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科技越来越瞬息万变,在各家大厂不断推出新产品、各家企业不断研发新科技之时,想要在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唯有不断的创新。而台湾在这一波诡谲变化中如何掌握创新原则?
|
史丹佛研究院副总裁Stephen J. Ciesinski |
日前,网络流传一段影片,当中阿里巴巴CEO马云直言道:「「我说台湾没希望了,假如7、80岁的人还在创新。」台湾是否真如马云所说没有希望了?为此国研院举办了「国研院创新周」(NARLabs Innovation Week)系列活动,并邀请史丹佛研究院(SRI International)副总裁Stephen J. Ciesinski传授创新法则。
SRI International是现今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创新推手,包括我们每天使用的鼠标、因特网、GPS等,SRI在研发过程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Stephen指出,创新其实不难,但也不完全取决于金钱投入的多寡。尽管台湾在研发资金的投入上不比美国、中国等,但Stephen举例,苹果、GE、P&G等大厂在投入在研发上的费用其实并不比Google、微软、IBM多,由此可知研发经费并不等同于创新。
在研发经费不是问题的情况下,就台湾而言,台湾优势在于有制造能力,且教育素质也高。然而,Stephen认为,RD人才外流严重,且现有的研发人口结构也不够多元化,缺少来自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甚至不同思考逻辑的激荡,是台湾目前面临的两大挑战,也使得台湾在创新研发上落后于人。
此外,虽各家企业不断喊着创新、不做me too的口号,但事实上,台湾研发大学在全球的排名却不断退后,Stephen指出,原因在于和产业链接不够,虽学术研究达到创新目的,但缺少与产业的链接和沟通,研究没办法符合产业需求,研发出来的产品也难以商品化,这也是台湾学术界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