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谁是介面新宠? Thunderbolt V.S USB 3.0
挑战I极限!

【作者: 劉佳惠】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9187】


这几年PC端不断挑战效能极限,朝向HD(High Definition)以及UHD(Ultra High Definition)趋势发展,周边影音设备面临第一道难题 - 就是高速多媒体传输需求与日俱增。面对高解析、高画质应用当道,新技术规范接连出笼。在资料传输领域,USB 3.0和Thunderbolt是各擅胜场的两大技术,纷纷摩拳擦掌,抢当龙头。


2013年的1月,USB 3.0和Thunderbolt迫不及待互相呛声。首先,在CES展,USB联盟挑战Thunderbolt高达10Gbps传输速率,向外界宣布推出SuperSpeed​​ USB 3.0,不仅能向下相容既有USB 2.0,更能使现有USB 3.0传输速度从5Gbps提高至10Gbps传输速率,脚步很快,预计新标准制定在2013年年中即可完成,首波产品预计2014年年底有机会正式上市。


而英特尔面对USB联盟的消息发布,也不甘示弱,旋即宣布将以矽奈米光电(Silicon Nanophotonics)技术打造新世代Thunderbolt,速度可由目前10Gbps调高至50Gbps,此项技术透过结合矽元件与光纤网路,可使数据以每秒50Gb的速度传送至100公尺以上的距离,亦即使用者可在1秒内下载一部高画质(HD)电影。看来,展望2013年,USB 3.0和Thunderbolt激战的时刻,已经不远了。


那么,下世代PC端高速传输的介面,谁会成为介面新宠儿呢?


苹果:「Thunderbolt是最快、最灵活的I/O技术。」

英特尔推出Thunderbolt已将近2年,当初在2011年Apple全系列MacBook、iMac以及萤幕全面支援Thunderbolt,引起不少人关注。其之所以能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在于其同时整合传输资料的 PCI Express 和显示投射用的DisplayPort,比起USB 3.0来说,更达到了「介面统一」以及「什么都吃」的境界。 Thunderbolt兼具数位影像与数据传输的能力,前身为Light Peak,是英特尔视为对付USB 3.0的利器。


图一: 苹果Thunderbolt Display打着「就是不缺连接埠」的称号。 (图片来源:Apple官网)
图一: 苹果Thunderbolt Display打着「就是不缺连接埠」的称号。 (图片来源:Apple官网)

专门报导苹果消息的Apple Insider在今年1月15日指出,各大卖场如Amazon、MacMall以及J&R,最近苹果Thunderbolt Display都出现缺货潮,按以往苹果产品缺货之际,皆会推出新款的习惯,或许意味苹果将推出新版Thunderbolt Display,此一消息一出,间接了显示Thunderbolt仍具有一定的需求力道。


在苹果官网可以看到,苹果Thunderbolt Display打着「就是不缺连接埠」的称号,提供一个Thunderbolt连接埠、三个USB 2.0埠、一个FireWire 800埠以及Gigabit Ethernet埠,其显示器便能串连6个装置,达到「无所不能」的境界。根据外电消息传言,新版的Thunderbolt Display,将可能改为USB 3.0传输埠。


Thunderbolt如意算盘打得可说是很精,其选择通用介面PCIe作为讯号传输的技术底层,带给介面近乎无限的可能,例如可以用来外接显示卡或是转换成USB、eSATA等介面。而苹果当初成为第一个导入Thunderbolt技术的厂商,与英特尔一拍即合,足见Thunderbolt带来的创新力量不容小觑。但另一方面,英特尔仍然不敢轻忽PC产业对于USB 3.0的需求,也不曾明言要放弃对USB 3.0的支援。



图二 : Thunderbolt在PC中的系统架构图,也可以采其他的建置架构。(数据源:Intel)
图二 : Thunderbolt在PC中的系统架构图,也可以采其他的建置架构。(数据源:Intel)

Thunderbolt 虽然整合度很高,但还是有价格不低的问题。继苹果之后,现在宏碁也将Thunderbolt带入Windows市场,不过大多数PC业者还是认为Thunderbolt成本居高不下,比USB 3.0贵了整整10倍,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又非必要介面配备,因而要从高阶进入主流产品,依旧是困难的挑战,普及化也尚须一段时间。


