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提升低碳绿能产学研发能量 国研院与成大打造南部产学研发平台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7年02月02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5573】

为提升南台湾低碳绿能产学研发能量,并培育相关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国家实验研究院(简称国研院)与国立成功大学于日前签订「低碳绿能南部产学研发平台合作协议」,希望结合产学研能量,共同打造南台湾的低碳绿能创新技术研发基地。双方的合作亦为科技部所力推「增进大学与法人链结」之最佳典范之一。

国研院院长王永和(右)与成功大学校长苏慧贞(左)签订「低碳绿能南部产学研发平台合作协议」
国研院院长王永和(右)与成功大学校长苏慧贞(左)签订「低碳绿能南部产学研发平台合作协议」

「绿能科技产业推动方案」是政府五大产业创新计画之一,国家实验研究院奈米元件实验室拥有多年奈米元件制程与相关的产学服务与管理经验,成功大学则在基础科学研究及材料分析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与研究人力,本次合作系希望能有效整合双方资源,强化半导体及奈米材料在绿色能源技术之应用,积极参与低碳绿能创新技术的研发,并提供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

国研院院长王永和表示,政府推动「5+2创新产业旗舰计画」,引导台湾经济迈向创新驱动模式,其中的「绿能科技产业推动方案」,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对节能减碳有极大贡献。国研院配合政府政策,积极推动和产学界的合作,希望能提升低碳绿能产学研发能量,并培育相关领域高级技术人才,除了提升台湾的竞争力,也能为维系人类永续发展尽一份心力。

王永和指出,生技产业也是5+2创新产业之一,其中的生医晶片技术,对于许多疾病的快速检测,以及细菌抗药性检测,可以提供极大的帮助。国研院奈米元件实验室本来就有投入相关研究,未来与拥有医学院的成功大学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必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对民众健康福祉提供更好的保障。

成功大学校长苏慧贞表示,大学是人才培育的场域,70%研发人才在大学,成功大学多年来不遗余力投入绿能科技研发,积极参与政府与产业界相关科研计画,在绿能科技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与研究能量,涵盖范围从创能、储能到节能三大领域。相关研发单位包括工学院、电资学院、理学院、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能源科技与策略研究中心、尖端光电科技中心及水工所等。

苏慧贞指出,生技医材产业是政府五大产业新创计画之一,成大有医学院、医学中心、生科学院,并有传染性疾病及讯息研究中心、生医材料研究中心等相关研发单位,参与许多国际学术合作计画。成大与国家实验研究院合作,对低碳绿能创新技术研发、尖端生医研究及产业发展必能有所发挥与贡献。

苏慧贞并强调,「低碳绿能南部产学研发平台」合作计画,除了整合国家资源、研发前瞻性的绿能科技,并借此训练各大学院校的硕、博士研究生,培育学术界及产业界所急需的技术尖端人才,提升国内半导体感测元件的研究水准,维系台湾在低碳绿能创新科技与生医晶片的竞争力。

本次合作系由成功大学提供校内的空间,由国研院奈米元件实验室将其改装为「国家奈米元件实验室南部设施」,其中将建置实验制程无尘室、生医晶片实验室以及绿色科技展示区。国研院奈米元件实验室并将与成功大学奈米中心、医学中心、传染性疾病中心等合作,进行「前瞻性低耗能快速感测晶片」与「先进生医微流体晶片」等尖端研究计画。期许未来「国家奈米元件实验室南部设施」能成为低耗能感测晶片、快速精准生医诊断,以及其他低碳绿能创新技术之研发重镇。

此外,「国家奈米元件实验室南部设施」亦将肩负起训练南台湾各大学院校硕、博士生的任务,培育学术界及产业界所需的低碳绿能创新科技、低耗能感测晶片与快速精准生医诊断技术尖端人才,以提升国内在这些领域之研究水准,维系台湾的新创竞争优势。

關鍵字: 低碳绿能  产学研发平台  Dressing udstyr  成大 
相关新闻
科研新创力转化硬实力 协助开创农渔科技新局
国研杯i-ONE仪器科技创新奖出炉 清大及嘉义高工夺冠
2024抗震杯━地震工程模型制作国际竞赛结果出炉
国研院科政中心主任履新 整合资源建构国际级科技策略智库
「2024抗震杯地震工程模型制作竞赛」首办台南场冠军出炉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公共显示技术迈向新变革
» 大众与分众显示技术与应用
» 使用三端双向可控矽和四端双向可控矽控制LED照明
» 智慧控制点亮蓝牙照明更便捷
» 适用於整合太阳能和储能系统的转换器拓扑结构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COCPGKWUSTACUKH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