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在近期演說中,指出人工智慧(AI)正在構成對“人類尊嚴、正義與勞動權”的重大挑戰,呼籲全球加速制定 AI 倫理與監管機制。
他表示:“面對另一場工業革命——AI 革命,教會必須運用其悠久的社會教義,迅速回應這場技術衝擊” 。
報告指出,到 2050 年,AI 可能影響高達 80% 的全球工作機會,部分評估如麥肯錫甚至預測 2040 年將波及 50–60% 職缺。教宗特別關切這種快速變革可能造成的不平等與失業衝擊,並指出技術進步若缺乏倫理監管,有可能重新製造「Gilded Age」式的社會不平衡現象 。
此外,他也憂慮 AI 對青少年認知與精神發展的負面衝擊,警示大數據與資訊泛濫可能扭曲智慧與信念的形成 。
為因應這股浪潮,梵蒂岡已主辦 AI 倫理高峰會,邀請包括 IBM、Palantir、Anthropic、Cohere 等科技公司代表出席,且安排與 Microsoft、Google 頂級主管舉行幕後對話 。
這些討論聚焦 AI 倫理設計、監管框架與全球治理制度,延續 2020 年推出的《羅馬 AI 倫理倡議》(Rome Call for AI Ethics)精神;教宗 Leo 更進一步主張需建立具有約束力的 國際性 AI 條約,拒絕僅由企業自行制定規範的方式 。
教宗強調,AI 技術應服務於「為人類利益而設計」,不應成為替代人類思維與角色的工具。他引用自然法觀點指出,必須堅守那些超越個人或企業利益的普世價值,以保護人類的自由、意志與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