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笔记型电脑散热处理的电源管理
 

【作者: 胥世榮】2003年01月05日 星期日

浏览人次:【3481】

由于科技的进步,半导体制程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微处理器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在此同时,系统所需要的电力也不断地增加。由于电源使用的效率及用量会直接影响系统所产生的热,因此在系统的电源设计上,就必须兼顾如何管理电源及转换的效率;另外热的处理也相当的重要,尤其在笔记型电脑如此小的空间需求及强大运算能力下,系统随时会需要几十瓦甚至上百瓦的电功率,而在摄氏好几十度甚至上百度的温度下工作,任何的疏忽都能造成系统的损坏或烧毁。所以电源管理及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量测

精确的温度量测有助于系统设计及电源管理上的准确,并减少系统发生故障的机率。进一步藉由精确的温度量测,我们可以计算系统所需的散热风量,较少的散热风量等于是较低的风扇转速,较少噪音及较少的电源消耗。目前业界所用量测系统温度的机制通常有热敏电阻、电阻式、热电耦、矽半导体等方式。其中各项比较如(表一):


表一 不同量测系统温度机制之比较
温度计种类项目 热电耦 白金电阻式 热敏电阻 半导体
范围 -184℃~+2300℃ -200℃~+850℃ 0℃~+100℃ -55℃~+150℃
电性 电压讯号小 电压讯号极小 电阻对温度敏感 电压讯号小
准确性 最优 普通
外加电路 需温度补偿 需外加电流 需外加电流 需外加电流

如果我们要将其应用在所设计的系统中,最为容易且符合要求的就是热敏电阻及半导体的温度量测方式;但如果要达到高准确度的要求,那半导体温度量测方式会是最理想的一种。此种量测技术,是利用连接的电晶体当感应器,藉由流经此电晶体连成的二极体接面电流所产生的电位差,来推导出半导体接面的温度。我们可由以下的方程式中计算出温度:



《公式一》
《公式一》

以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出±1℃、甚至更精确的温度量测积体电路。为何要如此精确呢?以目前微处理器发展的速度,我们可回顾以前到现在其所需的消耗功率窥得,在相同的制程条件下,运作时脉越高则越耗电,也就是产生更多的热,如(图一);以一般条件下的系统热阻换算,扣除温度感测积体电路的误差外,每增加3℃就增加1W的散热需求,因此在相同散热要求下,能减少温度误差,就可增加系统的散热负担,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系统散热设计下,我们可增加高一等级的微处理器工作时脉。


现今,微处理器大都内建感温二极体,甚至有些整合3D绘图功能的高阶北桥晶片,也内建有感温二极体,藉由外加的积体电路,我们可以精准地量测到其内部晶片的正确温度,以GMT的G781为例:其准确性为±1℃(60℃~100℃)之温度量测微处理器,并针对P4微处理器做最佳化,并内建数位比较器,设定温度高低极限以判定警报之发生,另有一过温保护讯号输出,可用于系统过温关闭或风扇开关控制,确保系统安全。



《图一 不同系统运作频率的耗电量》
《图一 不同系统运作频率的耗电量》

如何散热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平衡定律,我们知道当甲物与乙物达到热平衡时,两物的温度会相同。也就是不管甲物的温度是否比乙物高,最终经过接触或辐射的作用,热会在两物流动达到相同温度,其中热量转换为:


(公式二)






(T平衡 -T) × Cp


× W = ( T-T平衡) × Cp × W


(T:温度,Cp:比热)


那如何应用在系统散热呢?只要我们将甲物当成系统散热器,而乙物当成把热带走的空气,我们就可以利用前式得到系统降温所需的空气量与温度间的关系。


《公式三》
《公式三》

由上式我们可以依据环境吸进之空气温度,系统工作温度等相关讯息得知散热所需要的空气量。因此风扇的选择就可依据先前数据得到初步的规划。接下来我们还要根据系统机构设计推估,原则上要让空气流动尽量不受阻扰,确保气流顺畅而提升冷却效率。


(图二)一般可由风扇规格中得到:


《图二 》
《图二 》

(图二)说明了当流经系统的空气压力越大,则流过的气体量越少;相反的气体流量大时,风压会是最小。理论上我们要得到更好的散热,就是增加风量,但系统气流路径上必然会有阻抗,因此我们要再加上系统阻抗在图二中,而得到(图三):


《图三》
《图三》

图三中的两线会相交于一点,此点即是系统工作点。因不同的风扇风量气压特性曲线不同,因此根据系统阻抗一起来作为选择风扇的依据,当然越大的风量风扇其耗电也相对较大。


风扇转速控制的必要性

早期风扇在电子产品的主要用途是散热,因此转速及风量是基本的衡量指标项目,至于效率及噪音则是被忽略的项目;前几年还有些厂商在广告中标榜他们的散热风扇转速有多高(rpm),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抬头,许多人开始发现散热风扇的噪音,已经成为笔记型电脑系统中最主要的噪音来源,因为另一个噪音的主要来源-硬碟的噪音,已经大幅的降低了。


