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量改变了世界版图,而学术研究为国家创新的基石,若能掌握学术研究动能,将有助於了解各国基础研究的竞争力。根据国研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科政中心)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近年来台湾论文发表量成长趋於减缓,但各项品质相关指标有明显进步,例如在Nature和Science这两本具全球权威性的着名期刊上,台湾的论文发表篇数呈现倍数成长。至於在国际合作方面,论文发表数量不仅大幅增加,合作的国家亦越来越多元。
|
2012-2016年台湾论文发表量的世界排名及比重(source : Incites / STPI整理, 2017/ 04) |
国际期刊为目前全球大多数领域最主要的发表形式,亦为衡量学术能量最常观测的对象。国研院科政中心趋势分析组??研究员洪文琪说明台湾科研表现的统计分析来自Web of Science资料库(包括SCI及SSCI),同时分析论文之质与量,并探讨国际合作发表情形。除了台湾及全球领先科研的美国以外,本次分析亦探讨瑞士、荷兰、瑞典、以色列等规模与台湾相近的创新小国研发能量,并和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邻近国家进行比较。
基於论文发表数量以5年为一单位进行整体统计,台湾在2012-2016年国际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占全球比重约为1.5%,近年来论文发表量成长有减缓趋势,主要原因为「不以论文发表数量为评监审查主要指标」之观念已逐渐普及,加上大学师资高龄化,以及博士生减少,皆使台湾论文发表量成长趋缓,全球排名从第16名逐渐降至第19名。不过若以每百万人囗平均论文发表篇数来看,台湾表现仍较邻近之中国、日本及韩国为隹。
产业对於高阶人力的需求若渴,国研院院长王永和表示,就博士生减少以及科研人才培育不容易,难免对产业未来有影响,然而提及一旦专业养成却可能面临人才外流的隐??,他表示若人才优秀才会被挖角,乐於见到优秀人才的流动,此有助於科技研发的创新。
在论文发表品质方面,高被引用Top 1%论文占比为各国於各领域、各年被引用情形居全球前1%的论文占该国总论文数的百分比,反映的是一国发表当今全球最受关注前沿研究的比重。在全球论文发表量前30大国家中,相对影响力高於1的国家与高被引用Top 1%论文占比大於1%的国家各为19个,其中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先进大国,以及瑞士、荷兰等创新小国。
在相对影响力表现上,台湾从2006-2010年的0.89,上升到2012-2016年的0.97;高被引用Top 1%顶尖论文占比,则从2006-2010的0.89%,成长至2012-2016年的0.98%。这两个指标皆显示台湾的论文品质不断提升,已经接近学术领先国家的水准。不过与瑞士、荷兰、瑞典、新加坡等创新小国,以及美国相较,仍有一段差距。而与台湾邻近的中国及韩国,这两项指标在近几年的成长则比台湾来得更为显着。
台湾於Nature和Science期刊的学术论文发表篇数在2012-2016年共106篇,相较於2006-2010的59篇,成长将近一倍,但与规模相近的瑞士及荷兰等创新小国仍有很大差距,亦低於邻近的中国、日本和韩国。不过若以每百万人囗Nature和Science的论文发表篇数来看,我国表现则与日本、韩国相当,优於中国。
此外,论文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通常为对该研究最有贡献和重要性的研究者。计算近年来台湾於Nature和Science期刊发表之论文中,通讯或第一作者隶属台湾机构的比重,仅有15%。相较起来,美国有近8成发表在Nature或Science的论文,通讯或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为美国机构;中国、瑞士及日本,通讯或第一作者的比例亦接近五成,显示这些国家在Nature及Science期刊发表的主导性较高。
随着科学研究难度和规模的提升,国际合作进行研究和发表论文成为全球趋势,台湾亦然。国际合作的论文往往有较高的相对影响力,台湾国际合作论文的相对影响力到达了1.4,显着高於无国际合作论文的相对影响力0.7。国研院科政中心庄裕泽主任表示,小国大战略,国际合作的跨越影响力大於单一区域的影响力,加上从产业需求面及市场供需平衡来看,皆会影响台湾学术论文研究的产出。
台湾的国际合作发表论文占所有期刊论文比重亦大幅增加,2012-2016年台湾的国际合作发表论文占所有期刊论文比重达28%,比2006-2010年的21%大幅提升;然而创新小国如瑞士、新加坡、荷兰以及瑞典等,国际合作论文发表比重更已达到了6成。国际合作论文的增加让国际合作发表的对象与其所在区域越来越多元。目前台湾在学术论文发表主要的合作夥伴是美国,其次是中国、日本、英国和德国。从区域分布来看,除了邻近的亚洲国家外,北美为重要合作对象,近年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则有显着的成长。
学术研究对国家长期创新动能有深远的影响,学术竞争力的发展趋势为科政中心长久以来观测的重要标的。庄裕泽表示,学术论文是科研创新的基础,虽然台湾学术论文品质提升,但相较於创新小国的表现仍显弱,台湾在整体水准的提升仍有进步的空间,应集中资源专注投入於选定的领域发展,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