟内测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准确率达9成5以上,可让病人及早隔离或治疗,避免社区感染。

仪科中心除了积极辅导新创公司一次解决技术、验证、法规、临床的关卡外,此次更协助新创公司投入防疫行列,团结抗疫,解决实务领域防疫需求,共同加速科技防疫产品实现,也让各界见证到国产新医材的重大突破。

生医与资通讯向来是台湾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此次因应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国内对於提升防疫能量有迫切需求,透过产学研医通力合作,最终才得以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创「快速加准确」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利器,期能为国内防疫工作增添更有力的生力军。

關鍵字: 新冠病毒  国家实验研究院 
相关新闻
全球首款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晶片取得紧急使用授权
台湾人工智慧学校高雄开学培育南部AI人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福卫七号蓄势待发总统亲临授证
国家实验研究院与宏??合作意向书签署仪式
第十届「国研杯i-ONE仪器科技创新奖」 清华大学与新竹高工夺得首奖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 光通讯成长态势明确 讯号完整性一测定江山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韧体开发套件 : MCC Melody简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O2KI1RMSTACUKA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