降低风扇噪音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降低风扇的转速,二是改善风扇的轴承系统。风扇的主要用途为散热,所以绝对不能因为降低噪音而牺牲散热效果,而温度侦测正是监测散热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因此有些人开始采用温度过高就启动风扇,否则关闭风扇的ON/ OFF控制方法,这样可以降低风扇的平均噪音,又不牺牲散热效果。然而,ON/OFF控制的结果却是更为糟糕,因为风扇的平均噪音虽然降低了,开开关关的噪音却比持续运转的噪音更令人难以忍受。因此风扇固定转速控制便成为了唯一的解决方案,有最低阶的三段转速控制(OFF/中速/高速),也有高阶的无段转速控制,可以在不牺牲散热效果有条件下,将散热风扇的噪音降至最低。


风扇转速控制

经过上述的探讨,我们进一步再来研究风扇转速控制。一般用在笔记型电脑的风扇,大多使用5V电源无电刷式风扇,并分为两线式或三线式;其中三线式具备风扇转速讯号,每转一圈讯号线送出一个、两个或四个脉冲,因此可由计算得知风扇转速;两线式则必须使用电流感测的方式来得到转速讯号,也就是在风扇电源负端串接小电阻到地,而根据电阻上电流的变化得知转速。


如何控制转速呢?目前用的方法不外乎开回路控制与闭回路控制,开回路控制的方法只是利用电压调变的方式,改变风扇输入电压、或是利用PWM的方式来达到加速减速的目的,完全无法准确控制不同风扇的转速;相同型式风扇的转速误差通常会超过10%以上,更不用说不同型式的风扇。另外一种就是闭回路转速控制,简单说就是将风扇转速讯号加入控制回路当中,根据风扇的转速动态调整风扇的输入电源,以达到控制转速之目的。


要如何植入此方式到系统设计当中呢?首先,必须找到一个准确计算时间的时脉,透过此时脉,我们可以利用风扇产生之转速讯号得到一计数,再将此一计数换算成转速;当我们设定转速时,也可利用设定计数的方式来设定风扇转速。举例来说,可将控制的流程编写成程式语言,烧录至微控器(例如:键盘控制器)中,并加上数位类比转换器,电源驱动器;一开始我们先设定一转速对应的计数,此时当转速讯号产生一上升脉冲时,计算时间时脉的脉冲到下一次上升脉冲时出现的次数换算转速,接下来我们根据此换算的转速,以数位类比转换器送出一个电压值,到风扇电源转换器上调整电压;若转速不够时,固定时机向上调高一定数值的电压值至数位类比转换器上,如果转速太高,就向下调整一定数值的电压值至数位类比转换器上;最终风扇转速会达到设定的转速。


由于利用微控器产生此一控制回路相当容易,但必须面对此微控器程式运转可能的停顿,造成的控制不稳定,甚至微控器停止以致于系统损坏的危险,或是直接使用现成的积体电路控制来达到相同的需求。以GMT 所生产的G760A为例,它可控制一颗风扇,且您只需外加一32.768kHz时脉,透过SMBus的传输,可设定风扇转速、读取风扇转速、读取风扇状态。另外G768B除了可同时控制两颗风扇外,还具备温度感测功能,温度监测强制开启风扇功能,强制系统过温关机功能。


如何结合温度与风扇的控制达到散热处理的电源管理

由前几项的说明,我们可以更清楚了解整个散热机制的要点,所以我们可假设在系统操作时会有的环境条件;首先当系统开机后,环境温度在室温25℃时,系统、空气温度也在此温度;当系统工作开始,随时间的增加,CPU温度会渐渐增加,系统温度也会开始慢慢增加;此时风扇无须运作,直到温度到达系统工作温度。


通常系统设计必须保证在四十度左右的环境下工作,所以此时风扇仅需低转速就能有足够散热风量,兼顾了省电及低噪音的需求;尤其当使用者只需要简单运算甚至不用多少CPU资源的条件下,降低CPU工作时脉、降低萤幕背光、降低风扇转速,都能节省系统有限的电源。进一步当我们需要系统全速运转,且环境温度同时也不断升高时,风扇转速设定就可利用温度极限设定之警报装置,让系统负责的机制(同常是键盘控制器)更改风扇转速及新的温度极限值,以涵盖现在系统温度,直到达成热平衡。在某些特殊情况,系统温度不断升高,触及风扇强制全速度转动温度仍无法达到降温目的时,还必须设有强制关机功能。


(作者为致新科技产品应用部资深工程师)


相关文章
微透镜阵列成型技术突破性进展
EdgeLock 2GO程式设计简化设备配置
触觉整合的未来
智慧型无线工业感测器之设计指南
高效轴承支持洁净永续生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宜鼎全面扩充边缘AI智慧应用与智慧储存
» 宜鼎推出 iCAP Air 智慧物联空气品质管理解决方案 透过即时空品数据自主驱动决策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 友通推出嵌入式系统模组 搭载Intel处理器新架构进军AI IPC
» AI浪潮来袭!伺服器面临高热密度挑战 Vertiv协助矽谷主机代管商在既有机房突破散热瓶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7S9RP08QSTACUKM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