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多变诡谲的AMOLED布局大战
中、台、日、韩绷紧神经!

【作者: 劉佳惠】2013年01月04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7608】


众所皆知,南韩AMOLED技术领先的优势,与各国的对手差距越拉越大,两家厂商三星(Samsung)与LG于今年年初力推AMOLED 电视,有着强烈的野心,还信誓旦旦地声​​称:「 2012年底将量产大尺寸AMOLED电视!」。如今,年关逼近,小消息还是很多,却总是只闻楼梯响,不见AMOLED TV量产的踪迹。


甚至,近日南韩业界纷纷传出,三星与LG不约而同确定延后AMOLED TV面板上市时间,重新全面检讨现有技术。据了解,三星与LG在大型AMOLED面板制程上,都出现不均匀的问题。


中小尺寸部份,向来主打AMOLED高饱和、高对比的色彩鲜艳度的三星,在和Google共同推出的Nexus 10平板上,不再强打AMOLED,反而改采由三星新研发的PLS液晶面板,Google称这块「True RGB Real Stripe PLS」面板,将是超越IPS的下一代新宠。


那么,以上种种的情况,是否隐隐约约地透露了三星不再独钟AMOLED,开始动摇了呢?难道是AMOLED面板良率提升遭遇很大瓶颈?制程上的成本难以控制,终端售价太高,无法在市场上生存?究竟,未来中、台、日、韩AMOLED的市场,又会有什么样巨大的变化呢?



图一 : 三星软性AMOLED布局规划
图一 : 三星软性AMOLED布局规划

中国抢攻AMOLED市场 技术人才一手抓

在南韩全面审视AMOLED技术这样的时间点,反倒是中国面板厂,一窝蜂抢攻AMOLED量产脚步以及相关合作整合,纷纷跟进布局,投资兴建5.5代AMOLED生产线,希望能蚕食南韩中小尺寸AMOLED市场大饼。


以工研院IEK提供的数据来看,中国有4家面板厂,积极布局AMOLED面板,分别是京东方位于鄂尔多斯B6厂、彩虹的佛山厂、天马的上海厂、厦门厂,以及维信诺的昆山厂。其中以京东方(BOE)、维信诺(Visionox)最为积极。京东方曾宣布,将在2013年量产5.5代AMOLED产线;而维信诺则是预计在五年内,以建构5.5代产线为目标,量产30吋以上的AMOLED电视面板。



图二 : 友达副总经理暨视讯产品事业群总经理蔡国新表示,友达将持续以全球领先的高分辨率技术,开发出前瞻性的面板。
图二 : 友达副总经理暨视讯产品事业群总经理蔡国新表示,友达将持续以全球领先的高分辨率技术,开发出前瞻性的面板。

有人说,大陆面板厂产能和技术不停地进步,成为全球面板厂的后起之秀。在超越日本之际,也同时威胁台湾面板厂。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产业分析师刘美君对此观察:「中国面板厂在不景气的面板市场中却有大量投资的计画!甚至还定下目标,至2015年中国当地TV面板自有供给率将达到8成。」要实现这目标,中国的下一步,就是挖角台湾面板技术高阶人才。


今年十月,友达离职员工连水池、王宜凡涉嫌泄密AMOLED相关技术给大陆华星光电一事,闹得沸沸腾腾,还有传言指出,陆厂华星光电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技术突飞猛进,就是因为中国无所不挖的人才策略攻势!


若对比今年八月底的台湾国际平面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TCL集团执行董事与总裁薄连明在讲台上大谈两岸面板合作,与其采取「战国时代合纵的策略,不如打造完美产业链」的高调,就显得相当讽刺。看来,面对两岸面板产业诡谲竞合的关系,台厂要谨慎面对,避免技术外流,又要透过合作,加速研发脚步及拓展市场。



图三
图三

针对这样的情况,工研院IEK产业分析师陈玠伯表示:「从建置状况来看,中国从2013年会较大幅度建置LTPS产能,到2014年才会建置AMOLED产能,因此,中国对于台湾的威胁,还必须在一切都顺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2014年开始发酵。」


面对中国争抢人才、技术,友达总经理彭双浪声明:「一个企业若想强化面板技术,并非靠挖角1至2人便能提升,真正应该思考的是,整体人才管理、产能、专利以及上下游的供应链都能配合。」但在大势所趋之下,彭双浪也不得不承认「两岸合作,不得不做」的必要性。


友达、奇美的AMOLED?吴大刚:技术难度实在太高

至于台湾面板厂,友达、奇美处于力拼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情况。据了解,友达AMOLED面板采取和三星相同的真空蒸镀技术,RGB画素设计目前仍处于研发、样品验证阶段,良率约在5成;而奇美的白光AMOLED面板(TRUEOLED)良率一直无法突破,现阶段良率约为2-3成,奇美总经理王志超曾于触控面板展表示,AMOLED将于今年第4季量产,预计对年底营收有贡献。


