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4458
(您查閱第 6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2025年台北國際食品加工機械展 與 臺灣國際生技製藥設備展 (2025.06.25)
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 (FOOD TAIPEI MEGA SHOWS)匯集「台北國際食品展 (FOOD TAIPEI)」、「台北國際食品加工機械展 (FOODTECH TAIPEI)」、「臺灣國際生技製藥設備展 (BIO/PHARMATECH TAIWAN)」、「台北國際包裝工業展 (TAIPEI PACK)」及「臺灣國際飯店暨餐飲設備用品展 (TAIWAN HORECA)」,5展同期於南港展覽1、2館展出
中小企業延續投資台灣 擴大智慧製造場域 (2025.02.14)
延續全球供應鏈重組布局,依投資台灣事務所今(14)日再宣佈通過蓋亞汽車、集財實業、國聯機械等6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台灣。據統計至今政府推出「投資台灣3大方案」已吸引1,658家企業,超過2兆5,122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6萬179個本國就業機會
光場顯示:徹底解決AR/VR的視覺疲勞 (2025.02.13)
本次講座以「光場顯示技術」為主題,邀請到台灣大學電機系與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宏銘,深入淺出地介紹光場顯示技術的原理、應用和未來展望。
海空結盟深耕國造 漢翔與船舶中心攜手爭商機 (2025.02.12)
目前深耕航空與飛行事業的漢翔公司,以及致力造船與海洋工程的船舶中心,今(12)日宣佈由漢翔總經理馬萬鈞與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攜手為「海空結盟」掀開扉頁
工研院AI機器人再突破 實現半導體、風電厚板焊接自動化 (2025.02.12)
基於現今「產業AI化」已是全球趨勢,由工研院今(12)日宣佈所開發的全國首創3D智能焊接AI機器人,已突破傳統自動化焊接設備在厚度2cm以上厚板應用,須仰賴人工的限制,並已導入生產線驗證
日本科學家成功開發電子皮膚 可應用於機器人和義肢發展 (2025.02.11)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電子皮膚,具備自我修復功能,並能保持感測能力。這項技術的突破,為機器人和義肢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該研究團隊利用人體皮膚細胞,培養出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皮膚組織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創建人本淨零永續商業模式 (2025.02.11)
經歷2018年美中、俄烏等各種戰火波及,雖讓曾在2011年起引領工業4.0浪潮的德國仍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但全球卻也在疫情期間迎接數位轉型浪潮、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後,形塑工業5.0趨勢,並可望因2023年Gen AI問世後加速實現
高功率元件的創新封裝與熱管理技術 (2025.02.10)
隨著高密度封裝和熱管理技術的進步,我們將看到更高效、更可靠的高功率元件應用於各不同產業,推動技術的持續演進。在這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持續的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將成為決勝關鍵
高功率元件加速驅動電氣化未來:產業趨勢與挑戰 (2025.02.10)
高功率元件將成為實現全球電氣化未來的重要推動力。 產業需共同應對供應鏈挑戰、降低成本並提升技術創新速度。 最終助力實現更高效、更環保的全球能源管理體系
受川普2.0新政間接影響 機械業估2025年產值續增5~10% (2025.02.10)
雖然受到傳統淡季與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但依財政部最新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初步值,可用來評估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經濟最新情勢。其中機械業2025年1月出口22.84億美元,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7%
泓格iSN-811C-MTCP紅外線感測模組 從溫度掌握工業製造的安全與先機 (2025.02.10)
面對設備過熱、故障停機及維護成本高漲等挑戰,泓格推出iSN-811C-MTCP非接觸式溫度量測模組。該模組具備多樣溫度像素與溫度門檻值偵測功能,能監測物體表面溫度分布,並融合熱成像與現場影像,助力工業場域設備巡查、數據分析與異常檢測,提升生產安全及品質
德國經濟連2年衰退 大廠放眼AI與數位服務促成長 (2025.02.04)
