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DVD-R/RW技术原理与市场发展
 

【作者: Pioneer】2003年01月05日 星期日

浏览人次:【8819】

DVD近来逐渐被市场接受,不过规格与标准之争也越来越激烈,尽管市场上的主流规格还未明朗,但DVD的市场前景还是被市场广为看好,本文将介绍DVD-R/RW的技术原理与市场发展,从技术面描绘该技术的未来走向。


DVD能够储存长达2个小时以上的高画质影像,所以DVD成为次世代的LD。在1994年单面2.1GB的碟片开始商品化并且推广到Karaoke市场。同年Pioneer(先锋)跟Toshiba(东芝)协力合作将红色雷射引进SD规格当中。另一方面,Sony与Philips阵营则提出MMCD规格。一直到1995年末,两边的阵营终于达成协调,共同组成DVD consortium,开始进入正式的DVD规格的制定。


1996年8月DVD Video开始在市场上贩售,同年11月,业界第一台DVD Video Player正式推出。 1997年3.95GB的DVD-R与2.6GB的DVD-RAM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到了1999年,4.7GB的DVD-RW与DVD-RAM也分别推出,这些构成了市面上可见的DVD家族,如(表一)。然后到了2000年更发展出4.7GB的DVD-R规格,如(图一)。



《图一 DVD-R/RW光盘片规格之变迁》
《图一 DVD-R/RW光盘片规格之变迁》:注:关于DVD的规格首先由1997年Book ver.1.0(容量3.9GB)开启,1998年发行容量4.7GB的Book ver.1.9版之后,因为防拷机制的议题浮上台面,DVD-R发展为两种规格,2000年2月发行DVD-R for Authoring ver2.0,同年五月DVD-R for General ver2.0亦开始发行。可覆写DVD-RW自1997年11月发行ver1.0版之后,2000年9月发行了ver1.1版沿用至今。

DVD-R/RW的规格

DVD即「Digital Versatile Disc」是多用途的数位碟片。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针对各种各式​​各样的用途所制定的通用媒体。另外,虽然音乐CD与Data CD具有不同的格式,但是在DVD则设计了通用的档案格式来存放各种不同的资料。 DVD的格式是由三层材质不同的薄面所构成。为了能够确保各种规格之间的互换性,这三个不同的材质层在制作上都必须经过严密的管理及设计。


物理层

在这一层,举凡有关Disc的机械特性、光学的特性、拨放时的信号特性以至于硬体的设计都必须经过缜密的设计与除错。这个构造是为了能够将由DVD Player或者是DVD Drive所产生的讯号正确的读取出来所制定的标准。为了能够实现4.7GB的大容量,整个规格的设计比之CD要更为严谨的多。


表一 DVD Disc的基本规格
DVD standard
DVD-ROM
DVD-R
DVD-RW
Laser Wavelength
635/650 nm
Objective lens NA
0.60
Reflectivity
45 to 85%
18 to 30%
Modulated amplitude
0.60 min.
Data track form
Single spiral track
Track pitch
0.74 μm
Tracking method
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
Minimum pit length
0.40 mm
Data modulation
8/16,RLL(2,10)
Error correction
RS-PC(Reed-Solomon Product Code)
Channel bit rate
26.16Mbps
Scanning velocity
3.49没/是(CLV)
User data capacity
4.70GB/side

烧录过的DVD-R/RW ​​Disc的再生领域(Information Area)跟DVD-ROM ​​Disc具有相同的构造。烧录所使用的Data Format也相同。但是在再生领域内侧则有DVD-R、DVD-RW特有的领域R-Information Area。这个领域存放有雷射强度的调整、以及其它必要的烧录管理资料,如(图二)。如此,当一般的DVD player或者是DVD drive在拨放的时候只要查询这个领域就能够正确的拨放当初录制的资料。



