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台後的政策大转弯,影响了经济发展走向。台湾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在於碳排放。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有效管理碳排放量成为全球化企业经营上的重要议题。
因应气候变迁,为无法减量、移除的碳排放量所带来的外部成本付费,即所谓的碳定价及相关机制,对企业发展影响甚钜。本场次东西讲座邀请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良分享碳定价与碳治理的相关政策工具,以及企业如何建置碳管理关键行动,落实碳盘查并采取减碳措施,进而达到减缓管理的目标,为企业迈向绿色经济提升绩效。

图一 : 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良分享碳定价与碳治理的相关政策工具,以及企业如何建置碳管理关键行动,落实碳盘查并采取减碳措施。 |
|
全球低碳治理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影响加剧,碳排放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如何运用碳定价工具迈向低碳转型?透过碳定价机制,将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成本回归给排放责任者,进一步推动企业与社会迈向低碳经济。面对此趋势,企业应如何因应碳定价政策,并建立自身的碳管理能力,以提升竞争力并达成永续发展目标?
国际局势的变迁,使企业的低碳转型已从昔日的加分选项转变为今日的必要行动。过去,企业自主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为了环境保护尽一份心力的社会责任,大多是为自愿性质,由於长久以来的环境保护成效不彰,现今则朝向法规强制要求加强措施,以确保环境永续发展。
全球对气候变迁的共识自1994年《气候变迁纲要公约》生效後逐步深化,并於2015年《巴黎协定》确立本世纪末全球升温控制在摄氏2度以内的目标。根据科学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2050年至2060年间,全球需达到「净零排放」,即确保大气层内的碳排放量不再增加,以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然而,人类日常生活与经济活动难以避免碳排放,因此企业需透过碳盘查掌握自身排放量,并透过减量措施与碳补偿机制来达成碳中和,确保符合法规要求并减少碳风险。
不容忽视的企业碳风险
气候变迁带来的风险可分为「实体风险」与「转型风险」,前者指因气候变迁导致的直接冲击,如水资源短缺与极端气候影响生产,企业应采取「调适策略」(adaptation)来应对。後者则来自政策、法规与市场变动,企业应透过「减缓策略」(mitigation)来确保遵约并降低转型成本。
气候转型风险的几个潜在来源,除了政府部门,不容忽视的是供应链要求,例如苹果公司要求供应链於2030年达成碳中和的目标,连带冲击了相关厂商为达到其要求随需应变策略。此外,消费者偏好转变也是其中的要素,例如对於环境商品(例如碳中和商品或服务)偏好的增加,而影响到产品规划设计及制作等。
碳定价工具与企业管理应用

图二 : 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良 |
|
碳定价是一种透过经济手段管理温室气体(GHG)排放的工具,将排放所造成的环境与社会成本内部化,包括大众所负担的损失,例如农作物受损、因热浪和乾旱引发的医疗费用、以及因洪水和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财产损失,透过定价将这些成本与其排放源头联结(通常以二氧化碳(CO2)排放的价格计算)。
现今碳定价工具已成为全球企业碳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碳权交易、碳费、碳税等形式。例如:1.碳权交易:透过市场机制,企业可购买或出售排放权额度,以达成法规要求;2.碳费:政府对企业徵收碳排放费用,促使企业减少排放;3.碳税:直接对碳排放徵收税费,提升高碳排企业的营运成本。
刘哲良指出,碳交易机制属於碳定价工具,实务上的四种碳定价工具应用形式,可以区分成强制性机制(碳环境税费、排放交易机制排放许可/排放权)和自愿性机制(碳信用抵制机制碳信用/减量额度、企业内部碳定价)。
目前在供需结构下延伸而来的碳权取得管道,包括终端零售平台:联合国碳抵减平台GS零售平台;场外交易(OTC):透过场外完成交易,再回报注册处进行碳权移转;以及碳交易所(新加坡CIX交易所、台湾碳权交易所 (TCX))。
不过,以总量管制排放交易所形成的碳权值,本质为排放许可,台湾自2015年即有法律授权,但现况是尚未规划执行。而台湾在长期推动碳权交易之外,亦计划自2025年开始徵收碳费,企业宜积极因应此趋势,透过有效策略管理碳排放。
刘哲良认为不论是排放管制对象购买排放额度,或是非管制对象购买减量额度,并没有抵销自身碳排放量,仅是抵销「排放责任」,落实碳盘查并积极采取减排措施仍是企业管理重点。
至於碳信用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刘哲良提及,企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在於有效管理碳排放,主要可分为四大面向:1.排放量掌握:依据排放盘查的相关标准及规定来掌握组织或产品的碳排放量;2.排放减量:配合个案制程特性规划符合成本有效的减量措施,包含减量技术及治理策略二种形式;3.碳中和与遵约:配合面对的遵约要求(游戏规则),使用适当可用的遵约工具(例如使用碳信用/碳权来达成碳中和遵约等);4.净零排放:应用可行之负碳/负排放技术移除排放量,以达成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
绿色转型:台湾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低碳经济的全球趋势,企业不仅需满足法规要求,更应视其为提升竞争力与品牌价值的契机。透过积极推动低碳转型与碳管理策略,企业将能在全球绿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环境永续与经济发展并行的目标。
未来,随着台湾碳费制度的实施与国际碳市场的发展,企业应及早规划转型策略,善用碳定价工具,将低碳转型视为成长契机,迎接绿色经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促进减量的目标导向设计,在於以终为始、以少致多,而因应气候变迁,惟有同行、方能致远。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连结下列频道影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