USB 3.0加快脚步通过认证

在Thunderbolt渗透率尚不高的情况之下,随着Windows 8搭载以及英特尔Ivy Bridge新款处理器的带动下,各界相当看好USB 3.0将成为下一代传输介面的主流。


USB 3.0是目前最新的USB规范,其联盟成员包括英特尔、惠普、微软、瑞萨、德州仪器与意法爱立信。先前USB 2.0已经获得众PC厂商的普遍使用及青睐,成为各大硬体厂商的必备连接传输埠。但随着硬体的不断更新,使用者对于高速传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即便是每秒2~300MB的传输速度,却也已不敷现今科技使用。


有鉴于此,2007年,英特尔于IDF上把「SuperSpeed​​ USB」设定为一项重要议题,后来到了2008年11月,USB 3.0标准才真正完成并对外公布。百佳泰策略事业处协理欧勤圣指出:「当时,USB 3.0规格一推出后,吸引众多厂商加入。只是​​相对于USB 2.0,USB 3.0是全新的架构,在测试认证上花了不少时间讨论。 」


直到2009年的第三季,才有第一个认证产品问世。欧勤圣继续说明:「从2009年起,USB 3.0认证测试才开始升温,而真正的认证高峰,却是拖到了2012年第一季,整个测试数量才急速成长。」


甚至到2012年年底,USB协会才宣告,目前有超过650款产品通过协会认证。欧勤圣指出:「其中,最受到大家瞩目的,是USB协会终于认定第一颗USB 3.0 集线器控制器,由瑞萨(Renesas) uPD720210拔得头筹。」而这一款USB 3.0集线器控制器,可说是瑞萨气势重新再起的重要关键。而台湾厂商也不落人后,威盛电子(VIA)旗下威锋集线器控制器VL811+ / VL812也通过USB-IF认证,成为全世界第二家通过认证的厂商。


USB 3.0比起USB 2.0多出50%到80%的供电电力,不仅能够支援高电力需求的数位产品,也能够为需要充电的数位装置产品加快充电速度。新式的Powered-B埠是由额外的2条线路所组成,并且提供了1000毫安培的电力。


由于供电能力提升,让原先需要额外供电的USB装置能够免除多条电源线的困扰。不仅如此,当连接的USB3.0装置闲置不用时,能够自动减少耗电,以及在不进行高流量资料传输的模式下,能够自动节约电源以便提高电力的续航力,USB3.0功耗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USB 3.0采用双汇流排的架构,让它不仅能支援高速SuperSpeed​​汇流,又能向下相容USB 2.0。而Host与Hub亦能够同时操作USB 3.0、USB 2.0汇流,致使USB 3.0传输连接埠会选择讯号传输率最高的汇流。比起USB 2.0,USB 3.0物理层以及连接层没有什么改变,物理层也与USB 2.0相容。协议层的部份主要是更改了编码方式,采用了高速传输常使用的8bit/10bit编码技术,再由物理层负责讯号编码及解码,以便减少EMI干扰问题。


看来,随着这些功能的改善,USB 3.0商机逐渐在应用端发酵,各家IC厂商皆会加快脚步通过认证,积极抢进集线器、随身碟等控制晶片市场,让USB 3.0 市场愈炒愈热。其中包括祥硕、威锋、钰创、群联、鑫创、创惟、智微等公司,都预计在2013年抢占USB 3.0周边应用商机。


遮蔽或展频 解决USB 3.0干扰

然而,人人说会热、说会普及的USB 3.0真的要起飞了吗? USB 3.0普及的关键,皆万事具备了吗?又,干扰的难题,是否都已排除了呢?