《图二 DVD光盘片物理层数据存放类型分布》
《图二 DVD光盘片物理层数据存放类型分布》

理论层

这一层包含资料的管理方法以及档案格式的规定。 DVD的档案格式全部都统一规定使用UDF(Universal Disk Format),使得不论是民生用机器或者是个人电脑系统都能够共通存取这些资料。为了系统的整合性以便与现行的CD-R档案格式ISO9660相容,而制定了UDF Bridge,如(图三)。透过UDF与ISO9660就能够将碟片的档案完完整整的读取出来。


《图三 UDF Bridge功能示意图》
《图三 UDF Bridge功能示意图》

涂抹层

这是最上面的一层,规定了Application要如何使用这个媒体。包含了烧录过影像的再生,动画资料与声音资料的管理方法。这个层会根据DVD-ROM、DVD-R、DVD-RW而有所不同。


涂抹层的规定是为了要能够实现DVD-Video影像的再生并且重现CD以上的高音质DVD-Audio。


DVD-R的两种规格

2000年,DVD-R的规格被区分成DVD-R for Authoring ver2.0与DVD-R for General ver2.0两种。前者是专门用于商业用途的剪辑制作上,而后者则是开放给一般民生用途使用。


两者最大的差异是与著作权的保护相关的复制管理权。在民生用途的DVD for General规格内,设有禁止复制的再生专用领域来确保无端的复制。 DVD for Authoring则没有此相关规定。此外,两者并不具有交换性质,写入与读取的雷射波长也全然不相同


DVD-R/RW上的新技术

QuickFormat

以往,在个人电脑上使用DVD-RW时,当要进行PacketRight的烧录时,都会将整张光碟片进行「FullFormat」。将整张光碟上的Lead-in、Data Area、Border-out以及光碟片使用状态记录下来,使得烧录出来的光碟片能够相容于DVD-ROM。其中Data Area是以一个Packet为单位来进行资料烧入的动作。然而「FullFormat」最大的缺点是必须要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进格式化。


为了改善格式化时间过长的缺点,设计了「QuickFormat」。这是透过Drive对DVD-RW Disc进行最低限度的简易Lead-in、Data Area、Border-out等File System的快速格式化。然后之后要烧录进去的映像或是资料在透过追加于Lead-in的方式新增进去。利用这个方式,当使用率抵达「Final Line」时就相当于做了一次「FullFormat」。因此一般的DVD Player或者是DVD-ROM ​​Drive还是能够辨识所烧录出来的资料。


MultiBorder

早期的CD-R烧录具有Multisection的功能,一张光碟片仅能纪录单一段落,DVD-R光碟片亦同。但是,仅能纪录单一段落对于大容量的DVD-R而言相当浪费,因此开发了MultiBorder多次写入的功能,使用此功能,未写满的光碟片可以继续写入资料直到容量满为止,并且无损于与DVD-ROM光碟机的相容性。


1GB限制的解除

早期制作DVD-ROM/VIDEO时,资料必须要大于1GB方可​​纪录于DVD光碟片上,新的烧录方式则解除了这项规定,即使小于1GB的资料亦可烧录于DVD-R/RW光碟片上,甚至小容量的烧录可缩短烧录时间,不仅如此,DVD-ROM光碟机读取的时间也可缩短1~2分钟,提供使用者更快速的使用环境。


相关文章
三波长堆栈雷射二极管设计
蓝光DVD与HD-DVD发展动向
可录式DVD用高功率红光雷射最新技术动向
综观DVD晶片产业发展趋势
剖析DVD新储存规格技术发展趋势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宜鼎全面扩充边缘AI智慧应用与智慧储存
» 制造业Q1产值4.56%终结负成长 面板及汽车零组件制造创新高
» 资策会与大众电脑开发AI热成像警示系统 确保全天候行车安全
» 宜鼎推出 iCAP Air 智慧物联空气品质管理解决方案 透过即时空品数据自主驱动决策
» 工研院、友达强强联手结伴 聚焦4大领域产业抢商机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G9BY30S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