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生成式Ai
科技
典故
網際網路的引領與規範 - ISOC

ISOC的全名是Internet SOCiety意即為網際網路社團,是一個非營利的網路技術研發機構,由全球182個國家的150個組織與11,000名個別會員所組而成,其作用在於引領網際網路的導向與制定網際網路的規範。
智慧邊緣AI驅動醫療創新 實現「普惠健康」 (2025.07.17)
智慧邊緣AI對於醫療創新之所以重要,關鍵在於它能解決傳統醫療系統在即時性、隱私性與效率上的瓶頸,並成為推動「精准醫療」與「普惠健康」的重要技術引擎。以耐能智慧為例,其領先的邊緣AI技術不僅成功導入實際醫療場域,亦有效提升了診療品質與醫患互動效率,具體展現出智慧醫療的應用潛力
Groq在芬蘭設立首座歐洲資料中心 強化低延遲AI推論版圖 (2025.07.10)
美國 AI 加速晶片廠商 Groq 正式在芬蘭赫爾辛基設立其首座歐洲資料中心,這是其全球擴張策略中的關鍵一步。該中心由 Groq 與全球資料中心服務商 Equinix 攜手合作,可為歐洲客戶提供低延遲(low?latency)AI 推論服務,並兼顧地緣治理與能源永續需求
AI「相變」新證據 Transformers從詞序推理突變為語意理解 (2025.07.08)
大利 SISSA Medialab 與瑞士 EPFL(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聯合研究,首次從理論角度驗證:「Transformers」神經網路在訓練過程中會出現如同物理相變的轉折點,初期階段以「位置」為依據理解語句,當訓練資料量足夠後,模型會突然切換到以「語意」為核心的理解方式
MIT與FutureHouse開發AI平台 推動科學自動化革命 (2025.07.07)
麻省理工與 FutureHouse研發團隊推出了全新 AI 工具平台,旨在協助科學家自動瀏覽文獻、提出假說、設計實驗乃至分析資料,解放研究者從繁瑣和重複工作中獲得更多創新與發現的時間
AI模型重現人類決策行為 在陌生情境中仍能進行「類人預測」 (2025.07.07)
德國 Helmholtz Munich的 Institute for Human?Centered AI 最近發表一款名為 Centaur 的新型 AI 模型,它在尚未見過的情境中,能精準模擬人類的決策方式──包括選擇結果與反應時間──展現高度的靈活性與推理能力,打破典型 AI 只能應對固定場景的限制
巨額投入vs零碎收益 AI投資的兩極現象 (2025.06.27)
美國科技巨頭Alphabet、Amazon、Meta、Microsoft在 AI 基建上的資本支出(CapEx)激增,總額達近 950 億美元,並計畫未來再投入 750 億美元 以上。這股投資狂潮並未因經濟不確定或短期財報考量而減緩,反而不斷加速
AI晶片進軍中東市場 耐能落地沙烏地 (2025.06.19)
在全球深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AI 晶片的創新研發與應用已成為各國爭相投入的焦點。耐能(Kneron)正式通過沙烏地阿拉伯國家技術發展計畫(NTDP)「RELOCATE」專案審核,獲得非股權形式資助,正式將其尖端 AI 晶片技術帶入中東市場,成為中東地區科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台灣電子業面臨轉型挑戰 韌性成為台灣電子製造業的下張王牌 (2025.06.19)
在全球供應鏈震盪、地緣政治不穩與科技演進快速變化的多重壓力下,台灣電子製造業正站在關鍵轉型的十字路口。根據IBM最新的CEO年度調查,全球企業領袖將「供應鏈績效」與「關鍵人才招募與留任」列為今年最棘手的兩大挑戰,顯示企業如何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已成為核心競爭力的象徵
MIC:生成式AI使用率持續攀升 年輕族群為成長動能 (2025.06.18)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最新公布的「臺灣生成式AI行為與意向調查」顯示,生成式AI在台灣社會中的滲透率持續攀升,已有46%的網友曾經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較去年成長約一成
推動生成式AI人才跨域實戰 資策會偕南臺科大展開FUSION產學共育 (2025.06.18)
因應生成式AI快速發展與產業對即戰力人才的高度需求,由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近日與南臺科技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雙方將以「FUSION」產學共育為核心精神,建立跨域教學、科技研發、實務訓練、場域共享等合作面向,共同推動產學整合與AI創新應用,開創學界與法人協力育才、技能變產能的全新典範
AI驅動航太與國防轉型 達梭系統3D UNIV+RSES亮相巴黎航展 (2025.06.18)
