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联华林德引领发展台湾氢能解决方案 实现净零碳排放承诺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2542】

联华林德即将引进领导全球的氢能源技术,在南台湾树谷工业园区设立首座示范加氢站,更积极部署氢能卡车於2023年前引进台湾,联华林德率先投入氢能国家队,实现「净零碳排」承诺,以氢气制程排碳量业界最低的专业技术,为台湾与地球永续环境努力。

全台最大气体商「联华林德」即将在台引进加氢站,图中加氢站为位於德国下施莱斯海姆站镇的林德加氢站
全台最大气体商「联华林德」即将在台引进加氢站,图中加氢站为位於德国下施莱斯海姆站镇的林德加氢站

针对台湾的净零碳排放革新,联华林德将在南台湾树谷工业园区的厂区为零碳排氢燃料电池车辆提供氢气。柴油是目前台湾重型车辆市场的主要燃料,占总碳排放12至15%,无疑地氢能将迅速成为重型运输车辆市场的零碳排放替代品。

国际多达127国宣示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包括技术先进的美英日韩等国都投入以氢气为能源的各项研发,以氢燃料电池带动的运输绿色革命正在发生。

看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净零碳排放的前景,联华林德母公司,联华神通集团2022年2月下旬携手全球氢气燃料电池商用车的领先供应商Hyzon Motors Inc.,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专为台湾市场共同开发氢燃料电池商用车,2023年首批氢能卡车将抵台。

联华神通集团的市场经验,与美国公司Hyzon技术结合,强强联手共创双赢新局,再加上台湾相关单位支持,双方合作将包括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量身制造、以及後勤营运管理等,为氢气运输产业链的每个阶段创造独有的价值。

因应氢能源车即将在台上路,联华林德同步宣布将携手其合资夥伴林德集团的氢能源技术,在台南树谷设置第一座示范加氢站,提供压力350~700bar车辆灌充用氢气,并提供政府及相关单位测试。

为提供高效且安全的加氢技术,联华林德从生产、规画设计、建造到维护整并成为一条龙服务模式,启用後将成为台湾高性能的加氢服务典范,预计於2023年中完成安装并运行。

联华林德夥伴林德集团为全球最大工业气体集团,於全球布建了逾200座加氢站、80座低碳氢电解厂,在加氢站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各方面独步全球。未来引进设置的加氢站将提供不同容量、压力需求的配置系列,支持气体或液体不同的供应模式,适应各种氢燃料电池车辆的能源需求。

响应国家净零碳排放政策,无论是能源、产业、生活、社会等四大转型,以及科技研发、气候法制两大治理基础下,联华林德期许成为2050净零碳排放转型愿景的领头羊。联华林德一本初心,秉持「诚朴勤慎」原则,创业以来即自我要求为台湾最环保、最安全的气体制造商。

联华气体总经理唐静洲先生表示:「身为世界上最具经验的气体供应商,我们对引领发展台湾氢能解决方案备感兴奋,我们早已深切了解氢能将成为洁净能源的选项,并为台湾减碳目标提供重大贡献。发展氢能成为未来台湾运输业零碳排放的高效能燃料,必能让台湾的环境获益良多。我们也期待随着需求的持续成长,在台湾建置更多的加氢站。」

由於现今台湾的发电能源结构,水电解制氢法无法真正减碳,因此联华林德的减碳策略以全力发展更高效率、更环保的氢气制程,使用「碳捕捉、再利用及储存(Carbon Capture, Utilit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捕捉高达70%以上的二氧化碳,经过压缩冷凝处理加以储存,真正落实减碳。

關鍵字: 氢能  联华林德 
相关新闻
金属中心串联国际推动氢能输储管线模组化技术
博世汉诺威工业展出永续解决方案 聚焦工厂自动化、氢能和AI领域
工研院投入氢气计量监测技术 打造氢能安全创新平台
联华林德在台取得ISO国际氢能认证 支援氢能移动与能源发电
格斯科技研发电动车负极材料新突破 为接轨锂电池国际供应链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 光通讯成长态势明确 讯号完整性一测定江山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韧体开发套件 : MCC Melody简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O4PLR80STACUK5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