回顧自2013年德國掀起的工業4.0浪潮,卻因為先後遭遇2018年美中貿易戰,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2019~2021年的COVID-19疫情、供應鏈瓶頸,與俄烏戰火爆發,皆導致當地經濟陷入寒冬
仿效樹根 結構 中國交大研發新型電子電路印刷技術 (2025.02.02)
中國西安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了一項共形電子學的重大突破,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機械和熱耐用性方面的挑戰。他們新開發的「模板約束增材」(Template-Constrained Additive,TCA)印刷技術,仿效樹根的強韌結構,有望顯著改善柔性電路的製造
韓國研發磁性積層製造技術 打造高性能馬達 (2025.01.23)
韓國機械與材料研究所 (KIMM)近期 宣布,成功開發磁性積層製造技術,無需模具即可生產高性能馬達,為馬達製造領域帶來革新。 該技術已應用於製造軸向磁通馬達,這種馬達特別適用於機器人、電動汽車 (EV) 和移動解決方案等需要在有限空間內產生高扭矩和輸出的應用
荷蘭啟動HyPRO計畫 聚焦綠氫生產技術突破 (2025.01.21)
綠氫被視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荷蘭Groenvermogen NL計畫斥資8.38億歐元,啟動HyPRO計畫,集結產官學研力量,目標發展突破性的綠氫生產技術。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e)也積極參與其中,將著重於電解槽效能提升和可變電力供應的整合
超微型化仿生觸覺電子元件促進智慧皮膚更敏銳 (2025.01.21)
讓未來機器人在接觸時產生類似人類的敏銳反應機制找到了! 由國立中興大學生醫工程所林淑萍教授與物理所林彥甫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以二維材料為基礎加以模仿人類觸覺機械受器的人工裝置,被稱為人工默克爾盤(Artificial Merkel Discs)
MIT研發機器蜂 有望實現人工授粉 (2025.01.19)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日前發布一個新研究成果,展示已成功創造出機器蜂,可以像真正的蜜蜂一樣有效地進行授粉,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表現更佳。 MIT指出,機器蜂可以提供更有效的人工授粉方法,使農民未來能夠在多層倉庫內種植蔬果,提高產量的同時減輕傳統農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世界經濟論壇聚焦微創神經介面技術 引領腦機互聯時代 (2025.01.19)
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聚焦一項突破性科技:神經介面技術。這項技術有望解決全球數十億人面臨的神經性疾病挑戰,例如癱瘓、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神經介面技術允許大腦與外部設備直接通信,使患者能夠通過思維控制電腦、機械臂等設備,恢復部分失去的功能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具備高彈性和高效能連線能力的KYOCERA AVX 9159-800雙入口卡緣連接器 (2025.01.17)
提供種類最齊全的半導體與電子元件™、專注於新產品導入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貨KYOCERA AVX 9159-800雙入口卡緣連接器。該系列為業界首款的雙入口卡緣連接器,使用經過現場實證的彈簧接觸技術,能提供高電子和機械效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雅特力AT32F421遙控攀爬車電子調速新方案,助力征服極端地形
2 貿澤開售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穿戴式裝置的 全新STMicroelectronics含vAFE的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
3 Nordic Semiconductor的nPM2100電源管理IC延長一次電池供電藍牙低功耗產品的電池壽命
4 Rohde & Schwarz推出 R&S ScopeStudio 助力開發團隊的基於個人電腦的示波器解決方案
5 Silicon Labs BG22L及BG24L精巧版SoC提供應用優化的 超低功耗藍牙連接
6 群閎攜手R&S共創WiFi 7與5G檢測新標杆,助力企業拓展全球版圖
7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ADI邊緣運算平台,可支援自主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中的機器視覺
8 意法半導體推出適用於車用微控制器的可配置電源管理 IC
9 泓格iSN-811C-MTCP紅外線感測模組 從溫度掌握工業製造的安全與先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