基於日益增加的複雜性、安全性、主權、技能、永續發展和產品上市速度等方面的挑戰,航空航太與國防產業必須在整個價值鏈採用全新工作方法。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es)也在今年6月16~22日期間舉行的巴黎航空展(Paris Air Show)上,展示該公司3D UNIV+RSES如何變革設計、生產和營運模式,以塑造航空航太與國防產業的未來格局
當能源管理遇上AI 配電與冷卻控制將更精準化 (2025.06.17)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與 NVIDIA 策略合作,打造支援 AI 運算的永續基礎設施,代表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正式邁入 AI 加持的新時代。 當能源管理遇上 AI,將帶來以下幾大優勢
AI輔助診斷軟體大幅改變眼疾篩檢流程 加速結果產出 (2025.06.12)
在傳統眼科診所進行完整眼底檢查,往往需耗時兩小時,患者不僅需等待散瞳劑生效,若診斷結果需眼科專家進一步分析,報告可能延宕達四週。宏碁集團旗下宏碁智醫結合英特爾的軟硬體技術
AI持續進化 未來科學界可能將由AI代理人主導 (2025.06.05)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近日合表示,隨著 AI 技術突飛猛進,未來一年內,AI 代理人極有可能成為推動科學發現的重要力量。根據 Altman 的預測,AI 代理人將能自動處理海量數據、模擬複雜現象,進而突破傳統科學研究中的瓶頸,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技術與工程問題的難題
Red Hat:企業加速AI轉型 開源架構帶來助力 (2025.06.05)
在Red Hat Summit 2025中,Red Hat強調AI技術正在重塑企業營運的各個層面,從資料處理、自動化決策到生成式AI應用。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再只是技術選型,而是如何快速、安全且有效率地將AI導入既有的IT架構,並擴展到混合雲、多雲甚至邊緣環境
和暢與耐能合作 以Arm架構推動企業智慧邊緣AI發展 (2025.05.15)
隨著AI技術持續滲透各行業,智慧裝置的即時反應能力與資料隱私保護日益受到重視。和暢科技(Qbic Technology)與耐能智慧(Kneron)達成策略聯盟,共同推動新一代企業級智慧裝置的AI化升級
產學界合作打造AI教育新標準 育成新一代AI應用高手 (2025.05.13)
近年來全球掀起生成式AI應用的熱潮,帶動高效能運算平台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應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雲科大﹑AMD及群聯電子攜手合作,在雲科大設立「雲科大x AMD x群聯電子人才培育實驗室」,共同願景在於協助學校培育AI產業應用人才,推動臺灣AI產業生態鏈的發展
生成式AI當道 GPU算力爭霸方興未艾 (2025.05.07)
生成式AI驅動的模型規模與複雜度急遽上升,正迫使晶片架構以遠超摩爾定律的速度進化。在這場硬體競賽中,NVIDIA、AMD、Google等科技巨頭紛紛推出「算力核彈級」晶片,並在效能、功耗與生態系三大戰場上展開正面交鋒
全球經濟劇變 台灣製造業亟需透過數位轉型重新定位 (2025.04.22)
在全球經濟劇變與產業轉型壓力下,台灣製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原物料成本飆升、人才短缺、供應鏈不穩、國際政策波動,以及數位化腳步的落後,都讓產業備感壓力
報告:AI普及引爆惡意機械人浪潮 全球企業網安壓力飆升 (2025.04.18)
隨著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LLM)的快速進展,惡意機械人(Bot)攻擊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升溫。根據全球技術與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Thales近日發表的《2025年Imperva惡意機械人報告》

  十大熱門新聞
1 研究:檢索增強生成(RAG)將成為AI應用的新方向
2 生成式AI驅動資安發展 數發部AI風險分級框架預計年底出爐
3 產學界合作打造AI教育新標準 育成新一代AI應用高手
4 AI市場成長迅速 耐能進軍沙烏地阿拉伯深化布局
5 研華攜手聯發科「達哥」平台 擘劃Everyday AI策略
6 印尼科技領導者與NVIDIA合作推出國家人工智慧Sahabat-AI
7 Red Hat:開源AI和混合雲架構 將成為下一步AI技術發展主流趨勢
8 資策會發表2025十大AI關鍵技術趨勢 助企業導入生成式AI應用
9 思科:僅5%台灣企業充分把握人工智慧潛在機會
10 研究:2028生成式AI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超過7.3億支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