即便USB 3.0带来方便与快速,但其全新的架构,硬体与韧体的开发难度,也提升数倍之多,因此延宕了整体技术开发与市场接受速度。如今新的规格又将出炉,不少技术专家即指出,为了使USB 3.0介面的传输速率提高一倍,相关电脑配备、相机、USB集线器以及缆线等,都需要全新的USB控制软体,也要进行更新并接受测试与认证,才能保证支持10Gbs的传输速率。


USB联盟是这样表示的:「现有的超高速USB线缆没有经过10Gbps传输速率的验证,当前一些线缆『有可能』支援10Gbps的速率。」显然许多线缆并无法支援新规格,这也说明了,未来USB 3.0传输率要再翻升,整个产业又有一番技术挑战待克服,周边的应用也不会很快发生。


即使是这一代的USB 3.0,仍有一些难解的议题待克服,且大多围绕在讯号的干扰与传输衰减上,包括串音、电磁波EMI/EMC和天线射频等三大干扰问题,以及高频传输及大电流传输的讯号衰减问题上。


欧勤圣提到,Intel有一篇白皮书《USB 3.0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mpact on 2.4 GHz Wireless Devices》清楚指出,USB 3.0的EMI辐射刚好会对2.4 GHz ISM频段造成射频干扰,因此若没有处理好USB 3.0的EMI辐射,邻近频段2.4 GHz设备正在运作时,就会导致效能降低,进一步影响功能。


而Intel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则是藉由金属屏障设计将USB 3.0的5GHZ干扰源,利用遮蔽的方式,让它在铁壳中,进行隔离。创惟科技资深技术行销经理魏骏雄认为,针对射频或电磁干扰,也可以利用自行开发的PHY技术,提供展频(Spectrum Clock),让原本USB 3.0的能量可以透过展频,能量相对分散,因此对原本EMI干扰的情况就会下降。


魏骏雄说明:「展频的道理,就好比将原本十公斤的石头丢下水,换成两个五公斤的石头,分别丢入水中,引起的水花会比较小的道理。也就是透过展频把USB 3.0的能量分成不同时间打散,去减缓干扰的问题。」他认为,USB 3.0可以诸如此类双管齐下的方式,让不同的USB 3.0装置对于信号品质能作出改善,以达到加乘的效果。


这场竞争,才正要开始。

时至今日,亦敌亦友的USB3.0与Thunderbolt,目前在传输技术上,仍有重叠的效益,这场竞争,才正要开始。除了各自有其擅长的领域,也必须端看应用环境的需求来决定采用哪项技术。好比说,随身碟若作成Thunderbolt介面,反而没有效益可言。但若以外接固态硬碟来说,未来就不会只有USB 3.0寡占市场,反倒可以因为有了Thunderbolt,串连多个装置并且同步传输资料作业,创造更好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究竟是Thunderbolt会一统传输介面,而USB 3.0是所谓过渡性产品;还是USB 3.0能凭借着USB 2.0 广大的市场优势,跃升主流,这些猜测都还值得我们继续观察,而这一场传输技术的竞争只会更加白热化。


(注: 以下三图请连着做在一起)



图三 : USB 3.0的数据带宽很宽,范围涵盖0 - 5GHz,在2.4GHz区域的幅射强度仍很强。
图三 : USB 3.0的数据带宽很宽,范围涵盖0 - 5GHz,在2.4GHz区域的幅射强度仍很强。

图五 : 包括USB 3.0周边(如硬盘)、缆线和链接器,都是会对附近无线应用产生干扰的讯号源。
图五 : 包括USB 3.0周边(如硬盘)、缆线和链接器,都是会对附近无线应用产生干扰的讯号源。

图四 : : 当USB 3.0设备链接时,干扰讯号的强度即大幅提升(红线)。
图四 : : 当USB 3.0设备链接时,干扰讯号的强度即大幅提升(红线)。

资料来源:Intel白皮书《USB 3.0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mpact on 2.4 GHz Wireless Devices》


相关文章
以协助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为使命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应用
运用能量产率模型 突破太阳能预测极限
新一代4D成像雷达实现高性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英飞凌功率半导体为麦田能源提升储能应用效能
» 工研院携手产业实践净零行动 聚焦氢能创新、共创绿色金融科技平台
» TI创新车用解决方案 加速实现智慧行车的安全未来
» 车电展欧特明以视觉AI实现交通事故归零愿景
» 多元事业引擎发威 友达揭示零售、教育、医疗高值化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8PXSRESTACUK1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