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TFT厂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的上下游整合,包括滤光片自制、提升驱动IC掌握度等等动作相当多,因此将滤光片内制化的布局随处可见,但最近这样的考虑似乎正在走回头路,主因与6代以上滤光片生产难度越来越高,以及面板厂成本结构逐渐转变所致。
国内最早投入大尺寸TFT滤光片生产的奇美电子,原本自给自足的滤光片比重超过八成以上,但今年以来也开始增加外购的滤光片,包括南鑫光电、展茂光电都有接到奇美的订单。反观过去积极准备跟进滤光片内制的广辉、华映、彩晶等等,即使滤光片自制之路非走不可,但是也不敢轻忽专业滤光片厂的存在价值。
滤光片厂商就分析,对于TFT面板厂来说,玻璃基板占整个面板的材料成本比重非常低,但是一旦跨足滤光片后就会发现,玻璃的材料成本比重动辄在六成以上,随着生产线世代的放大,玻璃成本越来越高,即使滤光片的制程一直在改善,光阻剂与其他材料所占的成本比重在下降,但是却难以抵销玻璃成本的增加。
如此一来,过去TFT厂在滤光片供给较宽松的时刻,可以把滤光片厂叫来将价格砍杀一番,顺势降低自己的成本,但是一旦滤光片自制之后,过去可以转嫁在其他人身上的成本,现在都变成自己的压力,这时面板厂就会详细评估大规模自制滤光片的成本效益。
比较可能的状况是,专业的滤光片厂只要自身的营运体质还可以,在整个产业体系里的重要性将不会日益降低,至于面板厂本身的自制型滤光片,未来比较可能扮演调节供给、了解成本与先进技术开发的角色,就像洞庭湖可以发挥调节长江水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