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经济可靠的执行信号反射传输量测
使用Agilent N9322C基础频谱分析仪

【作者: Agilent】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8173】

频谱分析仪除可量测装置或系统之频率功率特性外,还可用来评估天线、RFID卷标,或是射频发射模块的效能特性,例如回返损耗、插入损耗和电压驻波比(VSWR)。 藉由结合选配的信号追踪产生器与反射传输量测软件,Agilent N9322C基础频谱分析仪(BSA)可支持这些额外的量测;而信号追踪产生器内建的网桥,使得N9322C变成易于使用的反射分析仪。


反射传输量测简介

纯量反射传输量测功能可评估装置的能量转移效率,并显示设备和Z0 传输线之间的不匹配程度(Z0 = 特性阻抗,通常为50Ω)。然而,不是所有入射到装置中的能量都可以被完全吸收,有一部分的能量会被反射回信号源。


藉由比较入射和反射信号,我们可确认能量的传输效率,如图1 所示。



图一 : 反射传输量测示意图
图一 : 反射传输量测示意图

使用频谱分析仪进行反射传输量测的优点

Agilent N9322C BSA 是一机双用的频谱分析仪。 藉由添加信号追踪产生器选项及反射传输量测软件,您可轻易配置频谱分析仪,以便执行反射传输量测。这类解决方案的好处包括:


1. 简易的测试配置:信号追踪产生器内建的VSWR 网桥简化了连接程序,而且无需使用外部网桥(请见图2 和图3)。


2. 出色的可靠性与可重测稳定度:简单的测试设定,可减少缆线所导致的潜在量测误差。


3. 优异的反射传输量测准确度:Agilent N9322C BSA 反射传输量测模式使用开路-短路-负载(OSL)的校验程序,比起其他仅只使用单一校验(开路或短路)程序的方法,可更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


4. 简易的操作:完成OSL 校验程序后,Agilent N9322C BSA 便进入向量网络分析仪模式,因此您只需控制想观测的频率范围即可。N9322C 同时提供回返损耗和电压驻波比(VSWR)量测结果。



图二 : 传统测试配置分析仪需要外部的网桥
图二 : 传统测试配置分析仪需要外部的网桥

图三 : 使用Agilent N9322C BSA 的简易测试配置
图三 : 使用Agilent N9322C BSA 的简易测试配置

完成准确反射传输量测的3 步骤


1. 设定频谱分析仪的控制参数,包含模式、频率、解析带宽、扫描时间等



图四 : 等待进行OSL 校验时的反射传输量测模式
图四 : 等待进行OSL 校验时的反射传输量测模式

2. 使用Agilent N9311x-201 OSL 校验器校验N9322C BSA,以便消除系统误差和温度漂移误差



图五 : 在Agilent N9322C BSA 上执行开路-短路-负载校验
图五 : 在Agilent N9322C BSA 上执行开路-短路-负载校验

图六 : 完成校验后,Agilent N9322C BSA 可随时开始量测回返损耗和电压驻波比
图六 : 完成校验后,Agilent N9322C BSA 可随时开始量测回返损耗和电压驻波比

3. 重新连上DUT 并读取分析仪显示的量测结果



图七 : 在指定频率范围内进行校验的回返损耗量测结果
图七 : 在指定频率范围内进行校验的回返损耗量测结果

结语

Agilent N9322C 基础频谱分析仪的信号追踪产生器及内建的VSWR 网桥,使得射频工程师能够使用经济有效且可靠的方式,同时量测待测装置的频率功率特性和激发响应效能。


相关文章
无线技术复杂度飙升 频谱分析持续进化
5G的信号分析新革命
高频年代 网路分析仪的时代新任务
利用长期服务方案延长测试系统的生命周期
洞察关键 掌握趋势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R&S展示蓝牙通道探测信号测量 以提高定位精度
» 太克收购EA Elektro-Automatik 为全球电气化提供扩展电源产品组合
» 安立知全新模组可模拟MIMO连接 打造稳定5G/Wi-Fi评估环境
» 攸泰科技倡议群策群力 携手台湾低轨卫星终端设备夥伴展现整合能量
» 安立知强化支援GEO卫星NTN NB-IoT装置协议测试解决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2IO43ESTACUKR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