LTPS是目前唯一可以大量生产 AMOLED 面板的制程技术,可用来驱动AMOLED。分析师陈玠伯认为:「若从LTPS建置产能布局上,台湾输给日本、韩国很多,产能依旧落后不少,量产时程也一直落后。」


友达总经理彭双浪则说明:「从南韩AMOLED TV延后可知,AMOLED面板的量产要达到经济效益之前,必须有许多前置作业,尤其是从上游到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包括制程与材料的控制上,都和过去LCD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友达会继续积极研发与审慎评估,但若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进入量产阶段。」


友达总处长林裕新说明,AMOLED是属于高投资且慢回收的新兴技术,且良率必须达到大约75%才得以打平。友达副总经理暨移动产品事业群总经理吴大刚也说明:「AMOLED技术门槛很高,一旦尺寸变大,在量产上要克服的技术障碍就越多,例如材料的消耗、基板、蒸镀还有封装;而中小尺寸目前则是处于小量出货、客户验证的阶段,也必须同时考量手机系统设计。因此,不论如何,技术难度真的很高。」



图四 : Samsung OLED TV
图四 : Samsung OLED TV

面对OLED面板出货量年年成长的趋势下,友达还是必须尽早布局,拿出与日本合作的因应对策。 2012年年初,友达与日本出光兴?株式会社缔结 OLED策略联盟,就AMOLED专利、技术与材料展开合作。近日开始传出友达和SONY越走越近,两家在3.5代厂一起合作的4.3吋AMOLED手机面板也在今年第3季开始供货。相信透过日本的技术以及友达的产能,要能与三星抗衡,并非不可能。


LCD难以超越AMOLED的鸿沟:Flexible

整体来说,2012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AMOLED势力正在抬头,加速侵蚀LTPS TFT-LCD的市场。 AMOLED面板在2012年出货量渗透率已达20.3%,未来将逐年缓步推升。 AMOLED面板由韩国三星独占,目前良率稳定度最好的是在4.3吋以下,解析度为21​​0-260ppi,未来将进攻中低阶TFT面板市场。


目前三星AMOLED解析度技术已追上苹果视网膜面板规格326ppi。


至于日本的Japan Display Inc(JDI),曾公开326ppi高精细AMOLED面板,也宣布明年将会建置6代厂LTPS产能,AMOLED产能也会陆续开出。


然而,回归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意识,也晓得AMOLED也并非无懈可击,有几项关键问题必须解决:其一,解析度问题,AMOLED面板难以实现高精度化,在于发光元件的形成工艺,其中R、 G磷光材料皆导入量产,但B磷光材料却一直无法突破;其二,AMOLED的省电也没有想像中那么优秀,若选择导入磷光材料成本高,即使降低耗电量,面板成本也提高。


因此,工研院影像显示科技中心陈光荣认为:「虽然以整体AMOLED面板需求数量来看,Glass-based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但我相信Flexible AM​​OLED将会是AMOLED面板继续蓬勃发展、突破各项制程限制的重要关键!」


调查公司IHS Displaybank预估,从2013年起,Flexible Display开始起飞,至2020年,Flexible AM​​OLED市场预估上看368亿美元。如今,韩国的三星与LG都前后宣布将投入Flexible AM​​OLED的设备投资,工研院IEK产业分析师刘美君对此观察指出:「这一阵子,发现韩国业者对于TFT-LCD资本投资越来越少,渐渐转往AMOLED上去发展。​​不管是Glass还是Flexible上,都有很明显的投入。」


很快的,Samsung Display发展轻薄、不破裂面板产品已有对应的技术方案、产品规格与时程。刘美君说明,三星发展软性AMOLED显示器产业布局有四阶段:2012年进行的为第一阶段- 即为Unbreakable Display;2013年中进行第二阶段- Bendable Display;2014-2015年进行第三阶段- Rollable Display ;2015年以后将会进行第四阶段- Foldable Display。


而这四阶段的研发过程,韩国业者积极突破、也是最关键的技术,在于要不断解决Array制程所需材料、零组件相关费用以及有机与蒸镀制程材料费用的部份,才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真正的软性。因此,为了克服上述这两件事情,韩国业者更是努力提高产出、提高良率以及同时发展低成本的制程,这也是我们台湾业者应该要注意的地方。


相关文章
以协助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为使命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应用
运用能量产率模型 突破太阳能预测极限
新一代4D成像雷达实现高性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英飞凌功率半导体为麦田能源提升储能应用效能
» 工研院携手产业实践净零行动 聚焦氢能创新、共创绿色金融科技平台
» TI创新车用解决方案 加速实现智慧行车的安全未来
» 车电展欧特明以视觉AI实现交通事故归零愿景
» 多元事业引擎发威 友达揭示零售、教育、医疗高值化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8KA2PKSTACUKL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