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二月,欧巴马总统问贾伯斯说:「要怎么样才能让iPhone回到美国生产?」贾伯斯却坚决地回答说:「这些工作机会是不会回到美国的。」总统的问题一方面带出了「美国制造」已经不再是苹果公司可行的选项,另一方面也间接地引发出不少海外代工厂人力成本上的道德问题。
苹果公司透过海外工厂的庞大的规模、勤奋的工人以及灵活的制度,创造亮眼的财报成绩。根据苹果公司2012年第一季财报指出,其净利130.6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7.6%,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甚至超过很多国家的国库。然而,美国《时代周刊》、《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纷纷提出,光鲜的苹果产品背后,其实就是对于代工厂利润的压榨。
苹果产品大部分零组件都是由中国、台湾等代工厂生产的,但这些代工厂从中获得的利润相当低,反而是美国经济体享有庞大利润。根据Tim Worstall提出的数据显示,一部要价600美元的iPhone,像富士康这种代工厂只能获利每台6.54美元,只占总获利1.8%,而与此对应的是,苹果公司每台获利却高达360美元,占有58.5%的利润,显示了此一产业链中,苹果位居强势而代工厂处于弱势的情势。
一位美国知名主持人Jon Stewart更将苹果其一代工厂「富士康」比喻为「恐怖工厂」,而里头员工形容为「人肉齿轮」,他认为苹果产品的销售成绩,是构筑在许多代工厂廉价劳工的血汗上,而这些员工在污染、易爆炸的环境中工作,经常超时加班,每天所得却低于17美元。在此情况下,苹果公司却置若罔闻。
苹果深陷「商业伦理」问题,不应该一边要求代工厂提供安全环境,又一边压低代工厂的利润,应有所自省,重新重视海外劳动力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