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詐騙、假訊息等問題層出不窮,導致大眾對網路資訊的信任度降低,網路安全與信任議題日漸受到重視。台灣數位信任協會日前舉辦首屆數位信任論壇,聚焦數據治理、企業商譽保護及數位信任永續指標等議題,探討如何建立可信賴的數位環境,促進產業發展。
|
首屆數位信任論壇聚焦數據治理、企業商譽保護及數位信任永續指標等議題探討如何建立可信賴的數位環境。圖二為南臺科大輿情政策中心主任羅承宗指出企業應積極運用新科技、強化內控,共同打造安全的網路環境。 |
此論壇由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任委員、台灣數位信任協會理事長詹婷怡,在專題演講中首度提出數位信任的定義、架構及數位信任產業地圖的規劃草案。詹婷怡強調,公私協力是推動數位信任的關鍵力量,透過產業地圖,產官學界可以更有效地協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安全、可靠的數位環境。
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表示,數發部近期推動「強化網路廣告平台業者實名認證」,以提高廣告溯源性和可信度。同時運用AI大數據分析技術,開發「詐騙樣態分析」防詐工具,從技術面建立網路信任。此外,數發部積極建立公私協力對話的管道,期待能透過數位信任協會推動相關倡議,共同打造一個可信賴的數位環境,從法規和實務面共同討論數位信任措施。
南臺科大輿情政策中心主任羅承宗特聘教授從政策觀點看數位信任與企業商譽保護責任,他指出多年的研究重點為網路上的「數位不信任現象」,唯有搞清楚現今社會數位不信任的病理狀況,才能知道怎麼規劃治療方針。羅承宗認為,今日是高度資訊時代,同時也是高度詐騙時代,數位不信任時代。企業為了在惡劣網路狀況下繼續永續經營事業,應該要積極運用最新技術與強化內控,舒緩數位不信任因素。
此論壇也針對商譽保護在防範詐騙、提升品牌價值中的關鍵角色,深入探討偽冒風險對於企業商譽帶來的挑戰,並指出企業商譽保護責任已被列入ESG的一環,除了要對消費者負責,也需推動品牌信任與商業成長。與會者就設立「數位信任永續指標」現場交流,期望為台灣的數位經濟生態系奠定更穩健的基石。現場與談人分享見解,指出透過導入技術、推廣防詐教育,為推動數位信任與永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