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10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鎖定腫瘤活體細胞偵測 imec開發術中高光譜成像技術 (2023.01.29)
由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舉辦的美西光電展(Photonics West)於本周展開,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在生醫光學與生醫光電(BiOS)展區提出了活體偵測低級神經膠質細胞(LGG)的醫療影像分析解決方案,有望早期發現生長速度較慢的腦瘤
在癌症檢測、診斷和治療中的AI應用 (2021.12.27)
在生物醫學研究和醫療保健領域,人工智慧(AI)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在癌症研究和腫瘤學領域,包括癌症檢測和診斷、分類、治療優化等藉由AI技術來增進檢測和診斷的效益
醫隼智慧AI自動圈選系統偵測腦瘤獲美FDA認證 (2021.05.05)
不論是在手術或放射治療方面,腦瘤的邊界圈選至關重要,也是在診治過程中能否降低對於正常腦部組織損害程度的關鍵。台大醫院與醫隼智慧(Vysioneer)近日共同宣布,醫隼智慧腦部腫瘤AI自動圈選系統VBrain獲得美國FDA上市許可,顯示AI技術在醫療領域落地應用又向前跨一大步
訓練AI成手術助手 第三屆亞洲盃台大腦腫瘤分割挑戰賽落幕 (2020.10.16)
科技部AI創新研究計畫之一的台大醫神計畫團隊主辦的腦腫瘤分割挑戰賽於日前舉辦成果發表會,今年來自業界與各大專院校共三百多名的參賽者,當中由交通大學、Qisda/中山大學、臺灣大學以及臺灣師範大學之隊伍榮獲本屆前四名的殊榮
醫隼智慧採用麗臺NVIDIA Quadro繪圖卡 助力腦瘤治療 (2020.03.27)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構造,腦瘤放射手術困難度極高,需要最精確的術前檢查,光定位腫瘤往往就需要數小時。醫學人工智慧新創公司醫隼智慧以麗臺NVIDIA Quadro RTX 8000專業繪圖卡助力智慧醫療發展,與臺大醫院共同整合AI於腦瘤放射手術的治療流程,可在30秒內完成腫瘤的自動偵測、辨識與輪廓勾畫,準確度達90%以上
AI智慧辨識之智慧醫療應用研析 (2020.03.19)
【課程介紹】 人工智慧(AI)在醫療健康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應用範圍從醫療機器人擴展到影像輔助診斷、個人健康助理與用藥管理。未來運用於醫療領域的範圍也將越來越廣泛,目前許多醫療機構除了開始部署AI解決方案,大數據和雲端技術將帶領健康行業達到智慧化與數位化
台灣AI軟實力三年佈建有成 防疫僅是成果一小步 (2020.03.10)
新冠病毒當前,口罩地圖的建立,無疑為台灣社會人心惶惶的暗流點亮一條出路,背後推手除了日夜辛勞的政府團隊、醫護人員和相關產學支援外,科技部106年起推動的「人工智慧(AI)科研戰略」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威聯通AI團隊助力臺大醫療研究 開發精準醫療輔助決策系統 (2018.10.26)
威聯通科技 (QNAP Systems, Inc.) 與臺大醫院醫療體系達成技術合作,由 QNAP 擔任AI技術顧問,協助臺大醫療研究單位執行「臺大醫神 ─ 精準醫療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計畫
可攜式數位攝影 打造遠距照護新視界 (2013.02.01)
手持式數位診斷裝置可不受地區或環境空間的限制, 為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遠地區或特定定點照護之醫療模式, 提供醫師與病患更快速簡便之診斷方式。
長期使用早期類比手機患腦瘤機率高 (2002.08.26)
Chinabyte報導指出,瑞典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長期使用某些第一代類比手機的用戶患腦瘤的機率比不使用手機的用戶高80%。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投入使用已經長達20年,因此Nordic標準的手機就成了最好的研究物件


  十大熱門新聞
1 u-blox多功能Wi-Fi 6模組NORA-W4適用於大眾市場
2 安提全新NVIDIA Jetson Orin NX及Orin Nano無風扇邊緣AI系統亮相
3 H+B technics借助 igus 元宇宙 隨時隨地近距離體驗世界
4 智慧監測良方 泓格微型氣象站提供資訊面面俱到
5 Microchip發佈符合Qi v2.0標準且基於dsPIC33的參考設計
6 Lessengers針對人工智慧應用打造800G光學產品組合
7 凌華新款5G IIoT遠端邊緣網路閘道器採用Arm架構
8 凌華全新IP69K全防水不鏽鋼工業電腦專為嚴苛環境設計
9 Nexam Chemical Reactive Recycling添加劑已獲科學驗證效能
10 瑞薩RZ/V2H MPU適用於具有視覺AI和即時控制功能的新一代機器人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